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再煽动男女对立了,被营销号当猴耍还不自知,你傻不傻?

 毒鸡汤 2021-06-03

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今天,看到一个情感号号主的视频,视频的内容是讨论结婚是先办婚礼好,还是先领结婚证好

它的文案是这样的:

“如果你是女生,我建议你还是先办婚礼,这样你父母给你的嫁妆,以及男方给你的彩礼,还有婚礼上手的礼金,只要你把握在手中都属于你的婚前个人财产,和男方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这则视频下面有人评论,都是这些邪恶伎俩,让人心变得越来越坏。

看到这个评论,不禁让我“虎躯一震”,真是我见过最“垃圾”的文案。

之所以说这条文案垃圾,并不是为了显得我的文章很高端,而是因为它从道德、法律和后果的角度来看,都是垃圾。

1

道德

那究竟先办婚礼好,还是先领结婚证好?

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先界定一下,什么是“好”。

办婚礼和领证,都是两人结婚需要经过的过程。领证是在法律上形成夫妻关系。办婚礼是向周围人宣告,两个人成家作伴。

如果我的理解没问题的话,这里的“好”,代表着两个人的婚后生活越过越好,越来越幸福。

可是,上面提到的视频里,所谈的内容根本没有把握好这个方向。

这则视频无异于告诉女方,在结婚前就要算计好,如何离婚才能让自己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这样的婚姻,能好就见鬼了。

2

后果

这则文案中,它不仅谈的都是钱,还在宣传一种“方法”。

一种可以通过先办婚礼在领证的方式,来获取没有通过自身劳动所得的方法,换句话说,这是不是叫骗呢?

更可悲的是,被骗的对象是还包括这个女孩的父母、和祝福她结婚的亲朋,骗了他们,会心安理得么?

骗了他们,谁还会愿意接近你呢?

骗了他们,你要背负怎样的重担过好余生?

还是只要足够不要脸,凭本事骗到钱也能心安理得?

3

法律

能写出这样的文案的人,一定没有好好读过法律,或者说这个文案的作者,就是在欺负人们对于法条的不熟悉。

它的逻辑是,在法律承认双方婚姻关系之前,女方获得的彩礼就是她的个人财产了,男方没有任何处置的权力。

但是这则文案的作者太低估我国的法律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规定。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换句话说,不管你办没办婚礼,只要没领证,男方就有权力要求退还彩礼,法院也会予以支持。

4

流量

当我在某个短视频平台上,搜索“先办婚礼好还是先领结婚证好”的时候,我发现了更有意思的事情。

原来很多不同的账号,都做了相同的内容。

他们照搬了相同的文案,换上了不同的人来讲述,令我痛心的是,这一批账号中,律师号竟是大多数。还有人打出了“多学法律少吃亏”的SLOGAN。

我真的想问问,产出这样的内容,你是教别人少吃亏么?是在教别人如何害人吧?!

那么多的账号,运用相同的文案,一定是抄袭,这其中反应出来的问题,其实很可怕。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习惯通过网络来获取资讯、知识。

然而随着自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多人成为了内容制造者,内容领域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对于优质内容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什么是优质内容?

这不好下定义,但我认为,出现优质内容的前提,是内容创造者的三观要正。只有人正了,内容才会正。

就拿这条视频来看,她从女性的角度出发,看似是分享了知识,也取悦了女性用户群体,可点开评论区,我们不难发现,评论区大部分都是吐槽。

但是,那些抄袭同样文案的人,会看不到这些评论么?一定会的,但是他们还是照搬了同样的内容,为什么?难道他们没智商么?

我今天做一个大胆的猜测吧,其实这些相同视频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流量表现都还可以。

每一个都是10万左右的赞,至少都是几千条评论。这,就是这条文案的价值所在。

在自媒体领域,数据非常重要,我为什么不去给优质内容下定义,因为在部分内容制造者眼中,有的人认为点击量高的是优质内容,有人认为转化率高的优质内容。

而且,这些内容根本不怕被骂,因为骂得越狠,他们的“陷阱”收获越多。

虽然网络上喷子很多,但正义的人一定是多数的。所以当人们看到低劣内容的时候,很多人会忍不住进行吐槽。

好好想想,在我们在网络吐槽的时候,是不是打字速度都很快,有一种泄愤的感觉,这种感觉会让我们有一种“爽”的体验。

其实这类账号,就是运用了用户这样的心理,当你再度看到他们的劣质内容时,还会再次“爽”到,这对于他们的数据来说,都是正向体现。

5

反思

男人女人过去、现在、将来都不是敌人,怎么这几年就突然在网上火药味这么浓?

以拳师为首的各类节奏大师功不可没。

一两个煽动矛盾的号火了,就会有更多人效仿,发的人多了舆论效应就起来了。

而更可怕的,是大数据。

男女对立可以引发男女骂战,一轮轮博弈后,比正经的视频内容流量高得多,非常适合投放广告。

所以很多营销号有意无意的制造男女矛盾,以获得大数据算法的更多推荐。一群性别对立的傻吊,在留言区沉迷于互喷时,它们则在屏幕背后默默数钱。

几轮攻势下来,不讨厌男人的女人,不讨厌女人的男人,都被留言区的个别异性惹怒,进一步扩大了“男女对立专属流量”的目标受众数量,让相关视频获得更高的推荐,以及更高的广告费用,激发营销号制造更多相关内容的动力...

如今但凡有点流量的社交平台,在各位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全部都已充斥着这类恶臭内容了。

希望通过今天这篇文章,能让少部分人醒悟过来也好,别再做这种流量的帮凶了。

天天蝈男女拳的骂来骂去,你们得到了什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