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声童谣】走哇,去辽宁抓雪花!

 童子童谣 2021-06-03


辽宁梁振林童谣5首 

作者:梁振林

朗诵:阿 俊

选稿:童子童谣

第一首

第二首

月亮是把小镰刀



月亮宝宝不要跑,

请你留在小树梢。

等我给你描完眉,

还你一把小镰刀。

第三首

遛狗狗



遛狗狗,真是好,

饭后一起蹦蹦跳。

你在前边追蝴蝶,

我在后面哈哈笑。

回来先给你洗澡,

把你笑声当香皂。

然后我也洗洗澡,

拍拍月光睡觉觉。

第四首


别懒床


小宝贝,别懒床,

快快来到草地上。

你看露珠晶晶亮,

里面有个小太阳。

第五首

背儿歌



小朋友,背儿歌,

咿咿呀呀真快乐。

先数指头123,

再学拼音aoe。

作者简介

  梁振林,笔名:大梁。1964年出生,辽宁沈阳人。作品散见《诗刊》《诗选刊》《绿风》《星星》《青年作家》《中国诗歌》《草堂》《诗潮》《诗林》《海燕》《鸭绿江》和《工人日报》《辽宁日报》等报刊。有诗歌入选《2013年中国诗歌精选》《2O17年中国诗歌精选》《东三省诗歌年鉴2016卷》《辽海诗典》《新世纪辽宁诗典》等多种文集。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文学作品集《五瓣梅》(与人合集)。

创作感想
从头开始 

◎大梁
 

疫期禁足,日子变得百无聊赖。外孙女“梁十九”在外地爷爷奶奶家,我心生想念。不禁想起上个月在我家沙发上,“梁十九”的外婆教她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情景。外孙女背得开心,外婆教得快乐,其情其景和谐美好。

由此动念,32日午时,我在朋友圈里发出一则消息:

外孙女孙洛祎,乳名梁十九。20171018日(十九大开幕当天出生)。我每周给外孙女写一首儿歌供其背诵,女儿付我润笔0.9元,外孙女周内背熟我奖励19元,春节若全部背熟额外奖励大红包。

随即,我即兴写几首顺口溜式的儿歌附后。孰料,反响很好,弄得我网红一样。

当几位我敬重的老师和儿童文学作家留言赞誉后,我有了诚惶诚恐的感觉。其实,我并没有准备好创作儿童文学,我没有储备,也没有刻意留心关注过儿童诗歌。我不认为我一时即兴涂鸦的东西是文学作品,我只敢称其为顺口溜而已。

隔天,我把附后贴上去的儿歌悄悄删掉。不是怕丢丑,而是我需要认真对待。就当是我对外孙女的一个承诺。

我用三天时间,把一股气写出的八首儿歌反复修改,远比我写一首现代诗要艰难。我发现我简直就是作茧自缚,貌似容易的事情,却无法把它们弄得更好。我急于恶补,在网上查阅、翻找儿童读物,向熟悉一些的儿童作家、老师求教。我知道自己给自己的脖颈上勒了一个套子。

我归纳一下自己的短板,记录如下:

1天真的童心、童趣。我等老成世故之人,急需返老还童。

2韵律。写现代诗无需合辙押韵,但为好记上口,儿歌必须有。

3意蕴或内涵。至少我目前缺少这种境界,好的儿歌必须具备。

4警示或启迪。此非老生常谈或训诫,需要化巧,借物喻事。

还好,我在一个朋友圈幸遇一位老师发的链接:【有声童谣】河南王水宽童谣10首(附创作感想)。初读后喜不自禁。我急于在《童子童谣》平台留言:我也喜欢上了创作儿歌,渴望您加我微信,渴望学习交流。更好的是我很快收到回复,很快的加上了王宗伦老师微信。我猜王老师应该是这个平台的主编。因为我上午发去的几首习作,下午就得到了回音。热情地鼓励我,并嘱咐我写一个创作谈。

哎,我刚刚尝试写几首儿歌,哪有什么创作谈啊。

嘻嘻,从头开始哟。


1


朗诵者简介

    李俊,女,河南灵宝人,现居洛阳,微信名李丫~阿俊,喜欢人间真善美,热爱阅读、音乐、画画,擅长亲子教育与亲密关系研究。

编辑的心里话

《大灰狼》画报主编王军先生曾总结童谣标准:浅、短、趣、美、新。
拿这把尺子来衡量梁振林先生的这组童谣,真有八九不离十的感觉。梁先生是写现代诗的,写童谣是疫情期间才开始的事情。他说:“我用三天时间,把一股气写出的八首儿歌反复修改,远比我写一首现代诗要艰难。”我相信这是良心话。很多人平常都轻视了童诗童谣,认为太浅,没意思,但真正自己动手的时候,才发现成人化的“框框”难以解脱,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说教”。我和梁先生有许多同感,我们从童年到了中老年,就像从此岸渡到彼岸的人,又要赤手空拳地回到此岸,不呛几口冷水,肯定难以自救。他说:“我发现我简直就是作茧自缚,貌似容易的事情,却无法把它们弄得更好。”但他好学,也善学,“我急于恶补,在网上查阅、翻找儿童读物,向熟悉一些的儿童作家、老师求教。”也就是许多作者强调的“多读”。这个多读,就是集中一段时间强化阅读同类型书籍——恶补,掌握了方法再创作,一是不再自以为是,二是感觉打开了思维窗口,其乐无穷。
梁振林先生投来8首儿歌,给人一股清新之风。首先是跳跃大,不按常理。比如“把你笑声当香皂”,“拍拍月光睡觉觉”,这些句子,初看,新鲜,再看,不合常理,复看,能够感觉儿童的那种不着边际的想象,也就会心一笑了。再比如《小雪花》,原稿还有4句,读来有种解释“小雪花”为什么不见了的感觉,我们在编辑的时候给他删除了。我想,“被风撵得满天跑”,已经够欢乐的了,再抓呀抓呀,终于抓到一朵,可是“张开手心不见了”,快乐中留下许多悬念,画面感超强,这样的时候只管玩,就够了,何须多说?小孩子长大了自会去探索小雪花为什么不见了的N多种答案,如果后面再跟4句解释性的句子,就像给童真的翅膀缚上了一个框,反而不好了。《背儿歌》也是一样,浅,短。
我在和梁振林先生交流时,我说:“不按常理,也许才有理。”他也深有同感:“对,不能按常理,有跳跃,有联想,有留白才对,否则真的是顺口溜了。”
“童子童谣”是2019年4月才创建的微信群,正在蹒跚学步,难免“东施效颦”,许多想法和修改意见不一定正确,但我们真诚与各位交流讨教。喜欢的可关注《童子童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