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韩光/心中的彩虹

 河南文学杂志 2021-06-03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平台所刊发作品,同步在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今日头条四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


韩光

前些年,每到春节阖家团圆的时候,母亲总指着挂在墙上一张弯弯的木弓,告诉我们:不要忘了,你们是靠你爹用这张弓嘣着吃养活大的。想起父亲和这张木弓的如烟往事,母亲的话,总能瞬间点亮我闪烁的泪花。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全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农村集体经济几乎陷入崩溃的边缘。灯里没油着捻子,家里没钱熬汉子,父亲半夜起来大口吸食着手工卷的“喇叭筒”,低矮的草房里弥漫着浓重的烟气。他要重操擀毛毡的手艺活儿,来养活妻儿老小。

家父韩学道,年轻时在归德(商丘)府学过擀毛毡的手艺,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农村集体经济几近崩溃,随着家庭添丁加口,8口之家连吃盐点煤油的钱都没有了。那段时间里父亲吃不下睡不着,同母亲商量了几天,决定外出凭着手艺找点零活儿。平时在家里,父亲零星地接点毛毡活儿,弹棉羊毛都到老刘庄朋友那儿去。外出揽活,必须要做一张弹羊毛的木弓。

第二天父亲大早起来,要我给搭把手,爷俩用铁锨挖掘宅基上一棵把粗的小桑树。经过一阵子的锯斧锛刨,原本滚圆的树身,被修理成中段厚两头扁平的半成品。接下来在小坑边点燃麦糠火,将材料的两端熏烤了整整一夜。父亲趁着湿木的穰性,借助铁钉把、石磙的硬劲儿捏出弧度,然后用麻绳绑定,放置三天待其定型,从泉河南李湾皮匠那里割来皮弦绷上,一张土制的木弓算是捏成了。我怀疑,这不起眼的玩意儿,也能代替弹花机弹羊毛?

试弓那天,父亲将根绳子一端系在梁上,一端系在木弓中间,让弓弦与下置的木板平行,木板上是经过处理过羊毛。但见父亲左手执木弓一端,右手挥动起一柄带有凹槽的木槌。木槌拨击紧绷的皮弦,被挂在木槌凹槽处的皮弦被拉紧,当弹力大于施加的外力时,皮弹冲出阻碍猛力弹向木板上的羊毛,只听噗地一声,弦上立马缠满一长溜,操作者将带毛的弓弦移开,再用木槌反复用力拨击皮弦,澎、澎、澎,原本你拉我扯的长毛被突发的力量振裂、撕开,嘣碎,瞬间,春风吹拂下的朵朵梨花,飘飘洒洒落在旁边早备好的竹帘上。噗,嘭、嘭、嘭…….噗,嘭、嘭、嘭……随着节奏极强的弦响,个头不高的父亲弯腰侧身,挥动右臂上下跃动的姿势,成为我眼中一种最美的舞蹈!

准备的羊毛敲完,竹帘上已是巍巍颤颤,厚可盈尺的毛堆,小心翼翼地将其找补、喷水、压平,然后卷起竹帘,反复足蹬令起来回滚动。大约一个小时后,缠开珠帘那就是像模像样的毛条了。再经过洗、拉、推、揉,原本松软的羊毛条,便成为结实耐用的毛毡毯!

自此,父亲用自行车带着珠帘和那张自制的木弓,春去秋来,暑来寒往,长年累月辗转在河南沈丘、项城、平舆乡村,为人们来料加工毡坎、毡裤、毡靴和毡袜。有回娘让正上小学的我去沈丘老城找父亲,我骑着借来的自行车循着线索跑了十多个村庄才找着。正值隆冬时节,我穿着棉袄仍冻得直打牙颤,正弹毛的父亲原本白粗布褂汗透为浅灰色,上面落满羊毛的碎屑,他只管侧弯着身子用力地敲击着羊毛,噗,嘭、嘭、嘭……豆大的汗珠落在刚铺的绒毛上,砸出一个个小洞!我心一阵发颤,不忍心说出生产队要打口粮钱的事。歇息间父亲说,队里是要口粮钱了吧。说着从衣兜里掏出一张浸透汗水的十块钱。接过那张纸币,顿感异样的沉重。

擀毡的手工活儿,样样都得掏力气。整毛时需要弯腰,弹毛时弯腰,敲毛时弯腰,洗毛时更是弯腰。久而久之,那张木弓慢慢弯了,那是紧绷的皮弦扯拉的;父亲的腰渐渐弯了,那是八口之家的锅碗压的。

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将羊毛擀成毡条。母亲将毡条裁成棉鞋垫,让三个女儿分别到附近沈集、老城、天桥集市出售。每到下雪天,父亲是最高兴的时候,因为天冷冻脚毡鞋垫就卖得快呀!看那情景,大有“心忧炭贱愿天寒”之意。

我们家靠勤劳致富家庭逐步摆脱了贫困。三个妹妹出嫁,两个弟弟先后建起楼房成家立业,下一代孩子相继到来。平时少语寡言的父亲时常不无自豪地自言自语,我有6个孙子5个外甥6个外甥女啊!

按说,劳累大半辈子的父亲,也该挺直腰杆享享清福啦,没有料到 1991年父亲不幸患了喉癌。我至今仍怀疑,是常年呼吸着羊毛碎屑的环境所致。父亲为这个家操劳一辈子,不喊累;辛苦一辈子不喊苦,弯腰一辈子,不肯停。

后来,他的气管切开不能说话,家里地里仍然不停闲地喂牛、拉粪、抱孙子。弥留之际,他用那凄婉的目光,仍瞟着那张被汗水浸染酱紫色的木弓。

随着改革开放乡村经济逐步好转,喜欢文艺的我被招聘到文化部门上班。家里的那张木弓,也完成了历史使命被悬挂在东山墙上。

父亲和木弓的故事渐行渐远,母亲的岁数年近九旬。我接过母亲的话题,继续向后辈们说起他(她)们的爷爷和墙上弯弓的故事。每次解说我都眼睛里储满泪水,朦胧里似乎看到弯弓与父亲岣嵝的身影,幻化为一道美丽的弧线,如同一道美丽的彩虹……

作者简介


    韩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安徽省美协会员,临泉县作协名誉主席。曾出版诗歌散文小说传记文学《吕霞光传》《艺术家》《最美乡村教师任影》等十余部,散文集《野艾蒿》获首届安徽散文一等奖,散文小小说数篇曾获国家、省级一等奖,入编中学8年级语文教辅教材。

一份带有浓郁地标色彩的纯文学刊物

一份不厚名家、力推新人的亲民杂志

具体订阅方法如下:

订阅一份2021年《河南文学》(6期含快递费),共180元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订阅,并请在文末留言处注明通联方式。

凡在2020年12月前订阅的新订户,送2020年第六期杂志。

本刊订户稿件同等质量优先发表。

每一份订阅,都是对纯文学期刊最好的支持!

    《河南文学》杂志是河南阅读学会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每日更新

投稿邮箱:

散文:hnwxsanwen@126.com

小说:hnwxxiaoshuo@126.com

诗歌:hnwxshige@126.com 

评论:hnwxpinglun@126.com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一

副主编/阿 若  冯新林

编辑部主任/ 任学青

责任编辑/宋  兵      达  林     

刘海波      蓝   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