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成猛/秋来好种菜(散文)

 河南文学杂志 2021-06-03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秋来好种菜

李成猛

          夏去秋来的过渡转换,在其它地方未必清晰,可在淮河两岸却显得如此分明。

       处暑前后还不觉得,尤其是白露过后,那可就变了样,明显地感觉早晚不再闷了,凉丝丝的,穿上长袖汗褂都不顶事,翻箱倒柜,秋衣正合适宜的登场亮相,于是安然,不至于冻得头一舒一缩的,脸皱皱巴巴的,像霜打的茄子一样。

       中午仍是燥,穿衣又回到单衣单片,二八月乱穿衣,确实如此。不过,这也正好满足了秋收的需要:秋庄稼需要烘烤,加快成熟的步履;收获的五谷在晒场上等待瘦身;瓜果贮存糖分、营养恰如充电器充电那样,正需最后那一股劲就满格、达到最高值了。

         忽凉忽热的时节,除了收秋,还特别适合种菜。

       来到菜园里,先将蔫巴、枯萎的夏季菜根铲掉,抬起胳膊,把那些攀附在园笆上、栅栏上、矮树丛上的牵牵连连缠缠绕绕都扯掉,能喂猪的喂猪,能喂羊的喂羊,什么都不能用的,索性直接扔到草垛上晾晒做柴火;然后用铁锹翻地,灌上粪水,卧些土杂肥,或撒些青灰,等晒个大半干,散了土,再用铁耙耖碎,平展展的,撒上菜籽,或栽上菜的秧苗,都可以,反正想种什么就种什么,谁的菜园谁做主。

       这时候往往先分葱和蒜。为什么叫“分”呢?因为夏天的葱被晒得死头残脑的,毫无生气,此时把它挖出来,抖掉僵硬干燥的泥土,擗开,使之成为独立的个体,再均匀地分到松软湿润的泥土里,开始,边叶枯去,葱心成活,继而葱绿茂盛,切记不能浇水,否则烂根。踩着高凳,顺势把挂在廊檐下木头橛子上的也就是上一年收的成捆大蒜取下来,把蒜头掰成蒜瓣儿,分到整饬好的菜地里,不几天,细细的绿芽儿便冒了尖。

       分葱分蒜仅仅是被当成日常作料,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菜,秋冬里的主角是其实是由青菜和腊菜领衔。

       要说青菜,农村到处都有。用菜籽撒种,在其它菜里套种,或在空地里栽种,都是可行的,至于采取哪种形式,皆因人而宜,或因地而宜。青菜易种,沾土就活,不论宽敞的大田大地,还是逼仄的角角落落,哪怕土壤贫瘠,光照微弱,也不会影响它的生长,如果觉得不过意,适当淋一点水就足够了。青菜棵棵都能长得绿莹莹、油汪汪、胖乎乎,可招人喜爱了。

       这还不足为奇,最让人眼界大开的还是淮河沿岸的黄心青菜。它是青菜中的翘楚:菜是青菜,心是黄心,在淮畔农家菜地里,如花绽开,娇艳美丽,煞是好看,堪称地域特色菜品。

       当然,中看还远远抵不上中吃。用黄心青菜下饭、炒菜、做馍馅子、饺馅子都是不错的选择,最精彩的还是做火锅配菜。洗净,放在笊篱里控干水,用筷头夹住,放在咕嘟咕嘟冒泡的火锅里,翻一下身,打两个滚,这时,已蘸了汤汁油盐的菜叶菜心不生不烂,不淡不腻,色泽诱人,清爽可口,舌尖和味蕾便得到了极大的享受。

       当然,淮边的菜园也没有完全被黄心青菜抢去风头,农妇们总不忘栽种上一畦或两畦腊菜,因为这是不可或缺的家常菜,千百年来,在这块土地上,还没有什么菜能撼动它的地位,甚至于取而代之,漫长的时光,有时会苍白许多回忆,耐得住咀嚼,忘不掉的还是朝夕相伴的就饭菜——腊菜。腊菜一年两季,入冬可腌霜腊菜,近夏可腌春腊菜。腊菜长得特别快,种时要稀,不可稠密,一旦定根立苗之后就开始伸出胳膊,向四周拓展空间。近些年,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发现了一种名为“雪里蕻”的腊菜,它不像以往腊菜那样泼辣粗放,毛毛棱棱的,它叶片更多,细腻,有味耐品,极易消化,口感极佳,越来越受小户人家和饭店的青睐,入秋以来,顺着田园随便转转,不难看到雪里蕻熟悉的身影。

       家乡人还爱种一种油菜,撒播栽种皆可,菜园里有,庄稼地里也有,它命贱,有怀土之情,在故乡的园院里恣意生长,秋日里发棵摆叶,入冬也不隐忍,拒绝倒伏,显得有点高调,年里年外都可当做下饭菜提吃(有间苗的意思)。祖母生前告诉我,饥馑年月,用油菜下饭、炒菜、搅面糊糊,曾救过好多人的命。出了冬仨月,过罢年,起了春,油菜就不适合提吃了,那时已经开始长茎、开花、孕育油菜籽了。

       由于我们地处河湾,沙性土壤,透气性强,特别适合萝卜和其它蔬菜的栽种,头伏萝卜二伏菜,可见种的有多早,不仅局限于各家的小菜园,连成片的河湾地也种,老乡们把萝卜蔬菜当作庄稼种了。

       别的不说,单讲我们这地方的萝卜,确实可以引以为傲,品相极好,上青下白,青的部分占整个萝卜的三分之二还多,单看一眼,水灵灵的,就比商标广告管用。沙窝萝卜赛似梨,入口爽脆发甜,“喀嚓”“喀嚓”像吃水果,炖肉剁馅,咋吃都行。另外,我们当地萝卜还长了腿,尤其是精品“嫩头青”萝卜,在北京等大城市被当做水果论个卖,听说有人在网上能卖到十元一个,价格可谓不菲,水果型蔬菜,蔬菜类水果,名闻遐迩。

       秋去冬来,餐桌上一家人团团围坐,少不了的往往是火锅,除了荤菜,素菜也必不可少,这时总会想起园里的白菜,白菜开始是披散状,后来叶片宽大,层层卷心,层层包紧,便于长在园里过冬,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春节前后,低头不见抬头见,有助于去腻消食呀!

       菜园是个宝,寸土不可丢。聪明的妇女们从来没有忘记菜园的边边拐拐,用小铲子轻轻挖一个坑,扔进去两颗泡了几天的蚕豆,很快就会发芽,来年春夏之交,便结出了鲁迅《社戏》里的罗汉豆。

       埯上这些菜、豆,农妇们犹嫌不够,她们又在一畦畦的蒜苗地里、青菜棵里,撒些芫荽、菠菜的籽儿,这种情况在我们这儿不叫“撒”,而叫“带”,“附带”的“带”,看,种菜有学问不?

       芫荽、菠菜是为春节而生的。冬寒里长大,年节里生调、腌吃、作火锅配菜,剁饺馅,无论如何,都是难得的原料。

       如果可以挤出地儿,哪怕是屁股大的地方,乡人们也会见缝插针,栽上莴苣、芹菜等家常菜,反正就是舍不得留一点点空地。

       也许会有人弱弱地问一声:荠菜不也很美味吗,又是咋种的呢?那我只能告诉你,在我们这儿,荠菜是上天的恩赐,你最好去问大自然吧……


作者简介

     李成猛,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作品散见于《河南日报》《散文选刊》《河南散文》《山东散文》《中原散文诗》《西部散文选刊》《齐鲁文学》《大西北诗人》等报刊。已出版散文集《浮生》《春的请柬》。

      《河南文学》杂志是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旗下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薄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每周一、三、五更新

投稿邮箱:hnwenxue@126.com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责任编辑/达   琳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悦读时代杂志

让我们以阅读的方式

相遇相知

将普通的茶事,升格成为一种美妙的养生文化

华莱视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