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裴雪杰/人生的第一次大事记(散文)

 河南文学杂志 2021-06-03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人生的第一次大事记

裴雪杰

慌乱的早上

      今天早上,天还没有大亮,我妈妈就喊我起床,一边喊一边嚷嚷,“快点,再不抓紧时间,就赶不上去白鹿原的车了。”这个可以赖床的周六,被这么早喊起来,我心里一百二十个不愿意,于是就在心里嘀咕,赶不上正好,赶不上可以在家好好睡个大懒觉。

      睡懒觉这高级别的享受,是我早早起床好好上学几天换来的,我实在不愿被浪费掉。大人们就是这样,隔一段时间就想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透透气,还美其名曰“放飞自我”。估计我长大了就会感受到他们的感受,那就是在一个同地方呆久了,他们总有些事想逃避,或者说是他们厌倦了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的生活, 受够了彼此浑浊的气息,于是他们就想离开这个熟悉的地方,找个陌生的地方透透气。我从电脑中看了许多他们的放飞自我的照片,感觉他们在外边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一样,他们对人客气、友善、有风度,微笑、微笑、再微笑,友好、友好、友好的不能再友好。可是回到家里来,他们还是那个样,对我不客气、不友善、没有风度,对我吼、对我叫、对我又吼又叫。为什么里里外外不一样呢?这也许就是大人们的通病——总是对陌生人宽容,对熟悉和亲近的人挑剔。其实,只要心中有爱,随时随地都可以放飞自我的,何必到陌生的地方凑热闹呢?

      我刚想发出点异样的声音,就又被催促了。好吧,那就只好服从了,眼睛还睁不大开,只好凭感觉了,摸索着穿衣、眯缝着洗脸、呆呆地跟在大人们身后出门,正在做的香甜美梦,哎,不再多说了。跟着妈妈赶车去也。

车里的疑问

      等上了车,才听说这次游玩和以前的游玩不一样,车上的人都被布置了作业,那就是好好探寻,美美作文。终于知道了目的地——三秦。

      三秦是哪里,我还没有听说过呢?

      从同车人的只言片语中我才知道将去的地方是陕西的一个地方。陕西省就陕西省,为什么还三秦呢?用我妈妈的手机搜索才知道:原来,春秋战国时因为陕西是秦国治地,所以后人将陕西简称“秦”,又由于秦岭山脉横贯陕西中部,于是人们将渭河平原称“秦川”。妈妈说,车上的叔叔感叹“秦川遥遥三千里,尘烟漫漫两千年”就是指的那里。还是不太明白。问妈妈,妈妈不耐烦道:咱们去的地方人们按地理位置习惯上称陕南、陕北和关中,所以就叫三秦。

      再慢慢搜索,哈,竞搜出历史故事来啦。

      很久很久以前,大英雄项羽自立西楚霸王,建都彭城。继而三分关中,立将军章邯为雍王,统治关中西部;立将军董翳为翟王统治上郡、立将军司马欣为塞王统治关中东部,这大概就是“三秦”的由来吧。实在是晦涩难懂,读一篇也记不住,记不住也没关系,反正他们没有要求我写什么美文。我给我自己布置的任务就是欣赏美景。这样想的时候就把头扭向了窗外。

窗外的厚重

      窗外,还真是苍茫。由于天还没有大放晴,雾气昭昭,再就是由于地形的缘故,我感觉一直穿行在厚厚重重的云之巅。好像苍茫也伴随左右,对,我感觉自始至终两边都有大山相伴,中间遂道长长,感觉一半行程都在遂道中穿行,光线也因此明明暗暗。幸在天公做美,天不冷也不热天,悄然给厚重一种清凉,同行的人都说这次出行神清气爽。这种忽明忽暗给了人一种时空交错,穿越梦回的错觉,同时也赠予人一股显示真我的勇气。我妈妈她在中途就不加掩饰毫不顾及地脸面朝上手脚错位地在我旁边大睡了一觉。

      事实上,她这一大觉错过了很多精彩。一位在纪念馆工作的曹阿姨给做了一场彭雪枫生平事迹和丰功伟绩的历史报告,普通话准确的像是中央电视台播音员。素有故事大王之称的陈爷爷也随手拈来了一篇精彩故事与我们分享。如果不是这一次同车出行,哪有如此免费学习机会。

      我妈因为近段熬夜太多,她的睡意,看样子是不受她控制的。

      现在我的吃、喝、拉、撒、睡、学都还得听妈妈的话,她也总拿听话的孩子像个宝来迷惑我。哎,真想快快长大,这样就能够像她的睡意一样不受她控制了。

     等她醒来,我告诉她她错过了很多精彩,她还不以为然地说,错过了就错过了,以后有的是向这些写作达人学习的时间和机会。

       车上一行人都想找点豁然开朗,可是一路上都没有找不到,我跟着车外标识走哇走,好像走到蓝田境内才有一点点豁然开朗感觉,可刚一找到,随车的张总就吆喝着让我们下车,说是目的地——白鹿原影视城到了。

      原来要参观的地方是个影视城。这个影视城位于西安市蓝田县,是一旅游集团以《白鹿原》小说和电影为文化载体而创办的一个包括影视创作、文化休闲、精彩演艺等的民俗文化示范基地。这里的口号是“天地白鹿原,一览大关中”。我知道,接下来就是一览白鹿原时间。

感知的厚重

      车上的大人们都为寻找写作灵感而来。但我感觉不到灵感是什么东西。只认识白鹿原两个主人公家厚厚的用泥土做成的的房子上的家训,这家训言短意赅,但就是不好理解,幸亏有导游解说。鹿家大门上的匾写的是忠厚传家,导游说这来自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横批是修善修德,她说鹿子霖是个伪善者,是小人,一辈子精明强干过头,争胜好强过头,最后导致做事毫无原则,最后毫无尊严地死去。房子上挂这个忠厚传家的家训也是对他的极大讽刺。听导游这语气好像她对他家有世代冤仇,要不怎么有这极大的成见。

      再一往前就是白家的耕读传家了。导游说,耕就是耕田,而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就是读书,而读书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白家人世代都把这家风沿袭下来。导游,她难道是是白家人的后代?不猜了,还是细听她讲吧。她说,这里所说的“读”,强调的是读圣贤书,是学“礼义廉耻”等做人道理。这和白家的家风非常吻合,这放到今天来讲仍不过时,努力耕作,奋力读书,永不为过。可是现在的农村还有多少人会在耕作之余,或念《四书》或读《三字经》或颂《百家姓》或背《千字文》或听老人讲讲历史演义这怎么想都觉得怎么时尚的事情呢?好多人都不愿意坚守了农村接受潜移默化的礼教的熏陶和圣哲先贤的教化了,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捷径,不愿意在平平常常耕作生活中寻求进步了。所以

      所以,大家都接着说,白家的“耕读传家”是让后人既学做人,又学谋生呀!

矛盾的游客

     导游的讲解好像重点都放到了白鹿两家上面,跟她走了没多久,刚一走到西边的影壁墙边,导游不走了,她说时间到了,让我们一行人慢慢走,慢慢感知,自由参观,然后就留下我们去接待其他游客去了。没有了导游的解说,不光我这小孩子没兴趣继续,同行的大人好像也观的粗糙,看的抓不住重点。不一会儿所有人就达成一致意见——返回。

      返回的路上大家三拐两拐,竞又拐到了一小地方——田小娥窑洞,这地方虽小,游客却很多。我不了解田小娥故事,单看大人们嘻嘻哈哈状互相开着的玩笑中,知道这娥子好像也不是正面形象。正好旁边有一姑娘画着娥子的妆容穿着娥子的衣服模仿着娥子的一举手一投足在和游客合影——收费——合影——收费中,看她的装扮觉得她非常甜美非常惑众。从大家的谈话从旁边的简介中知道她是一个纯朴、善良、无助、无辜而又劣迹斑斑的女人,的确是一个矛盾的组合体。

      有的游客在当地食品铺浏览并品尝美味,有的在窑洞里感受窑洞生活,有的在开玩笑逗乐,有的在看手机打发时间,还有一些人在拍照留念。这些女游客们在窑洞前摆pose独照,那些男游客在窑洞旁或窑洞里和做生意的娥子摆pose合照。

多产的作家

      一说多产作家,大家都知道我说的是贾平凹了,事实上他的名字我都不会读,我刚在心里读个贾平回就听到有人在讨论他的最后一个字的读音,说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有一次都读错了这个音,因为她是按照普通话度的。可是偏偏这名人他的这个字不读普通话,而是方言的娃音,这人呢,一出名什么都可以创造,听我妈说,武则天这个历史上的女皇帝,自己给自己创造了个名字叫“瞾”,贾平娃给自己创造了“凹”,我长大了该怎样给自己创造个响亮亮的名字呢?时间太久远了,不去想了,想也没用,不知道我以后能不能有这么大的成就呢?

      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在棣花古镇,这里是他的故乡,现在是旅游景区,走进艺术馆,发现这里有好几院子,分别是他成长历程、书画成绩、文学巨献等版块,。同行的一位叔叔说他贾平凹是一个当代的文学大家和奇才,他是意为影响力很大的多产作家。

      我站在他的书目简介前看了看,他写的书真多,我一口气还读不过来,好多书名也读不太正确,他写的长篇小说有《土门》《高兴》《太阳路》等二十多篇,短篇小说有《丑石》《天狗》《好读书》等二十多篇,还有不计其数的的散文。他是怎么写出来的?肯定是他白天不吃饭、晚上不睡觉、平日间与人不交往、不人情世故换来的吧。

      一个阿姨对贾平凹崇拜之至,她说,作为陕西文坛的优秀代表,贾平凹现在已经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文学大师,他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一直在用他悲悯的情怀、深邃的思想讴歌着时代、赞美着人性,他的写作精神和读书人担当很值得学习。

      值得学习,好,那就先跟着他们这一行人好好学习吧!

ZUOZHE JIANJIE

作/者/简/介

       裴雪杰,70后,河南省镇平县人。工作之余,喜欢写点随笔,有小豆腐块在《读者原创版》和《南阳日报》出现过。现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

      《河南文学》杂志是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旗下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季刊。以“不薄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每周一、三、五更新

投稿邮箱:hnwenxue@126.com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责任编辑/达   琳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