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打耳洞、染发,是学坏了吗?

 托德老师 2021-06-02

今天托德老师要跟大家聊一个有点叛逆的话题:孩子打耳洞、染发就是学坏了吗?

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打耳洞、把校服剪短、穿破洞裤,就开始焦急,这孩子是不是学坏了,谈恋爱?交小混混朋友了?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之前的一个热搜,“黄磊女儿黄多多染发”,此微博一出,可谓是引起来网络讨论的轩然大波啊!你要去搜索“黄多多”三个字,满屏都是类似这样的新闻:

13岁黄多多因染发受到众网友质疑;

13岁打耳洞、染发你能接受吗?

孙莉和黄磊的教育方式值得推崇吗?

网友觉得13岁女孩染发太早了!

给我的感觉好像,全国人民都对黄多多小朋友的头发颜色有意见。一个13岁的女孩子,染发、打耳洞,就意味着她是叛逆、异类、早熟!

真的是这样么?

染头发的孩子,在想什么?



其实,我在做这个主题时,跟我工作室里的90后们讨论过,结果他们非但没有质疑,反而非常羡慕黄磊和孙莉的教育理念。甚至发出感慨:“为什么我小时候没有受到过这样的待遇?要是我那时也能这样自由该多好啊!” 

在所谓的“大人”眼里,这些方式是异类、叛逆、学坏的表现,但在年轻人心中,却是自由的象征

因为,这反映了年轻一代人成长中,内心深深地渴望着两个字:“自主”!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太渴望自主了!但很多时候,我们却没有这种权力。这种不自主造成的结果只有一个:爹妈觉得含辛茹苦,孩子觉得压抑束缚。

我讲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好多父母向我吐槽:

“我家的孩子到4岁、甚至5岁啦,还要爸妈喂饭!我们不喂,他就不吃!怎么办啊?”

我问:“在幼儿园能吃自己吃吗?”他们说:“能,就是回到家就要喂!”

你们想为什么啊?这不就是典型的父母剥夺孩子自己吃饭能力的活生生的例子吗?你如果不喂,难道孩子就真的会饿死吗?根本不可能!

这只可能有两个原因:

第一、你认为孩子自己吃不好饭,会弄得到处都是;

第二、你觉得孩子需要你的恩赐,喂饭让父母感觉自己有价值。

但是,这么做的危害巨大。小朋友从小时候就埋下了一颗种子:我不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吃饭,我必须要爸妈喂才能吃好,这一切都要大人来安排才行。

但凡有过带娃经验的人都知道,小朋友开始是非常喜欢自己吃饭的,他们觉得自主很有乐趣。只不过小朋友掌握不好筷子、勺子,可能会把饭洒出来。或者他们想把汤从这个碗弄到另外一个碗,看看有什么效果。

如果这时候孩子能决定自己用什么方式吃饭,他们会在探索中学会一种更好的吃饭法。但如果因为会犯错,而只能接受父母喂饭。虽然说不会弄得到处都是,但小朋友也失去了探索吃饭的乐趣。父母也成功的扼杀了小朋友此项学习的能力,从此吃饭变成了爸妈的事情。

但可怕的是,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啊!很多父母会限制小朋友穿自己喜爱的衣服、不允许挑选自己喜欢的鞋子,代替孩子选择。长大一点,他们会告诉娃要交什么样的朋友,不要和谁玩!再长大一些,孩子被警告不要过早的谈恋爱、不要浓妆艳抹、不要纹身。

很多女孩在大好的青春年华被严格禁止谈恋爱,等到年龄稍微大又被家里催着找对象。而最终找到什么样的人,也是要被父母以评委的方式来打分通过的。

那些父母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教育是有多么的分裂啊!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没有按照父母的方式来做,不但会受到批评。如果吃了亏,他们不但不会安慰,还会说:“就是因为你不听爸妈的话,才会变成这样!

这反映出我们上一代父母大部分的“儿童观”——孩子就是孩子!

你也许并不了解孩子



其实,成人对儿童一直存在着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好像一张白纸。需要我们大人在上面作画,我们画了什么,孩子就变成什么样子。父母需要不断地提醒、限制、管理、管教,这样才有可能养育出一个有出息的人来,至少不会养育出一个坏孩子来。

这样做,也许能够把你家小朋友安全地抚养长大,却也会丢失相信自己能完成某件事情的信心——心理学家把这种宝贵的素质叫做“自我效能感”

当我们面对生活中各种挑战和困难时,往往是这种“自我效能感”决定了我们大脑中的信念:

——我能解决问题!

或者是:

——不,我不行,我做不到!

是坚持,战胜;还是放弃,妥协就在这一念之间。

我们的发展好吗?

能成为现实或者精神上的人生赢家吗?

内心可以感受到成就与幸福吗?

这些都和“自我效能感”高度相关——它让我相信自己可以决定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而在另外一种儿童观认为,孩子生来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是天生带有复杂机制的生命体,他们有足够的能力成长为一个适应社会、优秀的人!

所以,伟大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早在100年前就大声疾呼:“儿童乃成人之父!”婴儿的语言不是大人教会的,他们天生带有一套语码转换机制。

所以,你的孩子能学会说话,而家里的“旺财”不能。孩子的走路动作也不是你教会的,你把2个月大的婴儿两条腿放在水下,他们就能像成人一样走动,只不过他们腿太胖,不依靠浮力带不动。等到肌肉足够发达,儿童就自然能走路了。

黄磊对于女儿染发、打耳洞这件事情,曾这样给出回应:“我很支持她染头发,我也挺支持我们家任何一个人。我从来没有把孩子当成孩子。”背后的含义就是:孩子,我相信你能自己够做出争取的选择。我相信你有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的能力!

心理学里面有一个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说的是人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最亲近、最信任的人的影响和暗示。所以,也是你对孩子的看法,决定了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觉得孩子是懵懂的、弱小的、思想幼稚的,他们会把这种看法根植到自己的潜意识当中,从而变成了他们对自己的看法,最终成为你期待的人。

怎么培养孩子的自主、自信?



应该怎么培养孩子的自主、自信品质呢?

很简单,把教育的重点从教孩子怎么做,转移到:促使孩子自己思考,自己决定,并且承担后果

我们父母不代替孩子思考,不替他们做决定,也不帮小朋友承担后果。这绝对不是要让你放任不管,而是要你的角色从导演,变成教练

如果孩子是演员,每句台词、每个动作都是安排好的,如果演得不好导演会要求重来的;而优秀的教练绝不会代替队员去打球,他会让队员根据场上的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同时,教练会和队员同时承担比赛的结果

所以,当你叫孩子吃饭而他想看动画片的时候,你是冲上去把极不情愿的孩子拉到桌子前,用各种说教面对一个气鼓鼓的小朋友;还是平静的告诉他:

如果现在不吃饭,我们很快就会把饭菜吃完,下一顿要6小时以后才能吃,而且中间没有零食,你要如何选择?

当你的孩子跟你说,我要把头发染成紫色的,我觉得这样好看。你是对她说:

“染头发的不是好孩子,你看只有那些社会小流氓才染头发。”

还是说:

“爸妈支持你的选择,相信你知道什么是美!不过,我们需要来讨论一下你如何面对学校的规定还有同学们可能的看法。你能告诉我你的方案是什么吗?”

当孩子因为自己的选择,犯了错误,自己承担了后果。你是跟他说:“看吧,就是因为没有听我的,你才会吃这个亏吧!”还是问问他,发生了这件事情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下次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处理呢?

总结



所以,当孩子决定染发、穿破洞裤,请不要轻易地责骂孩子变坏了,甚至打他。因为这是孩子想要自己做主的一次尝试,当你把思考和决定的权力交给了孩子,即便他们现在做出的决策没有大人想得周全。但将来,他们这种能力一定会碾压父母的想法。

因为,一个获得了思考和决策权力的智慧小生命,会坚信:“我能够解决问题”,并把这种信念保持一生!

这,不就是你最期望孩子成为的样子吗?

(本文作者托德老师、紫微老师)

托德老师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临床心理学博士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培训导师

紫微老师




  • 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师

  • 墨尔本大学“叙事治疗”硕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