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V因侮辱先烈被刑拘:“辣笔小球”变“辣笔小囚”

 毒鸡汤 2021-06-03

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1


这几天,网络世界发生了一件大事情:一名网名为“辣笔小球”的前记者、公知、微博大V,因为在网上发布侮辱先烈的内容,被警方刑拘。


这一判罚,一下子把舆论炸开了锅,毕竟,“公知”时代离我们真的不远。

00后的年轻人可能没什么印象,但80后、90后们,应该都知道那个古早的网络年代里,“公知”都是怎么以侮辱先烈、哗众取宠为卖点的。

什么蛋炒饭、单面烧烤、堵枪眼是因为摔倒等等,具体不展开了,放在今天,都是妥妥的能引起众怒的内容,在当时却非常卖座,甚至连大媒体、大商家等,都为这些伪公知撑腰叫好。

2015年,加多宝因用侮辱先烈的内容恶意营销,被官媒点名批评

伪公知们的中心思想就一个:丑化英雄。

比如把先烈们的自我牺牲写成“意外”、把很多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写成“阴谋论”等等,在那些年,非常猖狂。

而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这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才发现,原来真实的世界也不是“公知”们说的那样的,中国有很多地方原来早就走在了世界前列,而他们口中的发达国家,也没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强,尤其一场疫情,把伪公知们的双标和尬黑本质暴露得渣都不剩。

于是,人们不爱听阴谋论了,伪公知慢慢失去了市场,但是,他们也不会就此消失,而是下沉到了各个社交平台,借着一些出位言论,专门收割历史没学好的愤青和涉世未深的年轻人。通过营销,他们也获得了一个新的身份:大V。

这类大V的特性也非常明显:刷屏频率高,句句不离政治,反一切传统,言论偏激。“公知”好歹还会编造证据,但这类大V不用,满嘴喷粪,能吸引流量就行。

比如这次出事的辣笔小球,曾标榜的身份就有法学硕士、记者、文化公司股东、微博大V,单看身份,妥妥的就是一个精英分子、文化公知。

而他这次出事,也是和微博中的口不择言、哗众取宠有关,确切来说,就是咎由自取。

2月19日,官媒发布了关于去年中印边境冲突的细节报道,并对事件中的英雄和烈士进行了表彰,然而,辣笔小球在转发时,公然对英雄进行诋毁。


在另外一则微博中,他也发布了类似的内容,在没有任何证据,纯靠猜测的情况下,内涵官方隐瞒死亡人数,真实战斗力还不如印度。


他的这番言论,一看就是古墓派公知体了。

这些年来国内政治比较太平,伪公知们炒来炒去,都是些陈年冷饭,没啥吸引力,因此如今一有什么新的事件,他们就一拥而上,各种尬吹尬黑,印度也能被他们吹上天,不是说我瞧不起印度,但也好歹尊重一下客观事实好吗?

然而,他算错了一件事,就是网民们的反应。现在的网民,早就不是伪公知们说啥就信啥的小白了,而他那套颠倒黑白、诋毁英雄的操作,也彻底激怒了大众,收获了无数举报。

不久后,官媒们纷纷下场点名,狠狠打了辣笔小球的脸,看得围观群众一个爽。



几个小时后,微博平台对辣笔小球作出了禁言一年的处理,大概是如此轻的判罚,引起网友众怒,随后改为直接封号。

与此同时,警方接到了群众的举报,以寻衅滋事罪将辣笔小球本尊:仇子明拘捕。


一番多维打击堪称行云流水,辣笔小球上午还在微博公然喷粪,下午就被警方拘了。
而在消息传出来后,人们查找有关仇子明的信息,才发现他是个诽谤污蔑的老手,被拘真的不冤。


以往公知们造谣污蔑先烈,最多是被民事处罚,这回警方的雷霆手段,其实直接向公众传递了一个信息:时代已经变了,这些年来,不断加强的网络监管,以及不断完善的对英烈的法律保护,就是用来对付这些伪公知的。

言论自由是一回事,罔顾事实造谣喷粪,却是另一回事,不要以为隔着个屏幕,就能为所欲为,否则,就算名衔再多,也只是一个令人生厌的24K纯键盘侠而已。

2


公知时代终于过去了,对着网络环境来说,的确是一件好事。

然而,不是说刑拘了一个大V,网络世界就从此安静了,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还有很多责任,远远没来得及厘清。

最显著的,就是平台的责任。

有一说一,伪公知们能够长期肆无忌惮,蹦跶了这么多年,和平台的纵容有很大的关系。

最早期的伪公知大多集中在纸媒,比如南都、三联,后来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兴起,就移步到博客,再后来就是微博、知乎、网易等,只要认真一搜,就能看到他们的日常尬黑,有的不要说逻辑了,就连措辞也是粗鄙不堪,比一般人都脏多了。

然而,就因为挂着“公知”这个头衔,平台不但不限制他们,甚至经常为他们引流。

这次的辣笔小球事件,微博虽然封禁了他的账号,但也免不了被大家质疑。首先,大家从上文也看到,辣笔小球可是个造谣的老手了,蹦跶了这么多年,微博也没有把他怎么样,这次处理了他,大概率只是因为官方较真了,微博看情势不对,才赶紧出来表个态。

而且,微博的这个处理方式,也非常耐人寻味,禁言、封号,看似雷厉风行,但仔细琢磨一下,不失为一种息事宁人的手段。

也亏得这次警方出手得快,要是出手慢一些,正准备把人带走,却发现账号已经被封了,全部违法的内容、评论,以及过往的历史记录,全部都已经死无对证,难道要靠过往的网友截图来抓人?

虽然从技术层面来说,警方可以找微博调后台数据,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可以说明,微博平台和警方的配合并不好。

网友向微博举报,其实是希望微博帮忙处理,以儆效尤,但是微博本身,显然还是以维护平台利益为主,不报警就算了,还在客观上成为包庇的帮凶。

这类的事件,在微博上非常普遍,出了事,微博要不装聋作哑,要不封禁账号了事,感觉比较敷衍。

比如这一位网友,短短一个小时之内,完成了心态的“转变”,第二条的内容还直接是复制的,论性质,不比辣笔小球好,然而微博平台没有对他进行任何处理,大概,是因为官媒没有下场吧。




还有这一位,言论极端,直接污蔑了全体的战士和英雄,在网友的曝光和投诉下,微博才出面封禁了它的账号,然而,没有报警,也没有回应网友们关于报警的请求。




由此可见,官方光处理出格的网友、大V,是远远不够的,最关键的是“擒贼先擒王”,给微博等网络平台下紧箍咒,制定行业认可的流程,比如说遇到明显污蔑先烈的,平台应该怎么做。

不说事无大小都要向警方报告吧,最起码也不能置之不理,或者给警方帮倒忙。

从法律上来说,平台同样要为用户的言论负责。

因此,要是平台监管不到位,官方也一样可以追究平台的责任,这样,才能保证那些坐享大数据和引流、封杀大权的互联网平台,不会成为放纵不法言论的毒巢。

毕竟资本是不会讲什么道德的,要是没有法律的施压,只会不断倒向利益而已。如此说来,规范平台的责任,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


最后,不得不说一句,时代是真的变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些年的“公知”们,是多么的大行其道,在某些平台甚至还有专栏、版面,每天开口闭口就是民国、外国、人权、自由,把年轻人唬得一愣一愣的。

虽然不能说他们说的东西100%是错的,但也的确有太多颠倒黑白的地方,还有很多是收钱办事,本质非常恶臭。

公知的式微,本质上就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人见识的增长,网民不再是小白了,自由和分寸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明确。

相信也有很多小伙伴感觉到,近些年来,“实锤”的存在感越来越强,网络发言的大致标准就是,你说什么都可以,但一,措辞、逻辑要理性,不能偏激无脑喷,二,必须要有清晰有力的证据,否则,就等着网友们来锤你吧。

再加上各种法律的完善,以及官方对违法者的雷霆手段,这其实是对所有网友以及网络平台的一个警示:随便尬喷就能成为“公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且,互联网再也不是法外之地,再乱说话,可以犯法的。

毕竟,对面的灯塔国,(前)总统乱说话,也会被封禁和弹劾,绝对的自由从来都不存在,都这么大个人了,如果连好好说话的道理都不懂,那我只能赠你一个字:该。


文 | 毒哥&玉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