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触动 | 用“好”回报“好”

 郑洋洋zyy123 2021-06-03


今天的触动来自于我们班社会施老师的一个暖心行为

昨天施老师在微信上问我,说六一儿童节想给同学们准备点小礼物,问我是否可行。

我感到有些突然,但马上就在心中升起一种感受:这真是一位好老师。

于是,有了今天中午的掌声与欢笑:


或许说出来的“好”总感觉有点矫情,但我还是想说,我们班的社会老师是一位关心学生的好老师。

针对老师的这份好,我还跟同学们分享了一个观点:我们要用“好”回报“好”,而不能觉得别人对我们的“好”是理所当然的。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个好人对身边的人特别“好”,久而久之,身边的人将这份“好”当成了理所当然。某一天,这个好人因为某种原因对周边的人没那么“好”了,周边的人反而说:这是个坏人,对我真坏。

相反的情况也一再上演。一个坏人对身边的人特别“坏”,久而久之,身边的人将这份“坏”当成了理所当然。某一天,这个坏人因为某种原因对周边的人没那么“坏”了,周边的人反而说:这是个好人,对我真好。

你看,或许是因为人性的弱点,我们总是让好人没好报的情节在生活中不断上演。

而我想,这种情况的出现总让人觉得心寒。

△图文不符

理性地讨论,我们理应用“好”回报“好”,用“坏”回报“坏”。原始社会将这叫做“同态复仇”(即当氏族部落成员遭受其他氏族部落成员的伤害时,则对后者施以同样的伤害,即所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而孔子则走得更为深远一些,《论语》有言: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也强调要用“好”回报“好”,用“耿直”回报“不好”(对于”耿直“,我的理解是当别人对你不好时,我们要保持原则,克制住自己想要继续对他好的冲动。套用网络流行语:不当癞皮狗。

说远了,其实我想说的只有一点:同学们,要用“好”回报“好”,要让这最普遍的价值观充满学校、家庭、社会,让对你好的同学、老师、家长得到同样“好”的回报。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我一直相信,我们都是善良的人,我们也都要做善良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