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有某一刻,你会被这座城市治愈

 江昭和 2021-06-02

临近下班的时候,回头看窗外的北京,远处的西山轮廓分明,空中金光万丈,仿佛神迹。

近处的世贸天阶纵然亮起灯,在这样绚丽盛大的日光之下,也只有噤若寒蝉。

站在20几层楼上远眺这美景,与平地上欣赏,大概是两种心旷神怡。

内心不由惊叹,所谓如诗如画,所谓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所谓“神的孩子在跳舞”的境界,莫过于此了。

整个人瞬间被这座城市治愈。

身边人来人往、感情朝生暮死、生活锐不可当的晦涩与沮丧,都被涤荡开来。

我去雍和宫——人们趋之若鹜的所在,在那烟火繁盛、佛像慈悲里都无从获得的安宁之感,竟然在这一刻的北京,与之狭路相逢。

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烟火喧嚣,都成为最温柔的点缀。

自然总是以最奢侈最直接最恰切的方式给予一个人灵魂的顿悟,让人受益无穷。

我当然明白,这样美好的黄昏,终究短暂,须臾而逝,就像我们曾猝不及防、悄无声息错过的无数夏天。

但此时此刻,风景这边独好,谁又顾得上去思量来日方长?

有一寸风光就欣赏一寸风光,有一方斜阳就眷顾一方斜阳。

人生的所谓奥妙,三言两语,也可以清白如许。

活在当下,当下是神的所在。

这一刻,我忽然就明白了《三十而已》里的王漫妮。

明白了被同事针锋相对,一天工作站十几个小时,商品遗失,寻找到凌晨终究无果,最终不得不面临承担一部分赔偿金额的王漫妮,明明已精疲力尽,却依然舍得坐在阳台,静静欣赏那夜景;

明白了在奢侈品店做导购员,月薪一万五,却愿意花费将近一半的工资租市中心一处有阳台的房子的王漫妮。

理性而言,这种消费模式固然不可取,但谁又能够想到——

多少工作中的疲惫晦暗、多少人情冷暖的辗转蹉跎、多少对于上海这座繁华大都市的爱恨不能、多少内心的萧瑟苍凉,都在每一个个华灯初上的夜幕里被治愈。

彼时的王漫妮,像每一个在大城市苦心经营、冷暖自知地生活的你我——

看着它的灯火辉煌,也便明白,来到这座城市那滚滚发烫的初心。

看着它的川流不息,也便醒悟,工作中的小小失意,也可以轻描淡写。

看着它的深沉夜色,也便获得,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inner peace。

想到不久前,在法国朋友家喝茶,我们絮絮叨叨、念念不忘的这个词语。

想到我们的谈天,轻描淡写地涉及儒释道,最终归结为一句——

宗教,如果它们称得上的话,不过是一道桥,通往更加平和安宁的自己的桥。

我们去山川河流、去城中寺庙、去茫茫书海,最终渴望寻觅的,不就是这种inner peace吗?

我们在种种爱与种种性当中渴望最终获得的,不正是这种inner peace吗?

电影《如梦》里的吴彦祖,跨越重洋只为找到梦里那个柔弱而敏感的女孩儿,不就是为了求得心里的“inner peace”吗?

而这么些年过去了,我对杜拉斯最深的爱,还是源于那本《平静的生活》——

书里那个置身于复杂而颓靡的家庭环境里的、想要借助一场旅行来收拾身心的、远离人群、独自随着水波顺流而下的女人。

我每每想到那意境,都流连忘返。

而最近一次遇到类似的情境,是在北京国际电影节放映的电影《鸟类变形记》里。

电影里的女人,与时间一同消失在水中、张开双臂在清澈的河里浮沉……

弗吉尼亚·伍尔夫写“女人应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房间”,用来写作、胡思乱想、抽烟,或者其它。

看似在说“房间”,其实在说“自己”。

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场域,能够让一个人皎洁无碍地做自己。

它可以是一座森林、一条河流,或者是一片绿野——像电影《将来的事》里的哲学老师伊莎贝尔·于佩尔,在自然的怀抱里整理自己凌乱的思绪与灵魂。

它是某一处隐秘的空间,也是一段与最沉静的自我相映照的时间。

这正是让我深深着迷的,那片刻的“inner peace”。

人是世间最复杂的动物,却也令人发指地简单。

人所渴望拥有的,数不胜数,但归根结底,却也纯粹得可怕。

就是那种,仿佛沉入无边深海、仿佛躲进童年时捉迷藏最钟意的那个衣柜、仿佛突然所有的喧嚣都消失无踪的,安宁。

它植根于人类最深的恐惧与眷恋。

与远古时期的人类、与怀胎十月将你诞下的那个女人的湿润而丰饶的子宫勾连。

这是最毋庸置疑、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逻辑。

只是太多时候,我们会盲目,会缘木求鱼,用一种最通俗的比喻,会在机场等待一艘船。

我们没有得到肉身与灵魂的安宁,只是得到了太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装饰品」。

我们终究都需要为自己的心灵,寻觅一处避风港。

在人世间的任何别处,都无从得到。

只有在一个人的内心,内心的自得与丰盛,内心与广阔天地、纯净自然、汹涌城市这刹那的遇合。

要记住这一刻内心的安宁与舒缓。

这座城市固然有一千一百种坚硬冷酷,但总有一种温柔,让人如释重负,让人心平气和,让人甘之如饴。

每一颗漂泊的灵魂,在这样的时刻,仿佛都得到了安放。

哪怕是错觉,错觉又何妨?

谁让它那样美丽?

对美的心悦诚服,对美的手无缚鸡之力,对美的顶礼膜拜,对美的情不自禁,是不需要理由,也容不得辩驳的。

说到底,我们都是这座城市,或者说,这个世界的“异乡人”。

但总有一些时刻,会让人深信不疑——

我们曾经存在过,我们曾经相遇过,我们曾经彼此惊艳过。

我曾这样在你的怀中,心无杂念地呼吸。

那被夕阳的光照临庇佑的每一个角落,也曾逗留过我的身影。

那喧嚣不止的尘音,也曾为我喑哑一瞬。

至此,八月也终于有了一个诗意而绚烂的收梢。

无论曾有过怎样热火熬煎的七月,无论未来会有怎样冰天雪地的冬夜。

这一刻,都无足挂齿,都烟消云散。

这一刻,是神所在的时刻,如果它存有的话。

这一刻,北京不再只是一个冷冰冰的名字,而多了几分感性。

这一刻,我会憧憬一个美好的九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