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著导读 | 傅雷家书:艺术见解

 郑洋洋zyy123 2021-06-03

根据“选择性阅读”的阅读原则,笔者归纳了几个阅读《傅雷家书》的角度,分别是“人生指导”“爱子情深”“艺术见解”“个人品质”。

今天笔者就“艺术见解”板块做了相应内容的摘抄与评点,在此跟大家分享。 

1.伦伦的爸爸(即刘海粟,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长,傅雷好友,两人曾反目,后又和好)在黄宾虹画展中见到我,大为亲热。这次在华东出品全国的展览中,他有二张油画,二张国画。

国画仍是野狐禅,徒有其貌,毫无精神,一味取巧,骗人眼目;画的黄山峭壁,千千万万的线条。不过二三寸长的,也是败笔,而且是琐琐碎碎连接起来的,毫无生命可言。敢于直言,用自己犀利的眼光指出艺术品的不足之处,但也因此得罪了某些人)

2.受外来美术的影响是免不了的,但必须与一个人的思想感情结合。否则徒袭形貌,只是作别人的奴隶。佛教画不是不可画,而是要先有强烈、真诚的佛教感情,有佛教人生观与宇宙观。

或者是自己有一套人生观宇宙观,觉得佛教美术的构图与色彩恰好表达出自己的观念情绪,借用人家的外形,这当然可以。倘若单从形与色方面去追求,未免舍本逐末,犯了形式主义的大毛病。(艺术眼光独到:要先有感受,才能有创作)

3.学西洋画的人第一步要训练技巧,要多看外国作品,其次要把外国作品忘得干干净净——这是一件很艰苦的工作,同时再追求自己的民族精神与自己的个性。(谈及如何对待外来文艺作品时,傅雷提出了“忘”的理念:先学其技巧,再忘其皮相,才能掌握其精髓。“得意忘形”,同学们有没有印象?)

4.中国哲学的理想,佛教的理想,都是要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

你该记得贝多芬的故事,有一回他弹完了琴,看见听的人都流着泪,他哈哈大笑道:“嘿!你们都是傻子。”(艺术家的情感不能被外界事物轻易带走)

5.现在我深信这是一个魔障,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阐述了“艺术”与“技巧”的证关系,以此说明演奏者不要过分留意技巧,否则反而影响对音乐的感受与表达。)

6.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

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傅雷谈“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7.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不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都贵在“真诚”二字,缺乏真诚,不仅欺骗了別人,同样也欺骗了自己,对自己绝无半点好处。)

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オ会有虚心,有了虚心,オ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8.好多话,妈妈已说了,我不想再重复。但我还得强调一点,就是适量的音乐会能刺激你的艺术,提高你的水平;过多的音乐会只能麻痹你的感觉,使你的表演缺少生气与新鲜感,从而损害你的艺术。(笔锋一转,谈及艺术问题,尖锐地指出参与过多商业演出的危害,提醒儿子加以注意。)

你既把艺术看得比生命还重,就该忠于艺术,尽一切可能为保持艺术的完整而奋斗。这个奋斗中目前最重要的一个项目就是:不能只考虑需要出台的一切理由,而要多考虑不宜于多出台的一切理由。其次,千万别做经理人的摇钱树!他们的一千零一个劝你出台的理由,无非是趁艺术家走红的时期多赚几笔,哪里是为真正的艺术着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