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碎语】如此小年,夫复何求?

 亘心为上 2021-06-03

小年,俗称叫法,作为祭灶节,历来一直被作为除夕的“预演”而存在,也挺奇怪的是吧,不过这本期先不细说。何谓小年,何谓除夕?此处我也不引用那些概念了,只说自己的想法。

人人口中常把除夕夜称为大年三十,那腊月二十三祭灶节便理所当然地被约定俗称为小年。这或许是一次不经意的尝试,但却传承了千余年,不亦奇乎?人们在历史中约定俗成的东西也不止这一个了,其他类似的节日可谓多了去了,此处暂不举例了。

本期为何插说这篇,其实是一种照例,过去两年的小年当天我都会说一说小年,不过今年呢稍稍有点不一样。且往下看~俗话说,小年匆匆来,大年便紧随而至,时间便如此催促地往前行。各地既有二十三的习惯,也有二十四的传统,但这些也都不重要,最关键的还是人们过节时的心情。

之所以说今年小年与众不同,那是因为小年当天第一次与人相伴而过:天南海北地说着话、聊着天。真不知哪有那么多的话题,我与她也彼此佩服,哈哈。兴许,这就是我与她之间的机缘吧,但谁又能说得准呢?再说吧,不强求。不过有一点我知道,虽仅有一天,但却透露着浓浓的闲适与舒心,这一切都已足够。有时候我真的很知足,知足常乐,正是如此。

曾和一位朋友说,最喜欢的诸子是谁,我们都说是庄子。你道是为何?我们都喜欢庄子身上的那种“无为”与“闲适”,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由,不受外界所干扰。还想起了《纵横》里的一句台词,“庄子其实不适合仕途,倒更适合人在旅途”。这句台词总结得是呀,我们总是把庄子和老子并称为“老庄”,也总是说“无为”,但何谓无为呢?每人兴许都能说出一星半点自己的看法与理解,对与不对倒在其次,每人的追求也各在其心,都无可厚非的。

不争,莫能与之争;无为,无不为……这种种的话语隐隐透露着深刻的哲理,然世间纷然,谁又能真正做到超然物外呢,即便那些出家之人也是有所忧的。我们也常说“顺其自然”,却总是当成一种无奈之举时的表达之语,因而离“顺其自然”的真正含义相差甚远,这四个字与“无为,无不为”其实是异曲同工的。道家,提倡人们效法天地与自然的规律,自然会主张顺着世间那万千的看不见的“道”——规律来做事,但“道”却被他们传承着、应用着,西汉初年,所谓黄老无为而治,就是一种与民休息的不违农时的治国之法。作为君主不因自己的欲望而影响百姓的生计,这才有了到文景之治。

扯闲篇扯远了,这个小年,因为她而不同,无论如何,感谢吧。若问后续,我只能说,再说吧,顺其自然吧,有些事哪是那么轻易说得准的。所以呢,只需尽心地体悟吧……

如此小年,夫复何求,这便是昨日与今日的真实感受。在此书写,以为永念。谢谢你的阅读,祝您快乐每一天~

下期见~

浮游沧海

先秦历史爱好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