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夫妻卖房到长江捡垃圾成榜样:“最美即最惨”式的宣传,该歇歇了

 毒鸡汤 2021-06-03

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1


昨天,我看到了一则明明暖心,但总令人有种莫名异样感的新闻。


《向上之路》是腾讯新闻出品的一个纪实真人秀节目,记录了正能量的普通人的故事,在上一期的节目中,他们采访了在长江收垃圾为生的陈景旭和孙红艳夫妻。


在长江回收垃圾的,陈氏夫妇不是独一家。

然而,节目组之所以特别关注陈氏夫妇,是因为他们和其他人不一样,十几年前,为了这份事业,他们卖掉唯一的住房,过起了以船为家的生活。

收垃圾,那是生计;卖房收垃圾,那是情怀,基于这种“逻辑”,人们给予陈氏夫妇特别的关注。

在节目中,演员郭晓冬还说:“保护长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义务,要是人群中能多一些像他们一样的人,那么不仅仅是长江,祖国的所有大好河川都会变得越来越干净。”

回收垃圾,保护环境,固然是充满正能量的事情,但这条新闻之所以令人感到异样,不是因为陈氏夫妇的行为本身,而是社会和媒体对他们的宣传方式。

没错,这又是一个“最美即最惨”的教科书式模板。

陈氏夫妇能为大局舍弃小家,思想境界固然是超凡脱俗,但我还是想先用俗人的眼光,来评估一下他们为了这份事业而作出的牺牲。

房子对中国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卖掉房子,意味着放弃了世俗定义的安稳生活,甚至一部分的社会属性。

别的不说,没了房子,户口怎么办?他们还是有孩子的人,孩子读书怎么办?孩子平日的生活起居又怎么办?这份工作如此辛苦且危险,万一有个长短,其他家人怎么办?

这些对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俗事,偏偏是喜欢“正能量”的人,最不屑于提及,甚至急于掩盖的事情。

节目只宣传他们为了收垃圾卖掉房子的事迹,但不想想,正常人但凡有选择,谁愿意卖掉房子?他们最后能作出这样的取舍,固然是高洁,但不也是下岗后生计所迫下的无奈之举吗?

因此,别指望“要是人群中多一点他们这样的人”了,他们的境界别人做不到,他们的境况别人也不想遇到。

对于这种事迹,人们做的不应该是歌颂他们的牺牲,而是反思怎样才能令他们别牺牲那么多。

以下才是对这种事例的正确宣传方式:敬佩他们的付出,也展现他们的无奈,让普通人反思自己的行为,少扔点垃圾,而不是掬一把廉价的同情泪,回头继续随手扔;

他们这么辛苦,反思一下怎样才能让政府听到这个群体的声音,给予他们更多的生活和安全保障,而不是让他们当又美又惨的“榜样”;

清理长江,应该是全中国的事,相比起让夫妻俩卖房搞环保,有更妥善有效的处理方式吗?

甚至可以思考一下十几年前,是什么导致他们最终作出卖房收垃圾的选择,对于下岗工人、弱势群体的保障,现在做得比以前更好了吗?

如此种种,才是一个真正有灵魂的宣传节目应该做的,而不是强行上价值,把人捧上神坛,美化他们的牺牲,甚至不惨一点,都没有卖点,当不上“好人”。

2


也许有人对我的想法不以为然:“人家也只是想宣传正能量嘛,别整天聊那么俗的。”

对此我想说的是:俗一点,怎么了?不脚踏实地,一味地仰望星空,早晚掉到坑里。

谁不是在这红尘俗世中活过来的,俗点还是不俗点,谁比谁高级?

陈氏夫妇的境界的确超凡脱俗,值得所有人尊敬;但节目是做给俗人看的,不应该对实际问题避而不谈,美化苦难,指望别人感动甚至效仿,那只会令普通人对“好人”更加敬而远之。

要我说,俗的内容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我国宣传正能量的传统,默认的就是“最美=最惨”,好人就不要指望有好报,只管无私奉献。

比如曾感动了一代人童年的丛飞。


曾经的我,也为丛飞的感人事迹哭得稀里哗啦,当年不但媒体大肆报道,连班会课,老师也给我们讲丛飞。

结果长大后才发现,丛飞的精神感人是不假,但丛飞的故事,本质上是白眼狼榨干好人最后一滴血的故事。

在患病之前,丛飞已经因为资助贫困学生而欠债17万,就连第一任妻子也离他而去。

患病之后,丛飞本就拮据的生活顿时陷入困境,然而,那些曾经接受他资助的人,不但没有关心、探望,还质疑丛飞“假好心”,甚至撒泼要钱。

有一个家长这样说:“你不是说要资助我孩子一直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还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

丛飞说:“我生病了,最近这几个月都没有演出,所以就没有寄钱了。”

对此,这个家长只说了一句:“那你什么时候病能治好?”

为了履行承诺,病重的丛飞最后将好心人捐给他治病的钱也捐了出去,只给自己留了三次化疗的费用。

这才是这个故事的真实面目,但对于这个故事的后半段,也是最发人深省的那部分,当年没有人告诉我们。

电影《芳华》里有这样一个片段:老实的“活雷锋”刘峰,在压抑许久之后,终于鼓起勇气向林丁丁表白,并拥抱了她一下,没想到,林丁丁不但没有感动,反而大哭,还检举了刘峰。

林丁丁并非一个敏感腼腆的人,至于为什么反应这么激烈,她在宿舍里说的一句话道出了真相:“谁都行,就他不行,谁叫他是活雷锋!”

和活雷锋谈恋爱,那不是恋爱,是“腐蚀”。


他是活雷锋,所以正常人的七情六欲、柴米油盐,在他那里就成了耻辱;

他是活雷锋,就必须只能像太阳那样发光发热,别人也就可以无条件地享受他的付出。

这也正是媒体宣传丛飞这种好人的宣传方式,好人必须吃苦,好人活该付出,一旦涉及世俗,就是不正能量。

可怕的不是正能量本身,而是这种有毒的宣传“正能量”的方式。

硬生生把一个个鲜活的人变成一张张脸谱,供在神坛,殊不知这种反人性的方式,只能令人更加确信“好人没好报”,最后得到的,只能是反效果。

3


好人做好事,只能不求回报,活该艰苦奋斗、两袖清风,用艰难的里子换取高洁的面子吗?

当然不是,正确的宣传正能量的方式,是让更多的好人得到好报,要用世俗的方式,而不是造神的方式,只可惜,太多的人不懂。

比如疫情期间,那令很多网友感到不适的“护士剃发”。


一口一个“最美护士”,当事人都哭了,还把人推到镜头前剃光头发,仿佛像男同胞那样留个板寸,都叫没有诚意。

结果呢,感动完了,领导一句“这个不急的”,就拒收了送给护士们的卫生用品。



这种现象出现,一是因为很多人对女性生理现象的偏见,二是“好人就应该多付出一点”。

真的,这不是正能量,是毒瘤。

钟南山院士,因为儿子一条爱马仕皮带和1200块的挂号费被质疑,杠精们像终于找着机会那样,“贪污”、“亲美”,说什么的都有。



就事论事,就他这种级别的专家,就他在非典和新冠疫情中作出的贡献,不要说爱马仕皮带了,就算全国人民一人送1块钱,令他直接变成亿万富翁,他都受得起。

杠精们眼红的,并非真的就是皮带和出诊费,而是一个“悬壶济世、朴实无华”的英雄形象,一旦英雄得到回报,一旦英雄过得很好,他们就抓心挠肝,跳着脚把人推入粪坑。

因此,我真心希望那种一贯的、反人性的“正能量”宣传能够少一点,不要再美化苦难、神化好人了。而是要告诉大众:好人做好事的时候不图回报,但好人,就是会得到好报。

要是好人最后只能过得悲惨,我们不应该感动,而是感到羞愧才对。

我们爱的,是有血有肉的好人,不是被刻画成标签的好人,不要再说无私奉献了,人活着,就有私。

他们付出,是情分,我们回报,是本分。

文 | 毒哥&玉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