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郭发仔春花,在季节的扉页上灼灼其华

 河南文学杂志 2021-06-03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郭发仔

春是花的世界,花是春的衣裳。一花一世界,满世界都是花的时候,你决然不知打开扉页的是哪一朵。

料峭春风吹酒醒。酒醒了,花也全开了。选一个尚好的晴日,一家人或几个相好的朋友,去有花的地方转转,目及之处,心之念念,全在手中的茶杯里幻化。平常人赏心悦目,行吟者醉卧花荫,人间芳菲的落处不同,味道自然不一样。

梅花,一纸傲骨,刚写完冬天的跋,又作了春天的序。墙角下,篱笆边,小路旁,星星点点,在最不起眼的地方独自冷艳。无意争春,却成了春的领跑者。“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风飚”,十里春风,春日正闹,处处莺莺燕燕。梅花孤冷,孑然的花瓣如同一个过气的名角。 

迎春花,以春的名义,站在迎春队伍的前排。满树金黄中淡出红晕,低垂的枝条频频举手,那是一种不甘遗忘的提示。迎春花过于娇小,单薄的容颜支撑不起春的阵仗。山坡上,大路旁,庭院里,大红大紫,满世界浓墨重彩,奢华的排场,如同儿时场院里沸腾的满月酒席。迎春花,只是贴在门楣上“欢度春节”的横批,在春的行文里做了一回注脚。

牡丹花魁,不得虚名。花开富贵,也唯有牡丹才有这富态的资质。牡丹家族十多个品种,哪一种都是红艳枝香,每一瓣都尽显风流。唐朝李正封诗曰:“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国色天香之花与天香国色之女相遇,那是前世的因果与今生的宿命。牡丹在大唐,做了一回傲骨。大唐江山万仞,羸弱的高宗心力全无。武氏媚娘一双绣花鞋从后宫移步前庭,四海反骨被抹得安安顺顺,石榴裙下一片万福的山呼声。举国敬仰媚娘,牡丹偏不厚则天。繁花争宠,我偏不开。与人斗,其乐无穷;与天斗,穷得一塌糊涂。牡丹被贬邙山坟土,一把大火烧得满地都是风流残骸。媚娘不知,牡丹娇而不媚,待得春来,竟兀自开成焦骨牡丹。


牡丹不屈媚娘,却敌不过杨玉环。玉环之美令伊洛河鱼含羞,也闭谢了皇院后庭的牡丹花,已近暮年的唐玄宗,红颜面前老当益壮,拈须表志:“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沉香亭里,日夜歌舞升平,有梨园丝竹之风,也有文人骚客之流。而贵妃玉环,就是那枝永不褪色的牡丹,风姿绰约,一颦一笑尽勾魂。玄宗不知今夕何日,恍惚间忘了江山到底有几重。玉环兴致高,早晚都是盛开的状态。于是,李龟年上场,宫商角徵羽,靡靡古音唱牡丹;李白醉眼迷离,意唏嘘贵妃贵牡丹,又一杯下肚,吟出惊世的《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得意处全是隔夜的酒味。牡丹花开,倾国倾城倾人世。这是一种至高的赞誉,也是一句谶语。马嵬坡上,城倾国倾,一地焦骨,成了历史的笑话。

历史厚重,经不得抒怀,还须回到春意盎然的阳光下,看花,闻香,识友人。在春花的谱系上,樱花既是故交,也是新友。春阳在三月刚直起腰来,樱花早喷薄而出,一树开成浪漫,一片则铺成烂漫,油画一般,鲜艳而厚重,那是一种集体释放的壮美。三月看樱花,很时髦,很时尚,与姻姻湿湿的樱花擦肩而过,就像在成都春熙路上看美女,若即若离,有意无意,每一个回眸的笑,足以装点夜半时分甜甜的春梦。

一直以来,众人都误以为樱花来自岛国,其实,樱花开在神州大地上,只是荷锄远出的窈窕女子回归自家田园。日本《樱大鉴》载,樱花原产我国的喜马拉雅山脉,秦汉时入宫廷专养,唐时入私家庭院,后遂入寻常百姓家。从宫苑廊庑到民舍田间,是樱花红颜厚命落地行走的开局。自此,白居易诗中“上佐近来多五考,少应四度见花开”的樱花才有了人间烟火的真意。盛唐时,东瀛来朝,樱花入岛。那一箭之地反倒让樱花开得繁花似锦,开得如痴如醉,开得陶陶然忘了来处。


细雨斜风作晓寒,人间至味是清欢。清欢是最廉价的欢,全挂在农村屋前屋后的果树上。

风和日丽的日子,是看桃花的好天气。城里人与桃花谋面的机会少,每每桃花开时,几乎所有的家轿倾巢而动,桃花沟、桃花岛、桃花溪,凡是跟桃花扯得上关系的地方,人比桃花多,也比桃花热闹。桃花林下,熙熙攘攘,全是城里的女子,花枝招展,浓妆艳抹,花见花低头,蝶见蝶追捧。半晌,一个个香汗淋漓,青丝湿面,厚厚的衣衫脱了一件又一件,白里透红的肌肤,倚在桃枝上,像一枝枝诱人的桃花。

乡下的桃花很素净,就像邻家刚出落的女子,在氤氲的阳光下天生丽质而不输姿色。在乡下,桃花总与农家悠闲的鸡鸣犬吠相呼应,与主人来去匆匆的脚步相唱和。无论晨兴理荒秽,还是带月荷锄归,她都在篱笆内外,一脸永不疲倦的笑。走时,依依不舍;归时,含情脉脉。乡下的桃花,生活的味道在鼻息间一张一翕。

春阳是农家日用的福利。太阳一露脸,妇女们便在庭院里支起竹篙,晤了多日的被子晒成一堵墙,花花绿绿,疏疏浅浅,像另一片铺张的桃林。太阳在钻进被子里,吐烟圈般,一丝丝热气袅袅升起,飘在桃花上。于是,被子与桃花有了各自的心思,眉来眼去,互相挑逗着。一只多事的蜜蜂飞来,一蹬腿,一瓣桃花飘落在被子上,被子想起夜里的桃花事,一脸绯红。


许久以来,桃花被误解得深。其实,桃花从没有花花草草的事,她总把最荡漾的嫣红藏在心里,一脸粉色的含蓄。含蓄美是最经得琢磨的美。黄庭坚看桃花,只说“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在他眼里,不知是黄鹂戏弄桃花有趣,还是嫉妒这只夺爱的黄鹂。看破不说破,这是诗人的处世境界和修养。山水诗人王维看桃花,那是“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一早一晚,人面何处,桃花依旧,日子就在云水间起落。杜甫为躲避战乱,流落成都浣花溪。李白有酒便是豪气,有诗就出境界。杜诗人不通酒意,在失落之时需要一吐为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黄四娘乃女流,杜诗人冒失前去,难免生出一些口舌。踌躇之间,一枝枝桃花越过墙头,向杜诗人招手。呀,你看,四娘家的桃花开得多艳啊!立马踏步而去,君子坦荡荡。也许,隔壁那位青衣葛布、头戴花巾的黄四娘,本身就是一枝热情奔放的桃花。

梨花开得凄切,薄情和寥落贺惆怅全写在脸上。在晏殊那里,“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浓浓的月色下,院落梨花怅惘寂寥,对望着风中飘飞的柳絮,不知友人归期。在白居易那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马嵬坡上贵妃不舍君王不舍命,平铺直叙的历史书写得悲情万分。唐伯虎风流倜傥,在揽美人入怀时,“斜髻娇娥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梨花只有静待一旁的份。纳兰性德是清代难得才子,“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既是对跌宕人生的无限感慨,又是对大清气象的无奈喟叹。

桃花、梨花一纸的惊艳和丰满,在春的篇章里,却构不成大格局。她们的春华只是生命旅程的匆匆一瞥,主题全在夏的饱满、秋的丰硕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才是她们最崇高的品性。


在豪华的春天里,构不成格局的还有菜园和农田里的萝卜花、蚕豆花、紫云英和油菜花,以及不知名的野花。她们自顾自开放,零零碎碎,稀稀落落,与蜂儿蝶儿逗着,就像刚出生不久的小狗狗,在自己的世界里嘻哈打闹。

紫云英又叫红花草。清明前后,在绵绵雨水的滋润下,紫云英把大片的水田铺成一张厚厚的绿毯,紫色的花朵隐现其中,像天下掉下来的星星。紫云英生命力极强,是农田里最主要的肥料。小时候,我们在野外玩累了,随手扯一把塞进嘴里,甜里夹带着青涩,那是最廉价的零食。周作人在《故乡的野菜》中也说,紫云英是一种可填饱肚子的野菜。其实,紫云英是一种美丽的毒药,吃多了会有生命之危。大伯家的老水牛,也馋这一口,偷跑到田里可劲了吃。肚子饱了,却再也站不起来了,肚子胀得像个硕大的气球。剖开牛肚,里面全是紫云英茵茵的绿,紫红色的花朵艳如血,像诡异的眼,发出令人胆寒的阴笑。

油菜花,不到指甲片一半大的花瓣,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做春天里的主角,连跑龙套的资格都没有。近几年,油菜花大片大片地出现,簇拥着,就像画在方格里梵高的油画。梵高的油画善用大片的黄,黄得有些腻,连太阳都是黄晃晃的,就像阳光下油菜花的浓黄。油菜花是太阳的影子,太阳有多艳丽,油菜花便有多耀眼。当农田里满眼都是金黄时,城里人乡下人都顿时兴奋起来,吆喝着,山迢迢水汪汪,朝着那片金黄跑去。城里人不懂油菜花,看的是热闹;乡下人淌干了汗水,看的是未来油坊里如注的家补食用。

春是花的世界,花开四季只是一种美好的一厢情愿。真正持久的花意缠绵,在历久弥新的文化里。翻开三千年前的《诗经》,玉佩银铃,软红花轿,一群人在田间地头发出最世俗的清音。芳草萋萋的世界里,枝枝蔓蔓,杨柳依依。在一个香薰气染的黄昏,夭夭桃红,灼如其华,年轻的女子嘤嘤而泣,全是之子于归的羞涩和喜悦,那是一种最朴素的人情美。在《诗经》的大观园里,所有的红花香草,都是贴近食色生活的意象。

好花入诗,诗便有了颜色和气韵。但诗的境界太小,蜀人赵崇祚将花的津香浓缩在《花间集》中。韦庄、温庭钧、欧阳炯等人,拈花入词,将歌台舞榭之花的软媚与玲珑,做了最透骨的唱念。唱到动情处,更多的人闻声而来,附和着,遂成氤氤氲氲的花间词派。

百花争艳正烈,太阳浑身逐渐变得炙热。耕田的水牛、轰鸣的农机,还有一双双古铜色的腿,在田地里荡漾起欢快的水花。暖热的空气里,泥土气息渐浓,花事被淡忘在一扇扇翻开的泥巴里。

疑惑间,春已漫过季节的扉页,把香艳的标本小心翼翼地挂在枝头上,和在泥土里,收拾情绪,只待来年。


作者简介


     郭发仔,湖南郴州人,硕士。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曾执教中学语文,现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策划编辑。作品散见于《西部散文选刊》《天府散文》《河南文学》《东方散文》《渤海文学》《西部人文学》《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南充晚报》《常德日报》等。

一份带有浓郁地标色彩的纯文学刊物

一份不厚名家、力推新人的亲民杂志

具体订约方法如下:

     订阅一份2020年《河南文学》(6期含快递费),共180元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订阅,并请在文末留言处注明通联方式。

每一份订阅,都是对纯文学期刊最好的支持!

    《河南文学》杂志是河南阅读学会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周一至周五更新

投稿邮箱:hnwenxue@126.com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副主编/阿 若  冯新林

编辑部主任/ 蓝  岛

责任编辑/宋  兵      达  林     

刘海波      李家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