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一字】你好“九”月

 亘心为上 2021-06-03

眼看着九月就这样来了,随着八月的远去,本年度也过去了三分之二。本月第一篇就来说说这个“九”字吧。

每个民族都有数字,也都有1-9的计数,也有十位、百位等计数,但1-9是基数,到9就是一个分界,9以后的10是十位数字,而9仅仅是个位数,因此“9"这个数字处于过渡地段,其意义也就非同一般了。中国人对数字9情有独钟,例如“九九重阳节”。汉字的“9”写作“九”。至于甲骨文的“九”字,解说不一。有人认为像臂肘弯曲的样子,借“肘”的读音表示数字“九”(丁山《数名古谊》:“九,本肘字,象臂节形。臂节可屈可伸,故有纠屈意。”),有人认为“九”是指事字,还有人认为“九”像一根弯曲的绳子,绳子的一头有一短横隔断,等等。金文的字形体结构和甲骨文基本一致。小篆基于甲骨文和金文进行了调整,笔画变长变直,隶书形体和小篆基本一致。

“九”是表示位于八和十之间的这个整数。《说文解字》中说:“九,阳之变也。象其屈曲究尽之形。”许慎认为“九”字像弯曲到终点的样子,因为在个位数中,“九”是最后一个数字,是个位数的终点。无论是古代汉语中还是现代汉语中,作为数词都是“九”的基本意义、常用意义,例如《尚书∙尧典》中记载的:“九载绩用弗成。”还有我们小时候学数学所背诵的“九九乘法表”,在古代也有表现,如《淮南子∙天文》里云“三三如九”,这其中的“九”就是作数词用。“九”,还有序数的用法,比如《诗∙豳风∙七月》:“九月授衣。”

因为“九”是进位前的最后一个数字,所以被用来表示“多”这个概念。清人汪中在《述学∙释三九上》里说:“因而生人之措辞,凡一二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三以见其多;三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九以见其极多,此言语之虚数也。”在我们的文化中,“三”、“九”都可以表示泛指多数的涵义。例如《楚辞∙离骚》言:“虽九死其犹未悔。”这里的“九死”就是夸张的一种说法,泛指死的次数可以很多,而不是真正地死了九次。此外还有“九死一生”、“九曲回肠”“一日九迁”,等等,其中的“九”都是泛指“多”。在我们平常语言中,还会听到“数九寒天”这样的成语,它是指从冬至开始,往后每九天称之为一个“九”。因为“九”可以谐音长久,它有的时候会被用来与“久”相通假。今天我们的有些人在选用手机号或其他数字时还会倾向于“九”字。

“九”字除了表示数字外,古籍中还有“国名”的用法。在《字汇乙部》里就有讲“九,国名。”司马迁《史记殷本纪》中还记载着:“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

九月到了,也到了丰收的季节;九月来了,秋意越来越浓了,各位早晚多多注意。

本期就到这,我们下期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