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规则与建设性惩戒

 郑洋洋zyy123 2021-06-03

1

半年来发了不少火。

小朋友们总是会跟我反映一些“问题”,比如说某某上课在玩科学实验器材不听课啦、某某说他坏话啦、某某上课跟纪律委员顶嘴啦、某某又打架啦。

我听了后,皱皱眉,觉得怎么这几个小朋友又“犯事儿”了,但在心里却自我安慰:这不是“问题”,而是好奇、单纯、执拗的13岁少年该有的特质。

只不过,在这些所谓的“问题”背后,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规则”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意义。

“规则”是板着脸的法官,它限制着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但规则也是微笑着的智者,它给你的行为提供指南,只要你遵守规则,规则就会保护你,甚至还能给你奖赏。

然而13岁的少年还不清楚“规则”的意义,他们将“规则”当成敌人,能不守规则就不守。当你问他为什么违反规则时,他给你的第一句话往往是:老师,我没有。

在今天的打架事件中,两位同学公然在教室里大打出手,影响恶劣。还好班级里的其他同学富有正气,及时拉架。

两位打架的同学在教室里上演了一出“闹剧”,也给班主任出了难题。

2

“说说看,你为什么这么委屈?”

“他打我的头。”C同学情绪激动。

“不是这样的老师,是他先撞了我,然后也没有跟我道歉,还用很欠打的语气说'你来啊’!”Z同学开始反驳,声音试图盖过C同学。

“是别人推了一下我,所以我才撞向你的。”C同学反驳回去。

“可是你也没跟我道歉,嘴巴还说些很难听的骂人的话,甚至还拿起椅子要打我。”Z同学继续进行陈述。

“拿凳子?你是真的拿起了凳子?那个凳子有点重的。”我有点震惊。

“是的!”C同学说。

“是的,我就看到他拿起凳子要打我,然后我就先出手打他了。”Z同学继续说。

“所以,是你先动的手,然后把C同学的脑袋和肩膀打了一下?”我追问。

“是的。”Z说。

“你现在心里还愤愤不平是吗?如果再打一架,你打得过他吗?”我问C同学,像试试看他现在内心的想法。

“老师,没有2、3个人拉不住我的。”Z同学突然插话,显出很自信的样子。

“你这么厉害”?我反问。

“是的,因为小学的时候经常打架,我有经验。”Z很淡定。

“要是再打一架,光凭力气我打不过,但是我有刀。”C同学还是一脸不爽。

“刀??拿出来我看看。”我有点难以置信。

C同学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小刀(可能说玩具刀更合适)。

“嗐,这个刀伤不了人的,校门口的小店里有卖,一点都不锋利。”Z同学很淡定。

我拿着玩具刀,告知C同学:“学校明令禁止带管制刀具,明天再让我看到,那就报年级处分。”

此后我沉默了2分钟,两人也不再说话。

3

“话说回来,这次打架的根源是什么?你们各自都觉得委屈,也都有过错,自己想想!”我将两人的谈话拉回重点。

“老师,我首先动手打人是我不对,但是C同学撞了我后也没有跟我道歉,他也有错。”Z同学主动坦白。

C同学保持沉默。

“而且我之所以会动手打你,是因为我觉得你当时拿凳子要打我,可能你并没有要打我的意思,但是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Z同学竟然反思问题反思得这么深刻?!

“我怎么可能用椅子打你?!”C同学反驳。

“但是在我看来我觉得你要打我,所以这件事我们还缺少了换位思考,所以打架了。”Z同学又来了一次深刻反省。

“哦,是的。”C同学露出了一丝尴尬的笑容,“我撞了你,虽然简单做了解释却没有向你道歉,我也有一些问题。”

听着两个人的自我反思,又回想起10分钟前的暴躁状态,我真是感到又生气、又好笑,“那你们俩需要对方做点什么吗?”我问。

Z同学首先鞠了个躬,说“我不能先动手打人,对不起”,C同学也立马说“我不该拿椅子让你误会我要砸你,对不起”。

两个人道歉倒得有点快,反而让我有点慌张:还要不要继续教育了?他们真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

4

说完道歉后,两人低头看着地。我扫视着他们的脸,看到Z同学依旧比较淡定,C同学则抹干了眼泪,恢复了平常的表情。

我看着他们。

就这样看着。

看了有2分钟。

不知该说些什么,突然转头看见远处的夜色降临,我让他们往阳台上看:天黑了,一天又过去了。

“天黑了,一天又过去了,你收获了什么呢?”我问他们。

他们没有说话。

5

放学后,我组织全班同学留了15分钟,一方面是让两位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对自己的错误做一个反思,另一方面是公布针对此次打架事件的处理决定——既然两个同学的力气都很大,那就让他们放学后把班级卫生搞搞干净,桌椅对对整齐。

宣布了这一处罚决定后,其他同学立马放学。

令人震惊的事情出现了,刚刚还以拳头相向的两位同学现在似乎又成了亲密无间的战友,Z扫地、C拖地,还一起配合搞死角的卫生。

“C,你过来帮我一下。”Z说得云淡风轻。

“好的。”C答得轻松自在。

你没听错,这就是他们在搞卫生时实实在在发生的事。

“老师,我们现在班级里能带糖果来吃吗?”C问。

“不行,按学校规定只能带面包和水果。怎么突然这么问?”我有点疑惑。

“因为我刚刚扫地的时候发现一张**品牌的糖果纸哎。”C回答。

“好,那你们两个一会儿观察一下班级卫生方面的问题,明天抽空跟全班同学反馈一下。”我对他们说。

“额,好吧……”C同学答。

就这样,花了20分钟,教室被拖得洁净明亮,桌椅也被码得整整齐齐。顺便说一句,Z同学看来没说大话,他的确力气大,摆放桌子的活干得十分轻巧,却也十分认真。

6

唠唠叨叨说了这么多,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13岁的少年规则意识依旧不够强,破坏规则的行为时有发生,作为教育者,如何惩戒是一种艺术。

我们都知道,惩戒本身不是目的,惩戒的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懂得某些道理,纠正某些行为。因此,我以为建设性的惩戒方式值得提倡。与建设性惩戒对立的是破坏性惩戒。破坏性惩戒是一种只是惩戒的惩戒,这样的惩戒只会让学生心中充满不爽的感觉,他在接受惩戒的过程中内心其实并不接受这一惩戒,反而会更加厌恶老师。

而建设性惩戒则不同,这种惩戒是一种惩罚,但这种惩罚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虽然做错事被罚了,但完成被惩罚的这件事反而能够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意义,他的思维是正向的、建设性的,他更加能接受这一惩罚,也更加能明白惩罚背后的意义。

爱、规则与建设性惩戒,应该成为班主任的工作原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