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昌国/黄柏山的弯月(小说)

 河南文学杂志 2021-06-03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黄柏山的弯月

刘昌国

01

     黄柏山的弯月高高挂在空中,四周的山岚隐约可见,斑驳树枝笼罩下的山溪潺潺地流着,弯月照耀下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时溪边传来清脆的歌声,林场职工们说,婉玉又在歌唱了。

     “  密林深山,飞瀑流泉。”刚从林点归来的林婉玉似乎忘记了疲劳,唱起山歌的样子是那样的神情专注。每次回来她都要用歌声来感动别人。婉玉秀气惠中,活波开朗,精通业务,大学毕业后,她毅然选择来到了地处偏僻的黄柏山。一些在县城工作的文友熟悉在黄柏山办公室工作的林婉玉,是从某《周刊》上发现了她写的诗,好有底蕴呀。不少人见到她时,才知婉玉是那么地能说会道。见到客人,她总是热情地招呼着,不笑不说话,笑起来总是闪现出一对甜甜的小酒窝,给人一种端庄秀雅文静的感觉。

      婉玉来黄柏山工作快三年了,当时她是带着一颗虔诚的心来这里的,她的好多同学都留在了省城工作,有不少同学进了大公司当白领。婉玉也曾听说,前些年也有些年轻人来到这里转悠了两天,便一去不复返,但婉玉执着地坚持回到了黄柏山,因为这里是她的家乡,她的根在这里,她的爷奶和父母都是这林区的人,几代人坚守在这里,她想从上辈人身上学到一些真知实践的才干。

      自从来黄柏山工作以后,婉玉和男朋友高翔之间联系越来越少了,思念时常像牵牛花一样,长长藤蔓挂满朵朵姹紫嫣红的喇叭花,节节生花的情愫里,满满都是爱意。高翔大学毕业后,考进了南京一所高校读研,她多次劝婉玉也去那里读书,对婉玉来到深山老林工作一直不满,这让婉玉多少有些失落,但婉玉把这些失落都化解在她热情的工作里。

       婉玉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今天又到九峰尖检查巡山护林工作,下了几天的雨,终于晴起来了,早晨,放眼一看,远山、青松都披上了雾纱,真是好看极了。到山上转了几圈,对林区过往人员进行了检查,宣传了护林防火的条例。望着深邃幽远的蓝天,望着高雅悠闲的白云,时常这样叹息自己,实在太平凡。发自内心的感叹,叹息的不是自己的卑微,是心灵深处灵魂的不息奔腾。到林点检查护林,深入林区去吸收一点大自然气色,也缓解一点工作的疲累,精神很好。

02

      山脊月亮口上方明亮了一片,一弯月牙仿佛穿越时空一般升腾了起来。黄柏山的弯月就是美,美的贼亮贼亮的。清淡的月光透过窗口射进来,婉玉在写着日记,她不由想起她的爷爷,一串泪珠不由落在日记的扉页里。

      婉玉爷爷林爱民的祖籍本在淮河边上,她爷爷弟兄三人,老大叫林爱国,早年参军去了部队。那年适逢老三林爱党推荐上大学,正值文革期间,政审非常严格,大队的民兵连长揭发说,你们弟兄三人的名字连起来是“国、民、党”,爱国民党,这还了得。于是老三大学没上成,大队还天天开批斗会,把在家的老二老三抓起来戴上高帽子游街。婉玉爷爷林爱民就是在一个月牙弯弯的夜晚从大队部里逃出来的,她爷爷就一直向南走,走了两天两夜,最后在一处深山老林的树脚下疲惫地失去了知觉。等到林爱民醒来时,发觉躺在一个简易床上,原来是大牛山林点职工夜里巡山救了他。当时林场缺人,林爱民又是个毛头小伙子,干活有劲头,场部领导研究后就收留他做了林点职工。

      做林点职工,可不是随便走走那么简单。在没有路的大山里,爬坡过沟,都不容易,毒虫野兽,暗藏危险,植树护林,要防火、防盗采盗伐,还要留意病虫害疫情。几十年来,他们人均管护一千亩山林,孤独时与大山对话,用默默守护换来满山苍翠。

      幽深的山峦峡谷,时时响起林点职工沙沙的脚步声。林爱民他们为了完成栽植黄山松的任务,有时带着帐篷和少许的粮食吃住在山上,没有路,他们就跑几十里把苗子扛上山,没有吃的就挖点野菜、葛根,补充体力。一天下午,林爱民独自在东大山天鹅布蛋峰植树时,被一声呼叫惊起,突然看见一头野猪正在追赶一名采药的女青年,林爱民立即斜插过去,砰的一锹,把野猪拍下了悬崖,真是急中生智,林爱民也不知哪来这么大的力气。待到把惊魂未定的采药女送到她家时,才知道她是安徽一张姓老中医的女儿,一来二去,就这么熟悉了,张家女子为感激救命之恩,时常到工棚送点吃的喝的,工友们一撮合,就把女子接过来办了个工棚婚礼。自此,林爱民便在大山深处扎下根来,生儿育女,这才有了婉玉父辈叔叔姑姑在黄柏山延续治山兴林的一大家人。婉玉生下来时名字也是爷爷给起的,叫婉玉,是为了纪念她爷爷奶奶豫皖结合的爱情传奇呀。只是可惜,为了植树造林,婉玉的爷爷风餐露宿、积劳成疾,在婉玉还小的时候就走了,与黄柏山融成了一体。

03

      弯弯的月牙又从黄柏山的山坳里徐徐升起来了。婉玉和规划人员在大山里跑了一天,刚疲惫地回到驻地,华为手机就接连收到几个微信,一看,是男朋友高翔来的,劝她回到都市去学习工作。还有一个是姑姑林翠翠发来的,姑姑说,自养的土蜂蜜要割了,让她明天去带一点寄给在都市读研的高翔。看到这,婉玉不免又想起姑姑林翠翠来。

      姑姑林翠翠已经做了十几年的护林员了。丈夫是当地的村民,有一个很可爱的女儿,在县城上初中,姑姑逢人便说很满足也很幸福。二十岁时,翠翠在县城巢丝厂工作,在当时来说也是很风光的工作,可是不久巢丝厂停产,员工只得下岗。没了工作,父亲也走了,怎不叫人伤心呢!也就是在那时候,一个风度翩翩的男人出现了,成熟稳重而又温柔体贴。他是一位很好的倾听者,并且善于安慰人,他带领姑姑慢慢走出伤痛,让姑姑深深地迷恋上了他。

      可是生活却总是喜欢开玩笑。正当林翠翠憧憬着能和他共同走过漫漫人生路时,却得知他早已结婚,家里有贤惠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姑姑几乎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只好跟他分手。

      生活上情感上双重打击,姑姑不愿在县城里呆了,婉玉的父亲林耀兴只好把妹妹接到林场干起了护林员的工作。护林工作,看似简单却也寂寞枯燥。但姑姑在一片青山绿林中,身心却也得到了很大的放松。虽然条件艰苦,甚至有时候连电都没有,只跟野兽和古树为伴,但每天忙忙碌碌巡山护林,却也让姑姑觉得身心非常充实。

      可一场突如其来的爱情,却让姑姑永远的留在了这里。那年夏天,姑姑在山间巡护时,镰刀不慎砍中一个毒蜂窝。密密麻麻的毒蜂像发了疯似地飞来,姑姑大声呼救,不一会儿便失去了知觉。等姑姑醒来时,已经在林场的医疗点了。原来,当时,姑姑现在的丈夫正在不远处的山坡上挖草药,听到呼救,他跑来发现肿得像个皮球的姑姑躺在草堆里,痛苦不堪。立即背起,沿着山路,踉踉跄跄地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将姑姑送到林场的医疗点。就这样姑姑终于捡回一条命。

      这之后,两人越走越近。第二年元旦,姑姑与姑夫在磨盘山林点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婚礼,从此,两人定居深山中。后来女儿诞生,更是给这个清贫的家庭带来不少欢乐。如今,十几年过去,生活还是清贫,但起码有了变化,而唯一不变的是她们两人的感情和对大山的坚守。大山是爱情的见证,也是生命的延续。

04

      黄柏山的夜出奇的静,只有空中的弯月和几颗寥落的星星忽明忽暗的闪耀着,山岚和村庄有些模糊。那弯月也仿佛懂了人的心思,清辉笼罩着大山的神秘。

      婉玉这两天闷闷不乐,自上次把姑姑养的土蜂蜜寄给高翔后,高翔并不领情,还责备她待在大山里有什么前途?婉玉情感上便有些孤独,吃罢晚饭,便找了辆昌河车,到界巴冲林点的父母家住。这些年,黄柏山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去林点的路都修成了水泥路,车在路上好走多了。

      到了妈家,父母还在吃晚饭。听了婉玉来意,母亲说,大山有什么不好?看你父亲林耀兴,都在大山里护林干了几十年,现在林场是公益性事业单位,工资财政全发,我们就应该保护好这里的优美生态环境。想当年,林场运转困难时,工资发不掉,林业还要管护,场部推行改革,为了保住满山的大树不被砍掉,提出“宁可人下岗不让树下岗”,我和你爸一大批林场职工都是流着泪离开林场外出打工的,但为了保住这片青山,我们无怨无悔。

      婉玉母亲流着泪说:“知道吗?那时你还小,没办法,交给你奶奶照顾。在深圳打工,我只能在一个小电子厂当了个流水线女工,你爸当保安,刚开始,每人工资一千多点,发下来就给你奶奶打了一千,后来,工资涨到了每人两千多,每个月给你奶奶打两千,我们自留点,交掉房租就不剩啥了,平常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不敢吃带荤腥的菜。头两年逢年过节还能回去看看奶奶和你,但是后两年,厂子里人少,老板不给假,平常放假就给两倍工资,没办法,只能熬着,一个月给家里打几个电话,问问奶奶和你的情况。”

      婉玉不由想起,小时候,到了上学的年纪,奶奶照顾不过来,愁的不行。自己生日那天,妈妈从深圳给她打电话,接了,聊了一会,听着她语气不对,就说:“你奶奶有啥事啊?唉,好几次都没接上电话,上上次是出去赶集了,上次是去你姑姑家了,这次?”听了这话,婉玉一声哭了,说:“奶奶早死了,都好几个月了,我都是在姑姑家过得,妈,你回来吧,我想你了。”

     听了这话,电话那边一下子呆了。这边婉玉姑姑接过电话,说:“也瞒你那么长时间了,唉,母亲走了好几个月了,是婉玉二叔林耀旺操办的。她奶奶临走之前,让我照顾你闺女,不让跟你说,怕你难受。现在你知道了,能回来就回来一趟吧!”

     妈妈哭的泣不成声。原来奶奶这几个月都没接过电话是因为她早就不在了,临走之前还安排好女儿的事,还让所有人都瞒着自己,这样的婆婆,上哪儿找去啊。当天下午,夫妇就去厂里辞职,发誓再也不出来打工了,回黄柏山好好照顾女儿。

05

     初七八,月亮芽。今天初十了,天空的月牙似乎胖了许多、白了许多、亮了许多,照得黄柏山清晰多了,景区辉煌的灯火和远处林点、村庄的点点灯光交相辉映。景区大门不远处的空场上,一场盛大的篝火晚会正在进行,远来的游客四百多人正在围成两圈唱着跳着,回荡的歌声震撼着山野。

      婉玉观看了一会儿,便回到场部住处。白天陪同景区规划人员跑半天,有点累,下午又先后有两人找她谈话,是一喜一愁。

     喜事是,下午两点半一上班,管理处的丁大军副书记就找她谈话,说:“婉玉热情高、能力棒、文化水平也高,工作上成绩斐然,各方面都得到了管理处、村和林场职工的认可,你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呀,写入党志愿书了没?写了就交给机关支部,作为积极分子培养,到明年有望发展为预备党员,小青年,政治上要积极进步呀。”听罢领导的谈话,婉玉觉得仿佛有一股暖流热身,对人生对未来充满了向往。

      谁知,下午四点多,二叔林耀旺又找她谈话,说:“婉玉呀,你知道,前几年,我从林点转到黄柏山旅游公司来工作,天天忙得很,我们公司工作人员文化都不高呀,现在公司要全力创建5A级景区,可是人才奇缺呀,黄老总说了,要不惜本钱,广招拔尖人才,你能动员高翔来吗?他研究生就要毕业了啊。”婉玉不知怎么回答才好,这让她好发愁呀,内心里多么希望高翔能来黄柏山工作呀,一来引进高端人才,能为黄柏山今后发展增光添彩,二来圆了自己的爱情梦,这是最关键的啊。想想自己来黄柏山工作快三年了,有多少热心人帮自己介绍朋友呀,这期间,就有县扶贫办的小陈、县电视台的小周,还有旅游公司的两位帅哥都在追求自己,可是自己的心里只有高翔,从大二起,恋爱都谈了六年了,高翔若能来黄柏山工作多好呀?

      听说婉玉发愁,晚饭是二妈打电话让婉玉去她那里吃的。婉玉二妈熊俊可是山里的大美人儿,都四十五了,打扮的还跟范冰冰样,说起话来浪里浪气的,惹得林场职工、处村干部都爱和她调情说俏,弄得二叔在林场困难期间怎么都舍不得出去打工,一直在家守着。好在二妈灵巧,这两年在家门口开起了农家乐,做得一手好菜,山珍野味又便宜,洁净卫生舒适,有不少游客、职工、村干部、老板来照顾生意,一年收入就有七八万元,小日子过得美美哒。吃过晚饭,二妈又劝慰了婉玉好大一会,说:“丫头,不要气馁,要多劝劝高翔,来我们这里工作前景远大、待遇也不差呀。”边说边陪婉玉一块去看篝火晚会。

      想起这些,婉玉心中释然,心想,要不,再给高翔打个电话吧?要说自己怎么也舍不得离开黄柏山呀?何况组织上关心,自己都快入党了,可是美好的爱情也不能散了呀?不由掏出华为手机,好像比平时沉重许多,试着给高翔拨通了电话,心里通通直跳。那边接通了话,婉玉说:“你前途无量,眼前繁花似锦,群芳吐艳,飘香百里蜂自来,更好的人生在等着你去享受。”高翔爱怜地说:“事业曾可贵,爱情价更高!你给我多少不眠之夜?近期网上查看,黄柏山苍松翠竹、奇峰怪石、悬崖瀑布、峡谷清泉比比皆是,古塔寺院,如诗如画,发展很有潜力,愿意来共创一番事业哦。”听得婉玉心里好温馨呀,通话结束好半天都忘了关闭。

      婉玉激动地走出门外,抬头看看天空,月牙儿确实白胖了许多,今天初十了,再过五天就要团圆了呀。远处,篝火晚会上的歌声,似乎比刚才唱的更加嘹亮更加动听了。

作者简介

      刘昌国,男,商城县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诗刊》、《河南日报》《河南文学》《奔流》《文学报》《作家报》《中国旅游报》《中州统战》《河南林业》《报晓》《信阳宣传》《信阳日报》《信阳周刊》《信阳文学》《信阳晚报》发表诗歌、散文各类文章400余篇,出版有散文集《金刚茶韵》。

      《河南文学》杂志是炎黄出版社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每天更新

投稿邮箱:hnwenxue@126.com

出品/炎黄出版社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编辑部主任:赵    渝

责任编辑:柳岱林       蓝  岛

刘海波      李家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