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敢做“落后”于时代的人,真的活得很“高级”

 江昭和 2021-06-02


这是属于我们的时间,就我和你。


这几天,陆陆续续把之前看完的书都寄出去了。

收到书的人,或者是曾几何时一起吃火锅、一起泡咖啡馆、一起遛狗的朋友,或者是一直以来关注我公众号的读者,或者是从前的同事。

我未必能够确定他们会真心喜欢这些留下过我一笔一划的书,虽然这是我的心愿,也是我的初衷。

但是,我愿意相信。

相信一本书和一个陌生人之间,难以言说的缘分;

相信滚滚红尘,总有一个人,愿意收藏和善待你曾度过的悠长静谧的光阴。

一如大学时候,会在赠书的时候,附带一张明信片。

明信片上的句子,或者精心雕琢,或者散漫不经意。

令人心生感慨的是,这些年来,字迹暗暗蜕变。

苏珊·桑塔格曾说,我们通过改变我们个人的外表来庆祝我们的性格变化

事实上,笔迹也是一种掷地有声的证明。

那些小心翼翼变得散漫不羁,那些正襟危坐变得随性洒脱。

或者看起来没有那么“眉清目秀”,却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倒是那一句“平安喜乐”,却总在起心动念处,踊跃而出。

这世界纷繁美丽,这人生艰辛蹉跎,除了平安和喜乐,我怎能替你祈祷更多?

*

在写明信片的时候,会怀想收信人读到的心情。

是喜悦、失望,还是错愕、犹疑?

当然这已经不是我能够掌控的领域。

只是能够在彼时,写这样一封明信片,即便是清淡含蓄的三两句话,却也已经令人内心动容。

这是一个浮躁熙攘的时代,谁还会心意深沉地坐下来,身心合一地手写一封书信呢?

《唐顿庄园》那时的英国,这当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通讯手段,在《你好,之华》故事发生的当下,却已然成为一种雾里看花、所谓伊人般的遥远诗意的欣赏和缅怀方式。

是导演岩井俊二继《情书》以后再一次挥洒他的电影魅力的聪明“技巧”。

至少在我自己,给一个人写一封信,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情。

那时候,生活清淡单纯,爱一个人,就会小心翼翼;

那时候,脚步缓慢悠扬,喜欢一个人坐很久的客车,去有山有水的地方;

那时候,教学楼底下的玉兰花,开得如火如荼,潋滟如歌,让人错觉生命诚可以美好如斯。

如今,我们习惯以一通电话,或者一句又一句破碎的言语来组织和阐释我们的生活;

如今,我们甚至会提笔忘字,一时之间,哑口无言;

如今,我们甚至怀疑,是否有这样一个人,值得这样缓慢悠扬的情意。

生活像一列一往无前的火车,带着所有的火树银花和黄沙漫漫,决绝而寂寞。

生活让我们变得斤斤计较,像《威尼斯商人》里为了几磅肉作茧自缚的犹太人。

我们得着一些,我们失去一些。

我们不敢开诚布公,刻意不动声色,悠悠然道一句“没关系”,害怕别人揣度,原来得不偿失。

所以当我听到Becky说,她依然会坚持写信,给曾经的同事、给自己的朋友,以及相濡以沫的爱人,那一刻,我内心是震荡的。

这种虔诚与笨拙,这种丰盛与饱满,甚至让人无法直视。

她说,文字让人敢于诚恳,文字能够抵达内心最幽秘最真实的所在,也是文字,让表达变得清晰和分明

“所以我始终倾向以这种方式去表达自己。”

不管付出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或者感情成本几何。

图片来源:Becky的能量加油站

*

敢于做一个“落后”于时代的人,真的活得很“高级”。

这个时代,挥舞着鞭子、拉扯着头发,叫嚣着“格局”,让人着眼于一切奔腾的、磅礴的、宏大的、壮阔的、炽烈的东西,却让人心,变得越来越迷茫、困窘、混沌、暧昧、浮躁。

太少人从这种“苦口婆心”当中领略智慧,却不由自主地沦为比“尘埃”更轻薄的存在。

太多人,为了建立生活的水晶宫殿,却怠慢脚下的那片土寸瓦。

每个人都在狼奔豕突地追求生命里的幸福感、生活本身的质感,但是许多人都在前仆后继地与这种幸福感渐行渐远。

所谓幸福感,很多时候,来源于一种脚踏实地、着眼于细节的“仪式感”

那是一种无声胜有声地,往人的骨子里沁的一种熨帖温暖。

图片来源:Becky的能量加油站

这种幸福感,不需要被阐释、不需要被见证,因此也很难去分享。

它不是童话里的水晶鞋,每个人都要遵循它的尺寸,去削足适履。

有些人,可能只是因为欣赏了一场丝毫不罕见的夕阳,就能够获得无穷的力量,去面对新一轮的夜黑风高、长路漫漫;

有些人,可能只是因为开在路旁的一丛蔷薇,就愿意驻足停留,感叹自然造物的苦心孤诣,感叹生命的来之不易,感叹活着的来日可期,这或许是三两年的心理辅导都未必能够抵达的境界;

还有些人,可能只是因为一张明信片,而唤醒了内心的温柔,而回想起了某一种被岁月尘封在阁楼的静谧感动,而愿意再给自己多一丝,对于尘世间纷纭情事的悸动。

图片来源:Becky的能量加油站

这种“仪式感”,长久以来,被别有用心的人污名化为“矫揉造作”、“小家子气”、“坐井观天”、“浪费时间”。

他们亵渎了生活,反过来被生活辜负。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选择里自食其果,回天乏术。

我始终心怀庆幸,自己并不是一个被所谓的“现代生活”荼毒太深厚的人。

我依然愿意为一场淅淅沥沥的夜雨所触动,而守在窗台思绪翩翩;

我依然愿意为一个人的某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小动作而心心念念,而推测ta内心的沟壑万千;

我依然愿意偶尔写一张明信片,送给某个熟悉或者不熟悉的人,我相信这种联结,能够对抗时间。

图片来源:Becky的能量加油站

而Becky,恰恰也是这样一个人。

我们都有各自内心的执著与坚守,这是令人心生鼓舞的。

从一个创业女性到全职妈妈,之后又回到职场,再度创业,设计文创产品,这一路走来,种种取舍,冷暖自知。

但始终不变的,是她内心对于“真善美”的渴求。

这种真善美,或许只是一张明信片带来的抚慰与惊艳,或许只是一笔一划勾勒出来的心意缱绻,或许只是一幅充满童真气息的画面带给人的单纯诚挚欢喜。

图片来源:Becky的能量加油站

这种“真善美”,没有那么高屋建瓴,也未必可歌可泣,但是却总能在不经意间,给内心灌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

这种真善美,或许只是孩子的一抹微笑,是得到它的人前行路上内心多出的一分坚定,就已经足够。

*

当我看着Becky设计的明信片上,那一片片拍摄自日本的风景——

风和日丽的海边公路,一个行人开着小摩托经过,他当然不知道自己成为了风景里的风景;

墙壁贴满方格瓷砖的厨房,一个男人手里托着开裂的鸡蛋,桌板上料理已经完备,一顿简单却精致的午餐即将登场,瞬间让人想到《昨日的美食》里的西岛秀俊,衬衫袖口捋到手臂一半儿,对每一顿饭菜的每一个食材的每一个细节处理都谨慎用心;

一只涂着蔻丹的手,轻轻悄悄落在一只憩睡的花猫头上,那种悄然无声的温存,那种人与动物之间的亲近和和谐,让人不愿回神;

当然,日本的美景,怎能少得了粉嫩袭人的樱花,这种带着宿命感与悲剧美的花,总是让人歆羡与恻隐,就像生命本身,如此令人左右为难……

我喜欢这一张张明信片当中散发出来的“细节感”

这是需要一颗温柔细腻的心才能够企及的美好。

那些被遗忘的、被错过的、被低估的,原来就是我们曾经能够紧紧相拥的幸福所在。

原来平淡的生活,也可以波光粼粼,原来所谓的烟火气,是能够与“华丽感”紧密交织的。

每一幅曼妙的照片下面,都有一句来自Becky文章里的话(可以关注Becky的公众号:Becky的能量加油站,你会靠近一颗温柔而明朗的心)。

我尤其喜欢那一句:

“灵魂有着落,眼里才会有曙光。”

做一个“灵魂有着落”的人,就不会轻易患得患失,就会懂得,如何在此时此地安身立命。

就不会盲目地期待、浑噩地寻找、浓烈地遗憾。

我想这份美好,值得被更多人遇到,和珍藏。

如果你也这么想的话,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书店、798机遇空间、石景山首钢园区与梦想书店,以及石家庄呈明书店,你都能与它们相遇。

图片来源:Becky(今日美术馆书店)

图片来源:Becky(石景山首钢园区与梦想书店)

图片来源:Becky(石家庄呈明书店)

或者你也可以进她的微店里看看。

总会有一种美好,等着与你相逢。


当我看着Becky送给我的包上面,她亲自书写的那四个圆润丰满的大字——“平安喜乐”,我好像又拾起了差一点遗落的初心,我好像又多了几分,与这座城市跌跌撞撞、耳鬓厮磨的勇气。

我也不再汲汲于这种没有言语加持的巧合。

因为我知道,人生的这一条路上,我们总会和对的风景相逢

【PS:转发此文至朋友圈,集齐20个赞,截图私信昭和(扫文末二维码即可添加),就可以获赠一套Becky亲自设计的精美明信片。】

-回眸-

若欲相见,我在一切烟雨朦胧处。

她从撒哈拉里来。

人间哪得林黛玉。

章子怡,不过如此

方方 | 女人想过上好日子,能有多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