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 | 让各种文体各得其所

 郑洋洋zyy123 2021-06-03
【小编寄语】

进入初三,学生面临中考的压力,如何写出一篇符合考试要求的作文成了学生的当务之急。

从近期学生的习作来看,学生的作文基本不会出现偏离题意、结构混乱的情况,学生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写作时无法突显文体特征(简单来说,写记叙文时缺少细节描写、写议论文时不能进行恰当的议论分析)。而且在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对如何“讲道理”存在较大的疑惑。为了帮助学生找到方法应对这一疑惑,我设计了“写作:让各种文体各得其所”的作文课(着重讲解“用利弊分析的方法讲道理”)。

【教学步骤】
1.学生品析两篇优秀作文(赵奕昊和王清盈的文章),总结归纳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本质特征。
明确:


学生能准确归纳两类文体最突出的特征,也能掌握在记叙文中进行细节描写的方法,但是学生对议论文中如何进行“议论分析”这一问题还是存在一定的困惑,为此,笔者提出了两种“议论分析”的路径:一是原因分析,一是利弊分析。

2.明确“原因分析法”与“利弊分析法”

所谓“原因分析”,指的是考生在写作时要分析某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例如考生要写作“我们要多肯定他人”这一观点的议论文,我们需要问自己一个“为什么”——为什么要肯定他人?我们会得出这样的解答——肯定他人会增强他人的信心,让他人带着更加自信的心态去做事。进行了“原因分析”后,你的观点会变得更深刻也更有说服力。

所谓“利弊分析”,指的是考生在写作时要分析一件事情的利与弊。同样是“我们要多肯定他人这一观点”,利用“利弊分析法”,我们会在头脑中形成这样的想法:肯定他人会增强他人的信心,让他人带着更加自信的心态去做事;相反,不肯定他人总会打击一个人的积极性,由于缺少正反馈,他会慢慢丧失做事的热情。进行了“利弊分析”后,你的说理会变得更透彻。(PS:原因分析与利弊分析的概念限定有交叉)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写作者就像推销员,只不过我们推销的商品是一篇文章的观点。我们必须从正面说出这个商品(观点)的好处,从反面说出不使用这个商品(不采纳这一观点的坏处),只有这样,消费者(读者)才有可能对我们的商品(观点)买账。

3.实战演练,运用“原因分析法”与“利弊分析法”写一段议论分析的文字。

备注:学生习作片段展示

(1)902王清盈

(2)902钱佳怡

(3)902陈笑笑

(4)902王子俊

上面四位同学已经很好地掌握了用“利弊分析”进行议论分析的方法,相信睿智的你也已经掌握了,那么我们就来帮帮下面这位同学,给她补一段议论分析的文字。

4.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原因分析”与“利弊分析”在写议论文中的重要作用,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多多训练,以至养成遇到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

此外,在本次写作课上,部分同学提出他们不擅长写议论文,他们偏好写作记叙文,笔者讲他们的写作片段也呈现在下方,供大家赏鉴。

(1)902乌栩颖

(2)902徐静雯

看了上面两篇记叙性的文章,相信你能发现她们写得都还不错。在此,笔者想说,考场作文对考生比较友好,考生只要选择自己最擅长的问题进行写作就好,但是大家一定要明确:选择了什么文体,就要在写作中凸显这一文体的特征。


毕竟参差多态乃是世界本源,写作时我们只需要做到让各种文体各得其所就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