分享

流光容易把人抛:你想要大米,而你需要的是先有一口锅

 格林眼 2021-06-02


以前有套很爱的书,《我爱问连岳》连岳的情感问答专栏,号称“值得一读再读的疗伤之书

从中得到并且现在还深刻记忆到的的是,“爱,就不要侦探你爱的人”。

这大抵跟“不要考验人性”是一个意思。

而我现在竟然化身连岳,当起了朋友的感情参谋。

是这样的,我的朋友和他的恋人在三十多岁才相遇相爱,这个年纪该以什么面貌谈恋爱成为他们相处的最大考验。

对方不主张同居,每天会有微信聊天,但见面的话一周两次就可以,性生活一月一次是很理想的频率(当然日常生活里不排除亲吻和爱抚)。他则认为这不是热恋期该有的样子,每天都思念如潮要互动频繁,信息没回就是“为什么不理我”,每次见面都想XXOO,不管什么原因只要一周不见都难以忍受。但对方认为感情是个消耗的过程,既然料想将来无疑会走向平常,何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到沸点,一直80度一直平稳走下去就好了。

乍一听,觉得对方好作啊。得此良人,夫复何求,竟然还怕被爱太多。

再一琢磨,这想法其实也不奇葩。同是三十多岁,可是回首来时路,各人本就看的是不一样的风景。

感情之事,不都是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更多可能是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打个比方,像送礼物,有的人希望列个单子,都是自己喜欢和想要的,你对应着来,看你愿意送哪样,这样的好处是清晰明了皆大欢喜,可是这样会显得过于直白,不够含蓄浪漫,不符合东方人性格。而有的人,会把自己最钟爱的东西送给对方,觉得这更难得更体现心意,而并不是考虑对方是否也一样喜欢,但这样会有风险,如果对方不喜欢,不仅少了喜悦感,还会隐隐觉得两人喜好有差异,会不会合不来。

或许你会说,更好的方式应该是,不用对方说,你也要知道对方想要什么,然后迎其所好。只是,这样的默契需要很久的磨合,而内心隐秘是否真的你知我知,所表现的喜欢是否就是真心所好?这与虚伪无关,人性是有很多迂迂回回的。而且此一时彼一时。你想要大米,而你需要的是先有一口锅。

爱不爱,决定要不要在一起。合适不合适,决定能不能在一起。

而合适的判断标准就是相处时舒不舒服。

舒服,就是要能做自己。谈恋爱当然需要彼此调适,这是为爱付出的一部分,但不是强行迁就。因为在这个年纪,性格已经是改不了的了。迁就得了一时,时间一长,还是会春风吹又生。

不然怎么说,遇到一个合得来的,是那么难呢。

三十多岁,工作势必数年,阅历和感情经历不说过尽千帆也已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三观已经稳定,生活形态也已固定,更重要的是,脾性已经定型。

青春无敌时,恋爱大过天,有情饮水饱,只要有爱,就什么都可以。

而立过后,爱是不死的欲望,但爱情已不是生活的第一要义,生活需要安全感,但不必从外界需索,而更多是来自内心。生活元素和行为状态出现变化,原有的平衡就被打破,情绪会有波动。“想太多”是通病,无人可幸免。

三十多岁,仍然感情充沛,并且勇于表达不吝表现,何其难得。

但是(是啊,最怕但是),西方人说a coin has two sides,东方人说万事有其两面性,人生就是在什么阶段做什么事,若能一个模式打通关,还会有岁月神偷什么事。

写到这里,突然意识到忽略了一个问题。

其实要谈“这个年纪该以什么面貌谈恋爱”,首先要明确前提,那就是,恋爱应该因为年龄而有不同面貌吗?

但这并无唯一答案。

所见即所得,如果一个人尽量多地描述他的快乐,他就会变成快乐的人而快乐,是终其一生的生命线啊,人为生硬设限,只会庸人自扰。记住每次相见欢,而忘掉每次相看厌,这样,良性经验才会积累,感情才能历久弥新。

我的朋友很爱他的恋人,不会想吵架,也不会想分手,那么所有的分歧都只是旁枝末节。

傻瓜的爱情才讲理念,聪明人只重体验。

我没什么建议可以给出,相爱就是幸福的事啊。

觉得最好的爱情是两个人彼此做个伴。

不要束缚,不要缠绕,不要占有,不要渴望从对方的身上挖掘到意义,那是注定要落空的东西。而是,我们两个人,并排站在一起,看看这个落寞的人间。

有两个独立的房间,各自在房间里工作。

一起找小餐馆吃晚饭。

散步的时候能够有很多话说。

拥抱在一起觉得安全。

——这样的状态,还是知天命的年纪以后再去想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