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语】回程再遇甘博(八)

 亘心为上 2021-06-03

当从张掖坐夜车再次回到兰州已是日出时分,犹记得当时我们下了火车选了一家拉面馆,吃完了早餐,就直奔甘博了。

提起甘博,对于我来说,不是第一次来了,但去岁八月七日那次回程的再遇却更加令我印象深刻。让我来说一说吧~

甘博的镇馆之宝(驿使图画像砖、铜奔马、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曾在第二季国家宝藏里亮相过。驿使图画像砖,在玉门关和阳关时看过复制品,尽管是复制品还是那么形象。铜奔马,最开始叫马踏飞燕,现在亦名为马超龙雀,不管名字改成什么,都阻止不了这匹西域宝马的威风,现在更是作为中国旅游的标志。也确实是,自汉武凿空西域,宝马东来,此后一代一代往来商贾,这宝马无论如何也当得起丝路的象征之一。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如图),来自五六千年的史前先民的智慧之手,在高温的作用下,将泥土塑造为人形,无论如何也是神奇了。瞧,它这微表情,仿佛一直在看着人类那些过往。





自从在国家宝藏上看到过这三件国宝,心里一直惦念着有一天能亲眼见到。那天一下火车站没怎么耽搁直奔甘博,你便知道我心是何种心情了。

甘博我最喜欢就是彩陶展厅,展厅里有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及青铜时代诸文化彩陶,量多且精美,尤其是马家窑彩陶这里应该是最精美最多的。当时,我一件一件地看,一件一件地拍,别提有多棒了。不禁感叹,远古的人民能烧造出这么多精美图样的陶器,真是不可思议。

在大地湾板块,看到那件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原件,美的动人,让我驻足良久,以至舍不得挪步。我从它的四周多个角度进行拍摄,神奇的是,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特别精致,它就像踏着远古的时空来到了我的面前,真是美不胜收。

除了这件彩陶瓶,还有各种各样马家窑彩陶器物,每一件都好看到骨子里了,美得醉人。看着那样的图案,我不时在想先民是如何烧造的,它们仿佛就是现代人穿越过去烧造的一样。不禁感叹,我们老祖先的审美,真是光耀千古啊。











再比如这件红陶刻划纹鸟形器,简朴的外表,红棕色的身体,一道道刻划纹,既像孩童的随手涂鸦,又似经过特别设计过的。





这件红陶鸟形器,采用了塑与印、刻相结合的手法,鸟为小头,凸嘴,圆腿,头部残存红彩。在鸟的上半身印了小圆圈纹饰,一侧刻着翅翼纹,另一侧刻着幼鸟纹,脊背有凸起的齿状装饰,尾部为管状,也是该器物的口部。当时看的时候,一直就在猜测这件鸟形器究竟是作何功用。后来查看了资料,有学者猜测,这件器形较小,应该不是实用器物,或者与原始崇拜有关。但其造型朴拙,又不缺乏灵气,也算是齐家文化陶器中的佳作了。

再比如这件霁红盘子,它的色泽看着真是舒服,来自明清烧造的工艺,不禁为祖先的审美赞叹一声。



值得注意的是,甘博的丝路文明展厅也是特别的好。该展厅内集中展示了420余件系统反映古丝绸之路的文物,包括北方草原文化青铜器、铜奔马及仪仗队、汉唐丝织品、佛教造像、金银器、唐三彩、元青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看完后会对整个丝绸之路有一个全面而直观的感受。

时光总是短暂的,快乐的时光更是这样。在甘博,一晃两个小时过去了。参观完甘博,越发觉得此次河西之行真是大有收获。时至中午,我们走出了甘博,来到兰州休闲广场。

不期然间,发现一处特别有历史的韵味,那一个个灯盏放出的光,让人有种深处历史回廊之感——古往今来,周秦汉唐,仿佛一一闪现眼前。我在想,这就是历史的味道。





午饭之后,随即又前往了兰州火车站,我的这次河西之行即将在古都长安划上句号。

我们下期见~

上期文章:

【心语】途经张掖(七)






微信号 :浮游沧海

新浪微博:先秦历史爱好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