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选登】李运和/收获,总在不经意间

 河南文学杂志 2021-06-03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关于投稿那点事儿”征文选登

李运和

今年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前夕,我写了一篇短文,缅怀逝去多年的爷爷,表达思念之情。文章题目是《陌生的爷爷》。

望能在寒衣节前发表。但结果令人失望。

后来想想,这是业余作者遭遇的“常态”,也就未放在心上了。殊知,一个多月后,一家省级大报副刊竟给发表了。尽管为避过寒衣节的时效性,编辑对文章做了篇幅上的删改,但毕竟是在一家有影响的大报上发表,也算是“喜从天降”了。

收获,总在不经意间。回想自己一年来的投稿经历,不是吗?

今年元月8号(周二)深夜,天降大雪。早起后推窗远眺,整个大地白茫茫一片,心甚欣喜,遂提笔草就《雪》一文,后投于一家每周五出刊的晚报副刊。出刊当日凌晨七时,我即从被窝中翻看手机,急切地查阅该报当天的电子版。可浏览一遍标题后,甚是失望。

 当天上午上班后,在县委宣传部工作的一位弟兄,给我打来电话,祝贺我的文章见报。我随即打开电脑,果不其然,在该报电子版上,我的文章赫然在列,只不过题目改成了《雪意》。题目的一字之差,让我在早上匆忙浏览时竟把它给漏掉了!


新创刊的《河南文学》杂志,是一份品位高、影响大的纯文学期刊。她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字旨,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该刊在2019年第一期和第五期,分别刊登了我的一篇杂文和一篇文艺评论。我均是在该刊的微信公众号上公布该期杂志目录时,才获悉稿件被采用的消息。其中9月24号,题为《被丑化的白孝文和被郁闷的陈忠实》的文艺评论被采用后,当晚即有一位老友置酒向我祝贺。酒酣之时,偶翻手机,突然发现我的一篇散文又被该刊公众号发表,真是“双喜临门”!这位老友借机又同我多碰了两杯。该文随后被收录于《河南文学作家文库·散文卷》一书中。

有人说,写作及投稿是“播种希望,收获喜悦。”但我认为,作品发表后的喜悦仅仅是作者心理上的愉悦和感官上的享受,最大的收获应该是作品发表后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对他人的教益。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曾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了一篇教育反思的文章,引起较大反响。国内不少教育同仁和教育专家纷纷来信,同我进行交流和探讨,畅谈自己的感受和心得。去年年底,我在某文学公众号上发表《母亲》一文,短短一周时间,点击量即超1000人次,该文随后又被一家省级大报副刊采用。不少读者被“母亲”的品格和大爱所感动,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敬意和关切,有人甚至亲自跑到“母亲”家中慰问和看望。


2018年下半年,京东大佬刘强东“明尼苏达”事件被曝光后,我随即写了一篇评论《从朱熹到刘强东》,被省外某大型文学平台刊发,引发人们的讨论和反思。“遏私欲,敛人心,构筑全民精神高地”成为大家的共识。现在的人们,被物质追求所困扰,整日行色匆匆,压力山大,烦恼丛生。我于今年9月在《河南文学》杂志公众号上发表的《生活何以如此静美》一文,有读者称赞说“不啻为一剂醒脑良药”。许多人表示,读后深有同感,压抑、苦闷的胸怀开始纾解,逐步变得积极、乐观、豁达起来。

自从去年年底拾笔写作以来,我共在美篇平台发布作品50余篇,合计6万多字,阅读点击量累计6000余人次。在各类文学公众号发表文章20余篇,阅读点击量累计超过1万人次,其中《父亲的岁月印记》一文单篇点击量即达近3000人次,被省外某大型微刊评为该刊首届人气王大赛金奖。一年来,我还在县、市级纸刊发表文学作品4篇,在省级党报副刊和文学期刊发表文学作品7篇。

古人讲:文以载道。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自己的作品若能彰显“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弘扬核心价值观,使广大受众在思想上引起共鸣,得到相应的启发、启迪或教益,从而达到“以文化人”的效果,这难道不是作者最大的收获吗?这难道不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吗?而况现在媒体发达,纸质平台、大众网络平台、自媒体平台等为优秀作品的发表、展示、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即便是业余作者,只要不断提高文学素养,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持之以恒,笔耕不辍,也一定会在文学的道路上铿锵前行,收获满满!

《关于投稿那点事儿》

征稿启事

      作为一名作家或文学爱好者。投稿是一种常态。不论您是大家还是无名小卒,投稿的过程,注定是一段成长的历程……结局不管怎样,过程一定很精彩。请把把您的投稿故事讲述给我们吧,让我们再告诉后来者,让他们在文学创作的跋涉少走弯路……

      来稿请注明“关于投稿的那点事儿”字样。

      截稿日期:2019年12月30日

      稿件一旦采用,将在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和纸媒分期刊登,最后结集出版。

      投稿信箱:hnwenxue@126.com

作者简介

     李运和,男,60后,河南新野人,文学爱好者。曾在《南阳日报》《南阳晚报》《河南日报》《中国教育报》和《躬耕》《河南文学》等报刊和相关网媒发表散文、随笔、评论等上百篇。

    《河南文学》杂志是河南阅读学会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每天更新

投稿邮箱:hnwenxue@126.com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副主编/冯新林   阿   若

编辑部主任: 赵    渝

责任编辑:柳岱林       蓝  岛     

刘海波      李家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