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在网上看《血观音》,但为什么还是要号召进影院看电影?

 格林眼 2021-06-02

很多好电影进不了电影院,但很多好电影好不容易进了影院却又票房惨淡,看起来很矛盾的现象,却是当今影市的写真。

一部影片能不能引进能不能公映,定什么档期,排多少片,有一套行业规则,也有一套公关营销的操作空间,但最终应该由谁说了算?理想状态当然是观众用脚投票,但实际上国内观众太长时间是处于被投喂状态,影厅里排什么、有什么可看就只能看什么,好的片子没排在黄金档,出于时间成本和便捷选择,往往退而求其次,方便的时间里碰上有什么看就看什么。因为进影院,大多不是出于审美需求,而是约会项目,“看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看”可以成为慰词。

引发这个喟叹,是看到国产佳片《暴裂无声》上映10天票房才四千七百多万,而好莱坞的《狂暴巨兽》只在上映首日就达到了这个数字。

同样上映10天印度电影《起跑线》票房是《暴裂无声》的近四倍,连恶俗蹭迪士尼IP的俄罗斯电影《冰雪女王3》也拿下了四千五百多万。

现在《暴裂无声》的排比占比已不到1%,票房基本盖棺定论了。

DVD时代,买盗版碟窝在家里看片是一种很流行的消遣,约男()朋友回家看碟,是关系升温的良途,也是很好的约会项目,而在小店淘碟也是文艺青年贴标签的行为方式。

随着DVD式微,电驴和网盘兴盛,互联网的分享精神让很多良心字幕组走红,在网上download资源,成为大众流行的观影途径。

DVD落幕,视频网站崛起,各家大打版权战,比拼资源库,各种“全网首播”“独播”“VIP专享”眼花缭乱,但院线影片要上线多是要等从影院下线,而不能进院线的那些片子,视频网站各家采购速度不一,选片标准的眼光也不一。另外现在又流行网站自制剧,只限于网络播放。

很多大导演,由于有旧的佳作、奖项和声望傍身,如果有一两次滑铁卢,还能继续获得投资重新再来,但很多新导演,往往是一部定终生,如果头炮没打响,就再难拿到投资拍新作翻身了。

而且国内很多演员转作导演,演员身份积累的资源让他们能轻易拍成和上映,而且凭人脉能请很多大演员在片中客串赚眼球和人气,让导演的门槛一下变低了,好像谁都能来玩一票,而那些专业的新导演进一步被挤压。

很多普通群众花钱进影院,大多图看个开心,要求片子有大场面有大明星,有精美的画面,有开眼的特技,有激烈的飙车打斗,而朴朴实实讲好一个故事的剧情片反而受冷,例如文艺片不好卖已经成为市场共识。

一些小制作、国产片,往往被不认为不值得进影院看,更倾向于在网上找资源或者等视频网站推出再看。

可是挤破脑袋挤进院线的这些小成本、没有流量明星、没有炒宣传的片子,如果没有一个让投资方满意的票房成绩,就很难鼓励后来者安心创作了。要不向市场妥协,迎合市场口味拍些追风之作,要不就是转而地下,拍些希求在国外参展获奖,靠海外版权抵开销的独立电影。

我是非常喜欢进影院的人,在电影院的公开、黑暗、安静氛围下,更能好好地欣赏,而且看电影确实是最佳的约会项目,不仅可以暧昧游丝地共处两小时,而且讨论观影感受能进一步增进互相了解。至于选片,本就是了解审美口味的线头,在没有好片子的档期,随便选一部爆米花,由于带着情感滤镜,再不济的片子也确实没那么难捱了,而一旦遇到一部佳片,那简直可以思想碰撞个三天两夜。

花钱看电影,值不值不是看票价,而是观影前、中、后的感受。

有件事可以类比,我非常喜欢看网球比赛,北京最出名的就是中网了,从第一届到第十四届我都去现场看过,但早几年我都是不愿花钱自购门票,觉得能要到媒体票,或者问朋友要到赠票才牛逼,看起比赛来才更爽。

但虽然随着中国金花在网坛的奋战和登顶,中国网球市场持续被资方看好,比赛设置越来越多,级别和奖金越来越高,但有钱是有钱,面子好看了,但里子还是穷三代,观众的培育始终比西方慢得多。没有东道主球馆的偌大场馆里观众稀拉,常常还要靠组织观赛来填空位。各方赞助商多,赠票发放简直是撒大网,来看比赛的很多人是游客心态,而不是真正的网球人口。中心球场动辄几百上前的票比起大满贯确实算便宜,但国内观众的消费习惯还是没跟上,说白点是觉得贵,真正的网球迷要不是买不起,要不就是受不了现场业余观众的混乱宁愿在电视机前、在手机上前看。

但没有实打实票房和观众,只依赖赞助商,一项网球赛是无法健康持续发展的。我近几年都会花一两千元左右买票,支持中网的票房,看似绵薄之力但聚沙成塔的道理很好懂。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要省线,一定要在官网预售开票时就抢票,基本都是五折,中网决赛现在最便宜也一千多一张,而且不参与前期的优惠活动,要看决赛确实得咬咬牙,但以我多年经验来看,其实性价比最高的是买1/4决赛的场次。

看电影也是,为求物美价廉上各种购票APP找优惠,也是我们普通观众迫于票价高企,尤其很多片子故意转制3D,就是为了提高票价,实在不耻。先把2D拍好了,把故事讲好了,别光忽悠什么制作特效了,戴着个3D眼镜看黑黢黢的画面,很难受的晓得伐。能专业拍出3D或者VR引导未来,我们也愿意拥抱高科技,只是不想被圈钱。

话头收拢一下,我其实想说的是,进影院看电影是为支持电影工业发展出一份力,而进不了影院的片子,我们要感恩视频网站和网友分享,尤其是大陆院线没有分级制,而且审查严,这种情况其实是很多的。

去年的第54届金马奖上拿下最佳剧情片、最佳女主角、最佳配角的《血观音》我一直想看,但大陆没上映,视频网站也还没买,那就只能靠网络资源了,昨天在胖鸟电影上终于推出,马上下了来看。

豆瓣7.8分不算高,但我觉得很好看,用弹词贯穿剧情,又作为《红楼梦》似的判词,很有feel

百科的剧情简介是这么说的:在女人组成的棠府里,住着3位不同世代但一样懂人心的女性,由棠夫人(惠英红饰)主持大局,穿梭权贵间,靠着高超手腕与柔软身段,在复杂的政商关系中生存取利;个性如刺猬般的大女儿棠宁(吴可熙饰)为求母亲肯定,勉力配合;乖巧的小女儿棠真(文淇饰)多半静静观察,唯母命是从。直到某天,棠家亲密友人惨遭灭门事件爆发,三人各自被牵扯其中,一向以大局为重的棠夫人,为了守护一切,费尽心机,却让三人走向不同的命运。

片中揭示了,其实棠真并非棠夫人的小女儿,而是棠宁的私生女,是棠夫人的外孙女,其背后的复杂性顿时更强了。

影片是倒叙,电视新闻是多年后的棠真当上了地产商老板,重启弥陀计划,但断了一条腿,而且在发布会上落泪,以悬念开局,接着引出盲人弹词:别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其实神明都了解,善报恶报早报晚报善恶终有报,我们要说的是一段离奇曲折的故事,这个弥陀计划就是现在大家相偕想要去投资发财的计划,其实在很久之前就要开始了,但是发生一桩轰动台湾的案件所以才暂时停止。这个故事里头有杀人、有开枪、还有那个鬼魂叠影,也有青年男女恋爱没结果,就是台湾的罗密欧朱丽叶,这是爱情的故事。

正片伊始就是大尺度激情戏,棠宁和两兄弟3P,还有吸毒镜头,被棠真无意窥视到。

一个剧本故事本身好,但拍成电影就镜头语言很重要了,电影怎么来讲这个故事相当关键,埋伏笔藏玄机才可耐解读。

试举一例,棠宁背叛棠夫人想偷渡缅甸在海上遇害,镜头切到棠夫人念经,由心经转而念往生咒,泪流满面,暗示棠宁就是棠夫人杀的,后来揭示棠夫人和新任冯主席姘头携手,背后是棠宁遗像,棠夫人说“什么都看淡了,可是,心里面没有狠过一回,哪来的淡呢?”然后前景虚化,遗像清晰,可谓意味万千。

相比起故事精彩,三个女演员飙戏更有味,惠英红真正演活了八面玲珑城府极深的棠夫人,片中她交杂讲国语、闽南语、日语、粤语,每一种语言转换都是身份转换和情绪变迁,文淇演一个少女的心灵转变和成长甚至黑化也很有灵气,一老一小都拿奖了,但另一个其实也完全不落下风,演风情和压抑的棠宁可惜了。

很喜欢影片的结尾,棠真并没成为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花,她心中有恨,当年姐姐(实为母亲)想拯救她,棠真却选择顺应棠夫人,看着闺蜜临死求救放任不管,为了拴住心上人瞒扣身份证,最后成年棠真阻止饱受病痛折磨的棠夫人安乐死,此情情景“长命百岁,万年富贵”是最残忍的祝福。看得出棠真也有煎熬和挣扎过,但经历了亲情反噬、爱情幻灭,在人性阴暗扭曲之下善良还是被压倒了,当上总裁的棠真必定成为下一个棠夫人。

《血观音》里有一句惊骇的台词,棠夫人对女儿说“我是为了你好”,棠夫人还笑着说:“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这世上,多少悲剧多少肮脏,都是以爱之名、挟爱之私啊。

爱,反而是最值得警惕的东西了。

《血观音》里有钱贿性贿、政商勾结、压高踩低、暗杀阴谋,佛教信仰成了投其所好的切口,连观音雕像也成了行贿道具并成为权钱交媾的信物,不管是嗜血的观音,还是观音也嗜血,断了手的观音挡不了灾,念再多经,都是“何谓无知,善恶有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