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格格不入的环境里,怎样和庸碌的人相处?

 郑立寒 2021-06-03

老实说,当初看见这个标题的时候,特别讨厌自认为是卓尔不凡的人。跟穷人一股寒酸气一样,读书多的人也有一股清高气。

很遗憾,我也是这样的人。所以,这么说,也是啪啪打脸。有时候,很讨厌这样的自己啊,跟别人有什么可比性,自己生活得好,乃是为自己。

至于认为别人庸碌这个问题,一方面,我觉得这样的价值观有点问题。生活什么样?每个人不应该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啊。处在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最重要的难道不是好好享受生活,发挥一颗钉子的精神吗?但凡有点优越心理的人,都会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别人。精英主义思想膨胀,自以为是,甚至刚愎自用。

另一方面,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说这话的人很有上进心。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想要挣脱出固有的生活圈子往上爬。这个当然好,努力是好事嘛。可自己努力,跟别人是否努力没有关系啊。有本事就跳高一点,跳远一点,没能力就默默努力。有人追求精神,有人追求物质,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生活模式。

曾经的社会环境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以通过读书考取功名。虽说现在也可以,但显然读书带来的某种地位就下降了。从这个问题,可以衍生很多问题,教育,传统观点等等。

从生活层面来讲,就拿钱来说吧,你是否有钱,直接影响了身边人对你的态度,亲人朋友恋人,更直接一点,影响了你生活水准。苦儿吧唧地攒钱,衣食住行样样少不了,如果深层次的需求,读书旅游各种消费。确实,人死后啥也没有,我也听过不少故事,譬如生前如何如何勤俭节约,没有好好享受生活,死后一大笔财产。还有中外租房和买房对比,如何才叫享受生活。

但,更多的时候,死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眼前的日子还需要苟且。

在格格不入的环境里,怎样和庸碌的人相处?

有时候,我也会抬抬头,今天天气不错。天下太平,岁月静好,应该开心才对。虽然有点小矫情,可那些看不见的忧愁像蜜般浓稠,尤其网络消息爆炸的年代,一炮走红,一夜暴富的新闻不绝如缕。不管这是不是小概率事件,趁着阶层没有完全固化,所有人都在往前冲,自己落后就不好了。

我也不知道我在焦虑什么。对未来变化的不可捉摸,对年龄财富的恐慌,还是对身份认同的纠结。可能每样都占点。前几天看了这么一句话,“大部分中国人都挺焦虑的,周围的变化太快,生怕自己被落下。其实前方有什么、被落下意味着什么,他们并不十分清楚,没时间想,想了也没用,反正只要不被落下就行。这就是很多中国人一辈子在干的事儿。”

我也加了一个群,里面说的都是如何投机取巧赚钱。骨子里,我也是希望有一劳永逸、事半功倍的美差事。可,现实不会掉下这种馅饼。很多人都在投机取巧的赚钱,甚至还比那些兢兢业业的实业家赚钱来得快,那,结果,谁愿意脚踏实地做事。就目前而言,房产能跑赢通货膨胀,除此之外,找不到更好更安逸的投资方式,无论是人心还是资金,都会渐渐向更容易更安逸生钱的领域汇集。

这是一个好的时代,也是一个坏的时代。你可以享受繁荣的物质,也会因为海量的资讯焦躁不安。生活也许就是这样吧,顺其性情,做好分内的事情。迪安说过,人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从一开始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到明白自己的天赋其实只够自己做一个不错的普通人,然后人就长大了。普通的人享受着庸碌简单的生活,担负起生活的责任,估计人也变得成熟了。当精英主义思想包容“乡野匹夫”的粗犷庸俗,估计这个社会也进步了。

作者简介:郑立寒,来源:了不起的郑立寒(ID:zheng-li-han),心理自媒体人,专注“心灵成长”和“自我探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