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混乱是向上的梯子,你不该一直遵守规则

 毒鸡汤 2021-06-03

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1

你知道橄榄球是怎么出现的吗?

说来让人吃惊,据说它的创意,源自一名学生球员对足球规则的破坏

在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中,有位英国新手球员名叫埃利斯,他在忙乱之中忘记了手绝对不能碰球的规则。但他的集体荣誉感极强,在两队比分不相上下、比赛即将结束的最后几秒钟,他竟然兴奋地抱着足球,不顾全场的惊讶声径直朝对方球门跑去。

顿时,裁判和选手们呆若木鸡,观众们却被为了学校荣誉,而忘记规则狂奔的少年所感动。大家全体起立,雷鸣般的掌声在赛场上回荡。

比赛结束后,埃利斯又和同学们,将圆球改造成种尖粗大、两头尖细的球。

埃利斯勇敢打破规则,帮助球队赢得荣誉的故事,让人们津津乐道,于是,橄榄球运动就在英国诞生了。

为了纪念这一事件,人们为埃利斯制作了一幅雕像。上面镌刻着这样一句话:

“他无视规则,抓住球,而且奔跑了。”

试想,如果埃利斯跟其他球员一样,坚守比赛规则,这项风靡全球的运动,也许根本不会出现。

2

央视《开讲啦》节目,曾播出科学家颜宁的故事,她就是被普林斯顿大学破格录取的清华女生。

大四时,颜宁决定赴美留学,可她忙于实验室工作,错过了申请美国大学的时机。碰巧,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到清华大学作报告,她却因为生病未能参加。

当她听说这位教授的科研水平非常突出后,便决心报考普林斯顿大学。

可是,颜宁已经错过了申请机会。她突然灵机一动,决定给教授写一封英文信。在信中她表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已达到普林斯顿大学的要求,但申请出国太浪费时间,她希望将有限的精力,用在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如果普林斯顿大学直接录取她,她就不用再花精力申请别的学校了。

她这封信,成功吸引了教授的目光,因为他从没见过如此自信的学生。

他亲自面试了颜宁,而她也没令其失望,就这样她被普林斯顿大学破格录取了。

留学期间,颜宁整日埋头在实验室里攻克科研难题,并在医疗行业取得了瞩目的成绩。2016年,她被《Nature》杂志评选为“中国科学之星”。

颜宁的自信,是源自过硬的专业素养,就算所有人都投来异样的目光,也阻挡不了她追寻梦想的脚步。

世界上的任何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你需要去开辟新道路。至于能走多远,就看你的硬实力有多强了。

3

想起我的一位中学语文老师。

他不修边幅,课堂从不照本宣科,甚至连考试都没有,完全是放养式教学。

他经常朋友一样,陪我们放风筝、下河捉螃蟹、爬山、看瀑布。

他还创办了校园文学社,每当看到学生用稚嫩的笔,触写下自己的见闻、赞美家乡的山水、对未来的憧憬时,他总会露出孩子般狡黠的笑容。

时至今日,大家还记得他在课堂上,讨论《红楼梦》中的人物命运时,眼中闪烁的光芒。

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曾让他压力重重。他落下好多“罪状”,课堂纪律松散、不教跟考试相关的内容等。无论遭遇多少劝阻,他依然坚持“接近自然,快乐学习”的教学理念。

前两年,我们返校去看望这位老师。2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老师们都过着老态龙钟的退休生活,唯独他精神矍铄,依然活跃在学生中。

那天,他在课堂上神采飞扬地,给孩子们讲新媒体创作的发展前景,我在一旁笑而不语。

卓别林说:“对于一个热爱艺术的人来说,如果能够打破常规,完全自由进行创作,其成绩往往会是惊人的。”

当一个人能打破那些陈旧规则的束缚后,他将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4

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讲述的是充满正义感和同情心的律师阿提克斯克·芬奇的故事。

在当时种族歧视盛行的美国,他无惧主流社会畸形价值观的阻力,毅然走上法庭,给黑人种植园工汤姆·鲁滨逊做辩护律师。

芬奇具有坚定的信念和足够的睿智,将强烈的道德正义感成功灌输给下一代,成为推动种族平等的代言人。

泰戈尔说:“那些仅仅循规蹈矩过活的人,并不是在使社会进步,只是在使社会得以维持下去。”

古人云:无规矩,不能成方圆。可这世间的规则多如牛毛,并非所有的规则,都是不可挑战的。

如果我们做事总是畏首畏尾、瞻前顾后,长期被束缚在规则的枷锁内,那么就永远没有突破创新的可能。

庆幸的是,这世间有一群人,他们勇于打破规则,让人收获惊喜与感动。

像男孩埃利斯,他无所畏惧,勇于跳出规矩的牢笼,成为规则的支配者。

像清华女孩颜宁和我的语文老师,他们充满自信,无视世俗的规则,主动去争取想要的人生。

像律师芬奇,他一身正气,敢于挑战陈旧的社会规则,坚持初心。

他们才是这个社会不断进步、保持活力的动力与源泉。

你不违反规则,就无法打破规则。你不打破规则,就无法创造规则。

正如《乔布斯》中所言:“一旦你跳出那个'生活不可改变,你只能适应’的荒谬观点,转而拥抱它、改变它、升华它,给它烙上你的印迹,一旦你明白这点,你的人生将从此不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