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礼记 檀弓下》蚕则绩而蟹有匡,螃蟹的背壳最早的记录。

 昵称Gv1EIZed 2021-06-02

编者按:田老头君在吃螃蟹的时候,会习惯先把螃蟹的背壳先打开,这样就可以吃到里面的蟹黄了,而这个背壳在古代称为什么呢?本文来为大家介绍。

“匡”的说法

螃蟹背壳我们现在生物学上是叫“头胸甲”。而在古代最早是称为“匡”,有时也写作“筐”,我们把蟹壳翻开,发现的确跟常用的竹筐很像。

关于这个的最早记录是《礼记 檀弓下》:

【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闻子皐将为成宰﹐遂为衰。成人曰:'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緌﹐兄则死而子皐为之衰。】

蚕则绩而蟹有匡

这里讲的是一个故事,有个人的兄弟去世了,但是他不穿丧服,这在当时是不符合礼制的,但是他听说孔子的弟子子皋马上要上任成为他们的地方官,怕受到处罚,所以赶紧穿上丧服。

当地人还为此编了个歌谣,说蚕需要纺丝,但是需要的竹筐却长在螃蟹身上。

蜜蜂头上有冠,但是寄帽子的那个绳子却在蝉那里,也就是知了那根吃东西的管子。而这个人的兄弟去世了,他却因为害怕子皐才穿上丧服。

这个是不是很有老公怕老婆唠叨,赶在老婆回来前赶紧把家里收拾干净的场景既视感,我们可以接着这个后面加一句:“家里乱而老婆为之扫”。

 后代流传

“匡”在后世也一直沿用下来,比如唐朝的钱起“漫把尊中物,无人啄蟹筐,”这个写的是一个吃螃蟹的情形。

宋代张耒“匡实黄金重,螯肥白玉香”,这是把蟹黄比作黄金,大腿肉比作白玉,很有画面感。

在古代也陆续出现“斗”“甲”“壳”等称呼。比如唐代的唐彦谦的“一斗擘开红玉满”,宋代的“霜天蟹甲脱”等。

最后田老头君不得不感叹下,螃蟹虽小,却能无意间串起我们的漫长的文明史,在很多古代重要典籍里出现过,后续还将一一介绍。“此物虽小,道在其中也”。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