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教育变成交易:女学生为保研参加支教,背地里却在骂学生傻X

 毒鸡汤 2021-06-03
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1

最近,一名网名为@小刘非常爱学习 的女大学生,成为了“名人”,原因是,她在网上经常晒出支教过程中的照片、作业、试卷等等,并附上不雅文字,称当地学生为“笨蛋”、“傻X”。


女大学生引发众怒,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第一,支教老师也是老师,但她的行为,明显并不符合人们心目中对老师的期待。

所有人小时候都当过学生,也明白,哪里都会有调皮、不懂事的熊孩子,老师教着教着会生气也是很正常的。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有耐心、不迁怒,是老师的基本职业道德,如果她没有这个理想和能力,为什么又要揽老师这个瓷器活?

第二,支教这东西,本来就不是强制性的,如果她真的对她口中的“贫困山区”、“傻X学生”意见这么大,为什么一开始自愿选择来这个地方支教?又为什么不干脆中途走人?

随着女大学生的真实身份曝光,支教背后的动机也被找出来了:支教,是为了保研。

这名女大学生,是大连理工大学的一名本科毕业生,出事之前的身份,是大连理工大学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云南服务队的成员。

据称,她本科期间的履历十分漂亮,曾获优秀毕业生、团员标兵、优秀团干部、优秀青年志愿者等多项称号。

而刚好,大连理工大学,有一个“支教保研”的政策,大意就是,符合学校要求的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支教活动(通常为期一年),来获得相应的加分,从而获得保研的资格。

于是,这名履历优秀的女大学生,为了自己的光明前途,几乎是想也没想,就去了。

于是,就有了下面的一幕幕。

抓住了一个上课吃辣条的学生,称其“笨蛋”、“智力不健全”。(说实话这种行为当过学生的都做过吧)


因为整理报名表而耽误了洗澡时间,怨气极大,“傻X”一词霸了满屏,包括用来形容学生们。


还有变着法子说学生又差又笨的,更绝的是,自己因为学生满意度太低而被领导约谈,不但没有反思,反而认为学生不喜欢自己,那就是他们的问题。



如此种种,不一一赘述了,人们可以说她只是在网上口不择言了一点,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看出她的基本态度:厌恶、傲慢。

这样的人,能在现实中当一名及格的老师(哪怕伪装得好一点),我还真不信。

不仅如此,在她的一些发言之中,还能看出有十分明显的地域歧视倾向。



就算她还没支教的时候没想到学生那么难管吧,但连那个地方都这么厌恶,都还要“屈尊降贵”去支教,那么,唯一的驱动力,就是利益了。

冲着保研名额去的支教,去到却还要骂骂咧咧,嫌弃别人配不上她的高贵,一个“又当又立”送给她,不用谢。

女学生的行为无需多讲,肯定是要批判的,事实上,在事件曝光之后,大连理工大学回应,已经撤销了她的保研资格,而据知情人透露,她现在的感受是“十分后悔”。


后悔吗?后悔那就对了,年轻人,这就是社会给你的第一课:人做的每一件事,都会带来相应的后果和责任。

收好了,一个能记一辈子的教训,说不定,比保研资格更加可贵。

2

当然了,这件事当中,除了批判当事女大学生之外,还有一些更值得大家思考的地方:支教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我并不是否认全部的支教,那些真正的甘愿放弃自身利益,而投身到偏远地区的支教事业的老师,是非常伟大且可敬的。

但问题就在于,真正为理想而支教的人,实在是太少了,现在的支教,多的不是牺牲利益,而是冲着刚需和利益而去的。

就现在常见的那种,去偏远地区一年半载的支教,就连师范生,也不是自愿去的,只是没办法,其他非师范生,就更不用说了,多数都是为了利益。

而这种支教,能给当地的学校和学生带来什么作用?啥作用都没有。

参加支教的大学生,说好听点,就是“有活力,掌握最新的先进教学方法”,按照预设,就是大学生为山区带去先进的教育理念,山区学校和学生为大学生提供教育经验,双赢。

但实际上,呵呵。

大学生,说白了就是一群完全没经过社会毒打的小白,教育理念全靠空想,但面对真实的教育情景,尤其是一群生活方式、思维都和自己完全不一样的学生时,就傻眼了。

面对学生手忙脚乱,完全不知道处理课堂危机的、随随便便就被气得破口大骂或偷偷流泪的、对着山区孩子说现代艺术,弄得孩子纷纷欲睡的、放不下高姿态,背地里骂学生废物的,真的,比比皆是。

因此,一般情况下,支教老师也就跟着正式老师打打下手,搬张椅子在课室后面听课,或者帮忙看自习和批改作业,作用跟个吉祥物差不多,最大的优势,大概就是年轻、亲和力强了,但凭借这个就能当好老师,无异于痴人说梦。

更何况,哪怕真的教得好,那又怎么样呢?

支教老师一年半载就回去了,学生们好不容易有了感情,就要说再见。真的,每当看到孩子依依不舍告别的时候,有点良心的支教老师,内心都是愧疚的。

因为我们心里清楚,自己为孩子建立了一个美好的幻想,又亲自打碎了它。

越是偏远地区的孩子,内心其实越希望关爱和改变,平日里的教育如此糟糕,好不容易来批支教老师,带来了许多先进玩意儿和理念,让他们一度以为,自己真的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离梦想中的城市越来越近了。

结果,故事结束得猝不及防,孩子们这时才发现,自己其实只是支教老师“任务”中的一个工具人,连挽留的机会都没有。

那能怎么办?只能抱着支教老师哗哗大哭,说声:“老师,以后记得来看我们。”

但实际上,真的回去看孩子的有多少呢?

支教大学生和山区孩子,本就不是一路人,说白了,是我们这些高高在上的城市人,介入了他们的生活,利用了他们,还恬着脸将这种利用称为“支援”。

因此,支教的本质,其实是傲慢。

自以为派几个城市来的大学生过去,就是帮助,甚至连这些大学生有没有能力和品行,都毫不在乎;而山区学校和孩子,连选择权都没有,只能被动接受,还得“与有荣焉”,没有人问他们喜不喜欢,想不想接受,面对一茬又一茬走过场的支教老师,又是什么心情。

最糟糕的就是,这种利益本质满满的支教,还在高校中大行其道,成为高校赚虚名,以及学生谋利益的工具。
3

对于当今这种支教成风的现象,其实我也是很不理解的。

要是师范生支教,那也算了,毕竟当老师不同别的,总要熬点经验,但非师范生去支教,不但是没必要,而且隐患十分大,一来毫无技能,二来毫无教育理想,就是把支教当成了熬工时换加分的工具,去到大概率就是瞎搞。

像这次爆雷的女大学生,跟她一样的人,难道少吗?只是别人不敢在社会媒体上明说,或者还没有被爆出来而已。

但说到底,逐利是人的天性,问题本质不在这些学生,而是,将支教变成“利”的高校们。

现在,在支教上做文章的高校实在太多了,小则各种实践活动,一到假期,安排大大小小的下乡活动,闹得山区孩子放假也要给支教老师捧人场;

大则诸如“支教保研”这类的,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加分政策,直接将支教变成敲门砖。读研究生,跟支教有什么关系?

本质还是贪图那个“为山区教育做贡献”的虚名,仗着有制定规则的权力,对大学生和山区学校大加忽悠。

有一说一,与其把明明不想支教的学生忽悠去山区,浪费一年青春,结果还不讨好,还不如为山区做点实事,捐点学习用品,帮忙修缮学校、添加器材,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为山区教育做贡献。

钱能解决的事情,就别折腾了,好吗?

4

支教是好事,但和利益挂钩的支教,并不是。

支教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志愿,是一项非常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工作。

支教需要的,并不是规模有多大、名头有多好听,而是一群真正有热情、甘愿付出的青年,这也注定了,支教本身,肯定是小众的,真正的支教老师,是名副其实的先驱者。

一旦支教和利益挂钩,变得熙熙攘攘,那就已经变味了,太多的人为了加分、为了名衔、为了补贴、为了更好的工作机会而参加支教,就是没有人,真的是为了教育。

因此,最重要的,其实就是要让各大高校,能从这件事中反思起来,取消那些不必要的支教活动,真想去的,无条件支持,但本就无心的,就别折腾。

肯定有人说,要是真这样,就没有人去支教了。

如果真的没有,那就没有吧,没那么“热闹”,反而双方都省心,如今支教是够多了,但山区的孩子真正能收益的,又有多少呢?

何况,山区的教育问题,本就不是支教能解决的,最关键的,其实是经济发展,只有当经济发展起来了,待遇提高了,自然就能吸引优秀的老师,实现真正的提高。

与其高高在上,年年都要往山区学校那里插一脚,安排些名不副实的支教,还不如别去打扰他们,而是帮忙制造发展机会,让孩子们生活过得更好,安安心心学习。

如此浅显的道理,自诩见多识广的城市人,怎么还学不会呢?


文 | 毒哥&玉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