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圣冈仁波齐:每一步都走得好辛苦,愿你没有白白受苦

 格林眼 2021-06-02

冈仁波齐,是座神山,被多个宗教支派认定为世界的中心。藏传佛教认为此山是胜乐金刚的住所,代表着无量幸福。

冈仁波齐属马,一座山也有本命年,光这一点就挺神乎的吧。

我所在的影厅观众还挺多的,有点出乎意料。显然同名藏语电影《冈仁波齐》并不只是吸引着宗教人士,随着观影口碑的扩散,不少吃瓜群众也都来窥探信仰的模样。

信仰是什么模样呢?立正双手合十五体投地前扑匍匐,双手前伸直然后合十立于头顶,几步一磕周而复始,风餐露宿,朝行夕止一千多公里,从冬走到冬。

此前在新闻或者视频里我们见过,这叫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

没有特定宗教信仰的人,可能觉得这种信仰的模样,挺自虐的,甚至挺蠢的。

电影里的朝圣队伍来自西藏芒康,听说有人要去冈仁波齐朝圣,村里以耳传耳,不断有人要加入,于是一个12人的小分队上路了。

有一辆随行补给车,带着大帐篷,有风干牛肉,有十几双的新鞋,看阵仗还以为是要去家族郊游。可是甫一出发,那用身体丈量大地的架势就宣告了这是一趟苦旅。

这支队伍里有终生未婚的老人、刚丧父的中年男子、将临盆的孕妇、想赎罪的屠夫、负巨债的倒霉男子、还没见过世面的18岁少年、天真的童稚少女等等,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愿望,怀揣着各自的希望。

在游客眼里,他们历经的一路风光壮美,那巍峨的雪山、那壮观的盘山路、那季节分明的日升月落。可是对于磕长头朝圣的人来说,是身躯和面庞和泥土混合在一起的蓬头垢面,是车辆疾驰而过身旁的危险,是磨破鞋子,是损伤肢体,是额头磕出包。藏地民风纯朴,路遇的陌生人彼此招呼休憩,互相帮助互相给与,这才是最动人的风景吧。

电影英文名《Paths of the Soul(灵魂之路)》揭示了主旨,朝圣是受神祗感召出发灵魂之路。既然是对神的觐见,那么一约既定,万山难阻。雪崩落石,要继续;有伙伴砸伤了腿,歇两天再继续;孕妇临盘,生完了带着孩子又继续;女童发烧头痛,病好了又继续;路段积水阻了去路,趟过去当然更容易,但脱了外衣扑腾进水里也不能中断磕长头;补给车坏了,艰难推着走也要超前行,走过了一段,返回,补上该磕的头,不偷懒不懈怠。

从芒康到拉萨就长达1200公里,然而这还不是终点,男人们在拉萨打零工赚盘缠,一行人帮女房东磕10万个头换住宿费,冈仁波齐还在召唤。

编剧还是很善良的,没有给这条灵魂之路设置太多极端恶劣,山上落石了,躲一躲能过去;雨雪袭面,咬咬牙就过去了;夜晚突然肚痛产子,在藏语夹杂汉语的催产口号中母子均安;队伍始终完整,生病和受伤没有带走一条人命,只是让最年长者在功德圆满之际寿终正寝,也算死在最合适的地方了。

冈仁波齐山脚下的葬礼

导演也很克制,没有复杂的叙事节奏,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就像只是沿途记录。本身电影角色也就都是由非专业演员出身的当地人本色出演。

据悉这部电影早在2015年就参展过加拿大的电影节了,在2017年的国内院线终于出头,即使有《变形金刚5》的攻城掠地,目前仍抢下了5000多万票房。

电影里的人磕长头朝圣神山,电影外的人买张票来朝圣佳片。

但老实说,在黑暗的影厅里,看着磕长头这道沉重的风景,看得既震撼又纠结。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就是天降大任吗,磕长头到了冈仁波齐,那么回来呢?回来的路,还是一路磕回来吗,还能磕得回来吗?搭着车马返乡,那去时的虔诚之心会失色吗,佛祖可以容许吗?影片在“我们开始念经吧”结束了,这一声召唤是对朝圣伙伴说的,也是对观众发出的邀请吧。但我们有生之年还有很多个出发和返程,生活永远不会黑幕、不会淡出、不会ending,有神灵的山不应该只指向无法返回的家。

陷于物欲且无所敬畏固然可笑可憎,但陷于对虚妄对象的神往被麻醉是否也可悲可怜呢,或者,应该有一个中庸之途?心有信念,但又扎根在人间烟火,满足内心的栖息,又不折腾皮囊,毕竟虽然是皮囊,但也是人所为人我们行走在人间的必需品,皮囊之下,并非尽是罪身。神佛能肉身不腐,但你我肉眼凡胎不好生待己连念经都没力气,养生为本,养性为更高境界,不能为七级浮屠就抽调底座一楼。

非礼勿言,我不敢妄言“自残式的崇拜方式”需要改革,我们每个人心中所向,并不需要被所有他人理解,保持观望也许就是保持尊重。

近年来西藏游很红火,很多怀抱净化心灵的饮食男女纷纷赴藏,仿佛见过布达拉宫的光,见过纳木错的蓝,就见过了天地,见到了众生。

我没去过西藏,也没想过要去,我就在此时此地此身,好好见自己吧。

这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