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25年, 一场叛乱中,叛军将领李列耶...

 lj0279 2021-06-02
1825年, 一场叛乱中,叛军将领李列耶夫被俘,他被送上绞刑架。行刑当天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李列耶夫在刑场之上拼命挣扎, 捆绑他的绳索竟然被他挣断了。 所有人都无比惊讶, 而李列耶夫更是激动万分。因为按照当时的法律,这种情形,犯人的死刑可以免除, 这属于 “天意赦免”。
 
李列耶夫得意万分,他认为自己肯定会被赦免,于是狂妄地叫嚣着: “一个连捆绑犯人的绳索都造不好的国家, 能有什么前途和未来! 哈哈哈,真是惹人发笑!”
 
此话一出, 满座皆惊。本来准备签署赦免令的沙皇被他的话深深刺痛了。沙皇停下手中的笔, 面色如铁, 厉声说道: “让我们用事实来证明一切吧。”
 
第二天, 李列耶夫第二次被推上绞刑台, 而这一次, 尽管他仍然拼命挣扎,还不断咆哮, 但是捆绑他的绳索却没有再次断裂,他最终被绞死。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李列耶夫死于话多,如果当时李列耶夫能在自己获得生存希望时,保持沉默,低调些,可能他还会有活着的机会。可是,他偏偏选择了咆哮,他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有个著名的古德曼定律,也叫沉默定律,就是强调沉默在谈话中的作用。人际交往中, 语言交流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之一, 但是在一些情况下, 沉默反而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交流效果,也就是白居易所说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 就相当于零在数学中的作用。
 
我们是不是经常会有这样的经历?就是当我们企图说服别人的时候,有时说的越多,对方越反感。到后来不但没有掌控大局, 反而暴露自己更多的缺点,成为被他人牵制的对象。 反之, 适当的沉默却能够给他人一种被尊重的感觉, 对方对你也会多一份敬畏和信服。
 
话多耍小聪明的人不会被人喜欢。范书《杨修传》里说:(杨)修又尝出行,筹操有问外事,乃逆为答记,敕守舍儿:“若有令出,依次通之。”既而果然。如是者三,操怪其速,使廉之,知状,于此忌修。”
杨修在工作时间不请假偷偷出行,并猜测曹操会询问的政令问题,然后提前做出解答,招致了曹操的反感。
 
@稀言犀语 说,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适度沉默,但是如何让自己的沉默更有价值,让对方感受不到自己被冷落呢?
 
首先与人交流时,面带微笑注视对方。集中注意力倾听他人谈话,才能够将重视对方的意思传递给他。
 
其次,对谈话人倾斜自己身体。这是身体语言的运用, 这个动作能够表达你对对方所说的内容感兴趣, 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第三, 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点头示意。这表明你在认真地听对方讲述, 并且对谈话内容感到好奇。
 
最后就是,能对谈话内容做出总结,点出谈话的主题。这样才能使两人日后的沟通更加自然流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