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我不建议你去看《小丑》

 毒鸡汤 2021-06-03

回复“晚安”,送你一条特别的推送

根据「福布斯」的最新报道,截至到10月15日,也就是上个星期五,DC的最新漫改电影「小丑」全球累计票房正式突破了10亿的大关,这是世界影史上第1部票房突破10亿的R级电影。

不止如此,小丑还在今年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拿下了主竞赛单元的金狮奖。这是超英电影,首次获欧洲三大电影节最高大奖,完全可以记入影史。

在豆瓣一度获得9.0的高分。要知道,最近重新上映的经典神作《海上钢琴师》也才9.2分。

超高票房和得奖的加持,让任何一个路人甲,都会对这部R级作品感到好奇,真的那么好看吗?

作为一个资深影迷,一个DC小丑的忠实粉丝(连每篇文章结尾的动图,都取自《黑暗骑士》),我很遗憾的告诉你:我觉得不行,不止不行,而且传递的思想极其糟糕。

1

以下内容有剧透

考虑到大陆不能上映此片,很多朋友都看不到这部电影,我先简单描述下故事的大概内容吧:

这部长达122分钟的电影,主要讲一个叫亚瑟的年轻人,因为一系列的疯狂举动,让整个城市也陷入疯狂的故事。

这个年轻人,梦想做一名喜剧演员,平时以扮演小丑谋生。他得了一种动不动就大笑的病,和精神有问题的母亲相依为命,住在一个破公寓里,平时经常被欺负,一个典型的社会底层。

后因机缘巧合,穿着小丑工作服在地铁里误杀了3个纨绔子弟,被警方通缉。

这一举动,让很多对社会心怀不满的废青,哦不哥谭淳朴市民,开始带上小丑面具效仿他,越来越多的暴力和混乱在城市里发酵,最后整个城市崩溃。

一群面具小丑,打砸抢烧,彻夜狂欢。

总的来说,这就是一个社会边缘人物,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

因为自带精神病光环,因为是个边缘人,所以谁都别惹老子,惹老子的下场就是死。

如果把这样扭曲的小丑从整个故事背景剥离出来放置在当今社会上,那他的存在该有多么的可怕。

在6月,南昌红滩谷杀人事件震惊一时,三名女子正行走在人行道上,突然凶手从后面冲上来,对着受害人便是连捅数刀。

随后调查表示,这个人有精神病史,因为情感失败,找不到女朋友,觉得整个世界都在嫌弃他,于是他想报复社会,杀害女性。

这与电影的小丑,是不是感到有丝丝类似,同样是精神病,同样属于社会边缘人物,同样受到过一些坎坷。但是却毫不犹豫的举起屠刀挥向无辜的人。

这难道不就是在间接传递出一种:我弱我有理,我造反有理,我杀人有理的扭曲价值观。

导演托德·菲利普斯,曾将电影中的亚瑟定义为一个正在寻找身份的人,却错误地成为了一个象征,他真正的目标是让人开怀大笑,给世界带来快乐。

可是事物必有正反两面,想要成为一个“让世界快乐”的人,必然要做好“世界不会被你逗乐”的准备。很显然,他没做到,也难以接受成为一个“被世界嫌弃”的人。

这样心理承受能力比正常人还要低的人,真的是DC中的那一个超级反派吗?

2

“在1989年,想要制造一个小丑,需要把他扔进化学池,而在2019年,制造一个小丑,只要把他丢进社会。”

一个从社会中走出来的小丑,暴动的目的性不再纯粹,他的每一步行为都“有理有据”,他不同于《蝙蝠侠:黑暗骑士》里的小丑,是“疯癫”的代表,是“混乱的代表人”,他信奉人性本恶,所以他做的一切暴乱都是纯粹的,都是为了混乱而暴乱。

亚瑟版的小丑,不是为了制造混乱而去暴动,那么他想要的是什么,他的对立面是谁?他未来想要的是什么?

而那些盲目从众的暴徒们,行为更令人费解,他们所追捧的也许不是小丑本人,而是一个反抗符号,那么他们的无意义暴动,只是纯粹为了制造混乱,为了能在火舞中狂欢。

那么狂欢过后呢,他们什么都没得到,依然拿着微薄的薪水,过着底层人士的生活。

看到电影中暴徒们带上小丑的面具,在街道上张牙舞爪,以为自己在伸张正义,符合自由和民主,是民粹主义的觉醒。但其实,估计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看到这起哄的一幕幕,让我无不想到了豆瓣一个短评。

也许这个鼓掌可能源于欣赏,喜爱,但,也可能源于赞同。

这让人无不身心发寒。

3

记得香港黄之锋这个跳梁小丑吗?

一个有读写障碍,汉字不识几个,考试只考了19分的社会边缘青年。

因为一次次的示威活动中,表现突出,说话极端,被众多废青捧成了英雄。

因为在西方价值体系中,为自由和民主而战的,都是无所畏惧英雄般的存在。

有了领导,有了组织,废青们开始疯狂对这座本该繁荣和谐的城市大肆破坏。

袭警、扔砖块、纵火....

这些废青暴徒们,以为自己在为“民主”而战,弘扬真正的自由,可这只是对暴力的屈从。

当你问到他们想香港成为什么样子,暴的动机是什么?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他们只会目光呆滞,半天说不上一句话。

正如德国一名学者所说:他们毫无计划,毫不知道方向在哪里。

他们如同一只被远程操控的傀儡,没有主观意识,只听到舆论的蛊惑便愤然行暴。

以为冲在前头,便能成为西方主义上的“英雄”,实际上只是一只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缺乏主观判断,盲目跟风,制造暴乱,自以为很威风,其实很low。

小丑,成为了一个符号,是每个庸众们自怨自艾的放大版。

他们怨恨这个社会、这个制度、这个秩序,怨恨自己的出生、生活。

可他们的能力却无法改变这个现状。

唯有暴动?

可暴动之后,能带来些什么?金钱?地位?阶层晋升?

不,是为他们开放的监狱。

4

记得豆瓣上有一个五星评论:小丑是被福柯式社会所压迫和异化的芸芸众生,这个社会和我们的社会如出一辙,而我们就是小丑。

每个人都有部分小丑的经历,每个人都有说不出来的痛和经历。

但是,谁不是在崩溃的边缘强撑笑脸,谁不是在一边崩溃一边自愈,谁不是在万般苦难中坚挺度过?

百万粉丝网红李子柒,把生活过成了所有人羡慕的样子,可谁又能知道她背后的心酸历程:

从小父母离异,跟随父亲生活,奈何父亲早逝,6岁的时候,她曾经被继母拽着头发往水沟里按,经常被继母打得周身是伤。

后来回到奶奶家中生活,因为家中贫困,年仅15岁的她便外出打工,去夜场当过dj,去餐厅做过服务员,去商店当过销售,几乎最累的活她都干过。

当别的同龄人在上课、去游玩的时候,她却在洗碗、刷地、贩卖商品。

但她有怀恨社会,愤怒她的遭遇不公吗?

她没有,她依然对生活抱有期待,对周围人予以热情。

每个人都是小丑,但并非所有的小丑,都是暴力性解决问题。

那些只会责怪别人不是,指责社会不公、只会用暴力解决问题的人,最终只会沦为一个别人眼中真正的小丑。

5

这部片子至于为何能如此高分,有一位评论说道:不排除有对现状不满而给出报复性好评,然后众口一词把《小丑》捧上神坛,甚至将其带入影史供奉,这些对《小丑》欢呼的人和电影中的暴徒,本质并无区别。

这样的人,对于社会而言,是危险的,即使他们在现实中依然表现得如常人一般,但是他们内心暴动的种子,极其容易被点燃,经不起一丝煽风点火。

这样的人,大多数都是活在至暗时光里。

何为至暗时光?

至暗时光是因为受到挫折、打击而堕入一生中最灰暗痛苦的时光,这一段时间里他们会怀疑自我、摒弃社会、甚至出现反叛暴力的行为。

人的一生,是一条非线性曲线,受社会、周边、环境、自身等因素影响,它的走向也许是不断震荡、上下波动的曲线,也有可能是剧烈滑落又猛然起伏的曲线。

而也只有在至暗时光里,才能看出人与人的区别,有的人能从那段滑落到谷底的曲线中迎难而上,有的人却再也没有再度起伏。

2016年,斯坦福大学的行为心理学教授德韦克,总结了自己30多年的研究成果,提出的逻辑层次理论:

逻辑层次中的上一层,对下一层都有指导作用。

高层次上发生的改变,必将向下“辐射”,从而在低层次上产生相应改变。在低层次上发生的改变,有可能会影响到高层次,但不会必然发生。

当一个人身处“至暗时光”时,假如他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现有的“环境”上,就会愈发自怨自艾、难以自拔,甚至会做出一些可怕的行为。

就如片中小丑一样,他把自身的痛苦归于坏境,所以他的目光所到之处皆是苦难,他的内心已经认定:他的人生只能如此,所以这致使他无法从至暗时光中逃脱出来。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他们的“跌落谷底”的至暗时光。

有许多人都能从至暗时光走出来迎接光明,因为他们无视环境,而是把目光投射在最顶层的“愿景”中去,在混乱中不迷失自我。

不被周遭环境所牵累,不在乎周围的事物会给他们带来什么,而是在意现在的自己会给未来的自己带来什么。

所以,要想从至暗时光中走出来,就得把目光从“环境”转向“愿景”。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数不清的心酸和艰辛,也许至暗时光,占据了我们人生的一大半。

只有正视它的存在,才使我们历经沧桑后更好的生存。

文 | 毒哥&吴小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