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讟》字意思读音、组词解释及笔画数

 耽读斋 2021-06-03

拼音
注音ㄉㄨˊ
部首言部
部外笔画22画
总笔画29画
异体字 笔顺丶一一一丨フ一一丨一丨フ丨丨一丨フ一一一ノ丶丶一一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dú(ㄉㄨˊ)

1、怨恨:“旦获讟于群弟兮。”

2、zidian.911cha.com

2、诽谤:“屈辱既加,则有怨恨,谤讟之言出矣。”

3、憎恶。

UNICODE

讟字UNICODE编码U+8B9F,10进制: 35743,UTF-32: 00008B9F,UTF-8: E8 AE 9F。

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English

slander, utter evil word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动〉

(1) 怨恨 [hate]

讟,痛怨也。——《说文》

怨讟动于民。——《汉书·五行志》

(2) 又如:谤讟(诽谤,怨言)

(3) 诽谤 [slander]

今兹入郑,民不罢劳,君无怨讟。——《左传·宣公十二年》

康熙字典

讟【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29画部外筆画:22画

康熙字典 讟

zidian.911cha.com

〔古文〕㾄《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𠀤音獨。《說文》痛怨也。《徐鍇曰》象衆怨也。故从二言。《廣雅》惡也。《揚子·方言》讟、咎,謗也。《郭註》謗,言噂讟也。《左傳·昭元年》民無謗讟。《杜註》讟,誹也。《前漢·五行志》怨讟動於民。《師古註》讟,痛怨之言。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讟

讟【卷三】【誩部】

痛怨也。从誩𧷏聲。《春秋傳》曰:“民無怨讟。”徒谷切文四重一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注 讟

(讟)痛怨也。方言。讟、謗也。讟、痛也。二義相足。从誩。𧶠聲徒谷切。三部。春秋傳曰。民無怨讟。左傳昭元年曰民無謗讟。八年曰。怨讟動於民。疑相涉而誤。

音韵方言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uk8 [台湾四县腔] tuk8 [客英字典] tuk8 [梅县腔] tuk8  

◎ 粤语:duk6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l'oːɡ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徒谷屋一入聲一等開口入一屋dʱukdukdukdukdukdukdəwkdu2dukduk謗讟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音譯音譯
修正
音譯
其他形式
擬音聲調註解

ꡈꡟ



tu

du入聲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杜谷一屋入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六東董凍篤陽入恕謗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