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小华/我的八零后弟媳(散文)

 河南文学杂志 2021-06-03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我的八零后弟媳

张小华

      不知不觉2018年已经成为往事,曾经被吐槽为“小皇帝”、“小公主”的八零后,全都过了三十岁的门槛。有些人总爱批评八零后,说什么“垮掉的一代”,“自私的一代”,“叛逆的一代”。真是大错特错!听我讲讲我的八零后弟媳妇,读者朋友心中自会有答案。

      十年前的一天,我去商丘看望当警察的弟弟,弟弟正忙得脱不开身,让我在单位门口等一下,他马上叫个朋友过来陪我。不一会儿,一个身穿牛仔裤白毛衣的女孩儿跑过来,高挑白净,扎个马尾,笑吟吟的模样颇具亲和力。嘴儿特别甜,一口一个大姐。三年后,燕子二十五岁,成了我的弟媳妇。

      那天,我们逛街、购物、吃小吃,不亦乐乎。她很会照顾人,问清了我的喜好,一门心思为我“服务”,你这里刚刚吃好,她马上递来纸巾。正值初春,街边的柳树发芽了,柔软的枝条迎风飞舞,心底渐渐涌起一股股暖流。

      逛累了,燕子把我带到住处,一间卑小局促的出租屋,收拾得一尘不染,双人床几乎占了一半的位置,几双球鞋在床下排着整齐的队伍。一侧墙角竖着一个简单的布料衣柜。

      弟弟当晚值班,回来见个面,又匆匆走了。燕子竟然给我端来洗脚水!为此,我没少在父母面前说她的好话。我们聊到很晚,她一直津津有味地讲述着二人从相识到相爱过程中的趣事……房东家的鸡都叫头遍了,我才迷迷糊糊睡去了。

      无论什么年代,婚恋总会遇到各种障碍。弟弟和弟媳也不例外。恋爱之初,弟弟曾“有言在先”,说父母很有可能不同意,尤其是大姑,对他的期望一直很高。万一到了那步田地,他肯定会妥协(要我说,这话怎么听都像耍流氓)。其实,这些说词一部分出于燕子的工作不太理想(联通公司前台业务员,不是正式工。),主要还是我弟弟自高自大。你想呀,一个相当帅气的警察(堪比吴彦祖),总把理想中的另一半设置得更完美。燕子是个聪明的姑娘,伤心难过自不必说。三个月后,二人和平分手了。分就分呗,非讲究个仪式感:烛光晚餐,泪目相对,弄得像电影里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似的。总之,挺悲剧的。一周后,弟弟又忍不住打听“前女友”,有人责怪说:“张XX,你还有没有良心?燕子天天哭,眼睛肿得烂桃儿一样。”弟弟肯定不是渣男,放下电话就找去了。不必赘述,二人和好如初。

     恋爱谈了三年,父母早给他们购置好了新房,结婚已是水到渠成。结婚当天,当婚礼进入高潮,在司仪的煽情口号下,弟弟和弟媳把“我愿意”三个字喊得山响。那一刻,我流泪了。像是看到了他们的未来,一定会幸幸福福,白头到老。

     婚后一年,弟媳怀孕了,为了方便照顾,父母搬过去同住。两个五零后,两个八零后,生活习惯有着天壤之别,说来奇怪,婆媳关系一直很好,几乎没有红过脸。母亲说:“婆媳之间千万不能红脸,红过一次脸,肯定记心里了,心里有疙瘩就不好了。”弟媳常对外人说:“我婆婆是最好的,跟亲妈一个样儿。”一天,我给母亲打电话,弟媳抢过话筒说:“姐,吃包子吗?咱妈包了四种馅儿,太好吃了。牛肉馅是专门儿为我包的。哈哈……

       弟弟工作忙,很少有时间陪父母,倒是弟媳经常领着二老出去玩儿。有一次,他们去到儿童游乐场,让父亲坐了一回过山车。弟媳在电话里说:“姐,你是不知道,咱爸开始吓得脸都白了。下来之后,又非想再坐一次,简直跟小孩儿一样……”我立即想起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意思是说侍奉父母,不能认为只要养活他们就行了,更重要的是从精神上关心他们,尊敬他们。养活父母是很低的层次,连犬马都知道,不加上内心的尊敬,跟犬马有什么区别呢?尊敬父母这方面 ,弟媳比我们做的都好。

      侄子半岁的时候,弟媳辞去了联通公司的工作,开始自己创业,卖儿童服装,虽然以失败告终,也没多大损失,却让全家人看到了她的另一面——独立和坚强。这是我们姊妹几个都不具备的品质。母亲也大加赞赏,肯定了儿媳妇的拼搏精神。在我眼里,一个不愿意吃闲饭的人,就是成功的人。网上有文章说,八零后勇于尝试,脑子普遍好过七零后。还真有些道理!

      不久,弟媳进了一家房地产公司,任办公室主任一职,工作干得出色,深得领导信任。几年后,公司壮大了,打进餐饮业,弟媳负责几家门店的日常管理,事无巨细,安排得妥妥帖帖。好人缘儿一直是她的标配。举例说明:有一次,我们倆一起去幼儿园接侄女儿,她和门口打烧饼的聊了半天,问人家父母身体如何,孩子读书还好吗,老婆怎么没来……末了,买了几个烧饼,芝麻特别多。我笑笑说:“你怎么了解人家那么多,跟你家亲戚一样。”弟媳说:“每次都买他的烧饼,不说话多难受。”

      2019年,新年伊始,出乎意料,弟媳到小学当美术老师去了。这才是她的专业(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一周两节课,轻松又自在。弟媳对生活充满热情,适应性强,不得不打心眼儿里佩服她。

      侄子上小学三年级了,弟媳采取“虎妈”手段,硬把侄子逼成了尖子生。说句实话,我们张家的好基因仅仅体现在外貌上,脑袋瓜都不怎么好使,侄子能有这样的成绩,完全依赖弟媳的“铁腕”。教育孩子这事儿,我父母心太软,见不得孙子“受罪”;我这个姑姑更加,一直耿耿于怀,觉得弟媳“过分”了。转念一想,侄子日后出息了,还是弟媳的功劳。

       一直表扬她,吹毛求疵,说几句她的“缺点”。我是七零后,啃过窝窝头,多多少少继承了父母的节俭。弟弟和弟媳打小不知愁滋味,花钱大手大脚。反过来一想:他们有车有房,收入颇丰,再要求他们节俭,是不是太小家子气了?我母亲勤俭一辈子,比我还看得开,说:“他们能挣能花,越过越有,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意思是:一个人能够做到除了疾病之外,没有什么可让父母担心的,就可以说是个孝子了。孔夫子尚且这么说,我还啰嗦什么呢!

       如果把我娘家比喻成一栋房子,或者一个安乐窝,母亲是建造者,用她的勤俭积攒下一砖一瓦;弟媳是装修者,用她的智慧把这个家装扮得既温馨又富丽(当然,父亲和弟弟功不可没)。

       弟媳赶上了好时代,加上她个人的努力,让大家庭其乐融融,真的非常感激她。

作者简介

      张小华,女,浙江金华市人,原籍河南开封,北京小小说沙龙会员。2018年开始投稿,有散文和小小说百余篇发表在金华晚报、唐山文学、新老年、大观东京文学等报刊杂志以及金雀坊、活字纪、桥头文学、中外精短文学、浙江小小说等公众号。

      《河南文学》杂志是炎黄出版社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每天更新

投稿邮箱:hnwenxue@126.com

出品/炎黄出版社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责任编辑/达   琳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