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的年轻人,都缺一堂生命课

 毒鸡汤 2021-06-03

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最近有两个报道,令人觉得无比遗憾:一,是甘肃少女在众人的围观和怂恿下跳楼自尽;二,是三名男生在QQ群上相约烧炭自杀。

两件事情毫无联系,事件发生的过程与纠纷,也没有任何相似点。

许多人要么围绕着人性的丑陋进行批判,要么对平台是否对公民通信进行监管的问题发起激烈讨论。但是在整个过程里面,有不少人忘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两个事件有一个重要的共通点,那就是青少年自杀

大概有意的人会注意到,这并不是个案,每隔一段时间,我们从新闻又或者网络上看到类似的新闻。

每一次,我们都会觉得遗憾和惋惜,但每一次,轰动和讨论过后,这样的事情仍然在不断发生。

有时候,我们在痛斥相关社会问题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我们的年轻人到底怎么了?

有不少人会将原因归结为,现在的年轻人心理承受能力太差,遇上一点点的事情,就要死要活。然后,将几十年前那些物质匮乏的日子搬出来,告诉年轻人们,曾经他们就算挖草根啃树皮,也要活下去的生活,试图以此提醒他们:你们现在的生活这么好,还有什么好自杀的?

事实上,这根本没有指出问题的本质。

过去的人们所面对的,是物质的严重不足,他们要对抗的就是死亡本身;而当下人们要应付的,是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很大程度上,是精神的压力。

当一个人长时间处于精神高压的时候,死亡就不再是要与之对抗的对象,而是一种寻求解脱的途径。

我们需要认识到的事实是,在这种现象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年轻人,对于生命和生活认知的不足。不论青少年出于什么原因而自杀,几乎都可以归结到这一点上。

因为经历的不足,年轻人对于生活的理解,天生带着一种理想的有色眼镜去看待,下意识地,会去用美好的眼光去看待世界。

但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都是充斥着痛苦与空虚的,比如日复一日的无聊工作,比如突如其来的病痛,比如防不胜防的人渣...

内心单纯的年轻人们,遇上这些情况,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很容易在内心造成巨大的落差感,尤其是当他们受到侵犯和伤害的时候,这种落差感,更加会演变成为一种长期且深刻的阴影。

因此,我们需要的不是“自杀不能解决问题”这种上帝视角的观点,更不需要什么“生活是美好的”这种陈词滥调。

我们需要的,是要让青少年们认识到所谓生命的本质。

世界并不是美好的,生命也不是柔光滤镜前,表现出来的那么精致华美。相反,生命充满无聊和丑陋,甚至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它们便会突然出现,在我们的脸上狠狠地来上一记左勾拳。

但是,当我们觉得内心空虚的时候,更需要记住的一点是,生命没有什么特定的目的和意义,活着本来就是生命的目的之一。

在保罗·范霍文执导的法国电影《她》里面,女主人公米歇尔惨遭强暴,但她仍然该上班的时候上班,该吃饭的时候吃饭,保持着自己一贯的生活,甚至凭自己一人独力与罪犯斗智斗勇。

面对生活的痛苦,她始终坚持着一个原则:活下去并与之斗争

当我们受到伤害的时候,想想那些曾侵犯我们的人,仍然苟活在世上,但我们却因为他们而放弃自己的生命,这真的值得吗?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爱护生命。可是爱护花花草草的年轻人们,却对自己的生命极其轻视。

寻求死亡,是因为我们见识到了生活的不易,但死亡不过是对这种不容易的妥协与逃避。

我们坚持活着,不是因为什么避免爱我们的人伤心,而是因为我们不应该,因为这种不易而放弃我们自己活着的权力。

在这个操蛋的世界里,我们只能够坚强一点,努力一点,变得强一点,才能让这个世界不显得那么操蛋。

这个世界虽然不完美,但我们仍可以治愈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