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疹

 xqjhr 2021-06-03
概述: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
是否医保:是
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
临床症状:皮损以红斑、丘疹、丘疱疹为主,瘙痒剧烈。
危害:湿疹可伴有瘙痒,夜间影响睡眠,影响生活质量。
并发症:继发感染等。
检查:真菌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血常规检查、变应源检测、生化检查。
诊断:病史、皮损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和易反复发作的特点是诊断的主要方法。
治疗原则:控制症状,寻找病因。
治愈性:治疗好转后仍易反复发作,难根治。
饮食建议:适当补充维生素,多喝水补充水分,避免辛辣食物,少喝酒。
重要提醒:湿疹病因复杂,且临床形态和部位各有特点,故用药因人而异。此外,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切忌乱用药。

病因
流行病学
小儿皮肤科常见病,我国患病率约为7.5%。

病因
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内部因素 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肠寄生虫病、内分泌功能失调、感染、神经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
2.外部因素 如食物(鱼、虾、牛肉、羊肉等)、吸入物(花粉、屋尘螨等)、环境变化(炎热、干燥等)、动物毛皮、各种化学物质(化妆品、合成纤维等)等。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皮损初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逐渐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抓破后呈明显的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边缘不清。

其他症状
病程不规则,呈反复发作,瘙痒剧烈。

诊断依据
主要根据病史、皮疹形态及病程。一般湿疹的皮损为多形性,以红斑、丘疹、丘疱疹为主,皮疹中央明显,逐渐向周围散开,境界不清,弥漫性,有渗出倾向,慢性者则有浸润肥厚。病程不规则,呈反复发作,瘙痒剧烈。

治疗
治疗方针
控制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对症治疗
寻找可能诱因,如工作环境、生活习惯、饮食、嗜好、思想情绪等,以及有无慢性病灶和内脏器官疾病。

药物治疗
1.内用疗法:选用抗组胺药止痒,必要时两种配合或交替使用。泛发性湿疹可口服或注射糖皮质激素,但不宜长期使用。
2.外用疗法:根据皮损情况选用适当剂型和药物。急性湿疹局部生理盐水、3%硼酸或1:2000~1:10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湿敷,炉甘石洗剂收敛、保护。亚急性、慢性湿疹应用合适的糖皮质激素霜剂、焦油类制剂或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匹美莫司软膏。继发感染者加抗生素制剂。

预后情况
治疗好转后仍易反复发作。

护理

日常护理
1.冬季洗澡不要太勤,每周1到2次;
2.洗澡水不要太热,一般保持在40摄氏度;
3.少用碱性大的肥皂等清洁用品,少搓澡;
4.保持房间的温度与湿度。

饮食调理
1.适当补充维生素,多吃胡萝卜、绿叶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品。
2.避免食用一些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浓茶、咖啡、酒类及其他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鱼、虾等海味。

其他注意
少接触化学成分用品,如肥皂、洗衣粉、洗涤精等。


湿疹

又称:漏瘤湿癣、湿疮
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

概述
湿疹是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有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
主要表现为皮疹,伴明显瘙痒
发病可能是多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定义
湿疹是病因不确定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

分类
根据发病过程和临床表现分类

急性湿疹:从出现症状到完全发作时间短暂。表现为丘疹、丘疱疹,搔抓后有渗出或糜烂面。
亚急性湿疹:由急性发展而来,多与急性期治疗不当或由急性期直接发展而来,表现为丘疹、鳞屑和结痂。
慢性湿疹:可因亚急性发展而来,也可因持续性的轻微刺激直接发展成慢性湿疹。皮损肥厚,可有苔藓样变。

按累及部位分类
局限性湿疹:仅发生在特定部位的湿疹,以部位命名,如手部湿疹、女阴湿疹、乳房湿疹等。
泛发性湿疹:皮损泛发或散发于全身多个部位,如钱币性湿疹、自身敏感性湿疹、乏脂性湿疹(又称干性湿疹)、婴儿湿疹等。
发病情况: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病,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美国为10.7%。

病因
致病原因:湿疹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有关。

外部因素
以下外部因素可能会诱发或加重本病。
食物最常见,如小麦、花生、大豆、坚果类、芒果、牛奶、鸡蛋、鱼虾、蟹贝等。
吸入物如花粉、粉尘、尘螨、动物皮毛等。
微生物如真菌、细菌等。
环境长期处于炎热、干燥或潮湿的环境中。
          长期接触动物皮毛,如猫、狗。
化学物质使用或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化妆品、肥皂及合成纤维等。
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等。

内部因素
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慢性感染(如慢性胆囊炎、扁桃体炎、肠道寄生虫病等)、小腿静脉曲张等会增加本病的发生风险。
内分泌及代谢改变如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等。
神经精神因素如抑郁、忧愁、惊恐等情绪,过度精神紧张、失眠、过度劳累等,会增加本病的发生风险。
遗传因素亲属中有患本病者,患湿疹的风险较高。

症状
急性湿疹好发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严重者可弥漫全身,常对称分布。
红斑;
丘疹:如小米样的皮疹;
丘疱疹:丘疹顶端有小水疱;
水疱:严重时出现,可成片出现;
糜烂:因搔抓导致皮肤破溃,破溃部位会有液体渗出;
瘙痒:瘙痒剧烈,多难以忍受。

亚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炎症减轻或不适当处理后,可发展为亚急性湿疹。
丘疹、丘疱疹:颜色为暗红色,较急性湿疹数量少。皮疹上可有鳞屑。
瘙痒:瘙痒剧烈。

慢性湿疹
可由急性湿疹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来,也可一开始就出现慢性湿疹。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处,多对称分布。
红斑:颜色为暗红色。红斑上可出现丘疹、抓痕、鳞屑。
苔藓样变:由红斑发展而来,表现为皮肤增厚、粗糙、纹理加深且增宽。
皮肤色素改变:色素沉着或减退。
瘙痒:明显瘙痒,常呈阵发性。

特殊类型的湿疹

手部湿疹多数起病缓慢,表现为手部干燥暗红斑,局部浸润肥厚,边缘较清楚,冬季常形成裂隙。
汗疱疹属于湿疹的特殊类型。
好发于掌跖和指(趾)侧缘。
皮损为深在的针尖至粟粒大小水疱,内含清澈或浑浊浆液,干涸后形成脱屑,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或烧灼感。
乳房湿疹多见于哺乳期女性。
表现为乳头、乳晕、乳房暗红斑,其上有丘疹和丘疱疹,边界不清楚,可伴糜烂、渗出和裂隙,可单侧或对称发病,瘙痒明显,发生裂隙时可出现疼痛。
仅发生于乳头者称为乳头湿疹。
外阴、阴囊和肛门湿疹局部瘙痒剧烈,常因过度搔抓、热水烫洗而呈红肿、渗出、糜烂,长期反复发作可慢性化,表现为局部皮肤苔藓样变。
钱币状湿疹好发于四肢。
皮损为密集小丘疹和丘疱疹融合成的圆形或类圆形钱币状斑片,边界清楚,直径为1~3厘米。
急性期红肿、渗出明显,慢性期皮损肥厚、色素增加,表面覆有干燥鳞屑,自觉剧烈瘙痒。
自身敏感性皮炎是指在某种皮肤病变基础上,由于处理不当(过度搔抓、外用药物刺激等)或继发感染、理化因素刺激,引发免疫反应而产生更广泛的皮肤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为原有的局限性湿疹样病变加重,随后在病变附近或远隔部位皮肤(以四肢为主,其次为躯干及面部)发生多数散在或群集的小丘疹、丘疱疹、水疱等,7~10日内可泛发全身,皮损可互相融合,皮损多对称分布。瘙痒剧烈。
感染性湿疹样皮炎属于自身敏感性皮炎的特殊类型。
常见于有较多分泌物的溃疡、窦道、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腹腔造瘘开口周围皮肤。
初发时病灶周围皮肤潮红,继而出现丘疹、水疱、糜烂。瘙痒剧烈,局部淋巴结可肿大并有压痛。

并发症
感染:湿疹并发感染时可出现皮肤红肿,形成脓疱、脓痂,皮肤疼痛,发热等症状。
需要就医的情况
皮肤出现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等,建议及时就医。
反复出现皮肤瘙痒、疼痛、红肿等,建议及时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性病科。

就诊准备
医生可能会问哪些问题
发病年龄是多少?
开始出现的症状是什么?病情如何进展?
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是多久?
什么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生活习惯如何?是否有紧张焦虑的情绪?
平时对什么物质过敏吗?
是否患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及慢性疾病?
家族中是否有人出现类似表现?
是否进行过检查?检查结果怎么样?
用过什么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如何?
你可以咨询医生的问题
湿疹的病因有哪些?
湿疹的危害有哪些?
如何缓解症状?
药物不良反应有哪些?
还有什么治疗方法?
如何预防感染?
需要做哪些检查?
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是否需要复查?多久复查一次?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经常处于炎热、潮湿的环境。
食用了可能会过敏的食物。
个人卫生较差。
经常用肥皂或过热的水清洗皮肤。
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等疾病。
经常紧张、焦虑,或者压力过大。
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湿疹。
症状
症状:有皮肤红斑、丘疹、丘疱疹等表现,伴有瘙痒。
体征:皮肤检查可发现局部出现异常分泌物、局部发红,触摸时可有疼痛感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免疫学检查:可明确过敏原。
组织病理学检查
可检查病变部位的组织情况,以及病变的严重程度,是诊断的金标准,可以确立诊断,除外其他疾病。
病原学检查
对病变局部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等,以排除其他疾病。
鉴别诊断
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湿疹需要与不同的皮肤病鉴别,主要区别在于病因和皮损特点,很难自行鉴别,需要医生进行鉴别诊断。
接触性皮炎
相似点:都可有局部皮疹、瘙痒。
不同点:接触性皮炎与局部接触某些物质有关,皮疹局限于接触部位,当去除这些物质后,症状可逐渐消失。
神经性皮炎
相似点:都可有局部皮肤病变、瘙痒。
不同点:神经性皮炎与精神神经刺激有密切关系,且多以瘙痒为首发症状。
湿疹样癌
相似点:都可有局部皮疹、皮肤糜烂、瘙痒等。
不同点:湿疹样癌是恶性肿瘤性疾病,组织病理学检查可鉴别。
浅部真菌病(癣)
相似点:都可有局部皮疹、瘙痒。
不同点:浅部真菌病由真菌感染引起,病损皮肤真菌培养为阳性,还可能会出现其他部位感染的情况。
湿疹样型药疹
相似点:都可有类似的皮疹、瘙痒等表现。
不同点:湿疹样型药疹与接触或外用某些药物有关,停用致敏药物后可快速好转。

治疗
治疗目的
去除病因或诱因,控制症状,减少或预防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改善饮食:调节饮食,避免辛辣刺激、过敏的食物。
改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注意个人卫生,穿着舒适、透气的衣物。
改善环境:远离炎热、潮湿的环境,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
避免不当行为:避免搔抓。
积极治疗其他疾病:积极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等已患疾病。
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
局部清洁
用于急性湿疹分泌物较多时,可以清洁局部的皮肤和黏膜。
常用硼酸溶液、依沙吖啶溶液、高锰酸钾溶液、间苯二酚溶液等。
抑制炎症
用于治疗急性湿疹无分泌物或分泌物较少时,以及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
可以抑制局部的炎症反应,缓解症状,促进恢复。
常用糖皮质激素霜剂、软膏、硬膏、涂膜剂、油剂等,或局部封包。
改善症状
可以缓解瘙痒等症状。
常用氧化锌洗剂、霜剂,炉甘石洗剂、搽剂等。
抗感染
用于防止和控制继发性感染。
常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可减少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
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
内服药物
抗组胺药
缓解瘙痒症状。
常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可单用或联合应用。
注意部分人可能有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反应,可在睡前服用。
糖皮质激素
用于病情严重时缓解症状,迅速消炎、止痒。
常用药物有泼尼松等。
用药后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应按照医生要求用药,不要自行增减量,应定期复查。
中成药
须在专业中医医师指导下使用,主要用于缓解瘙痒。
口服药:可用金蝉止痒胶囊、百癣夏塔热片、八宝五胆药墨、润燥止痒胶囊等。
外用药:可用复方黄柏液涂剂、皮肤康洗液、除湿止痒软膏、冰黄肤乐软膏、七参连湿疹膏等。
物理治疗
对于慢性顽固性湿疹,可采取紫外线疗法,具有较好的疗效。

预后
治愈情况
部分湿疹在去除病因后可自愈。
大部分湿疹可通过及时治疗痊愈,但易复发。
有些湿疹不能治愈,只能通过治疗缓解症状。
危害性
影响美观:皮疹及治疗后的色素沉着或瘢痕会影响美观。
瘙痒:湿疹可伴有瘙痒,夜间影响睡眠,影响生活质量。
瘙痒会引起过度搔抓,导致皮肤破溃出血,增加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的风险,加重病情。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营养充足
应做到食物种类多样化,平衡膳食。
清淡饮食,少盐少糖,多吃蔬菜、水果,并用部分全谷物替代主食。
多饮水,健康成人应保证每日1500毫升以上,保证大便通畅。
调整饮食顺序,先蔬菜,再谷物,最后吃肉,控制红肉类的摄入。
避免不当的食物或饮料
避免生姜、生蒜、生葱、辣椒、芥末、咖喱等食物或调味品。
避免煎炸、刺激类食品,如油条、炸鸡、麻辣火锅等。
避免浓茶、咖啡、酒等饮品。
避免含糖量较高的食物或饮料,如点心、可乐等。
避免易过敏的食物
尽量少吃鱼、虾、蟹等易过敏的食物。
避免食用来源不明或不常食用的食物。
避免食用明确过敏的食物。

改善生活习惯
注意个人卫生
至少隔天洗一次澡,保持皮肤清洁。
清洗时水温控制在35~37℃,与身体温度相当。避免水温过烫。
清洗时使用温和的沐浴露等,避免使用肥皂等清洗。
适量运动
避免久坐。
可选择快走、慢跑、游泳、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等。
每周运动时间不少于150分钟,每日不少于30分钟。
运动后及时洗澡,更换衣物。
注意着装
穿着纯棉等材质的衣物,避免穿化纤材质衣物,以减少对皮肤刺激。
穿着透气性较好的衣物。
改善环境
远离炎热、潮湿的环境。
室内可通过空调改善温度和湿度,必要时开窗通风。
选择舒适且透气的床单、被子等用品,并定期清洗,清洗后在阳光下晾晒。
保证作息规律
按时睡觉,避免熬夜。
避免过度劳累。
心理支持
避免紧张、焦虑等情绪,避免压力过大。
可通过适量运动、听舒缓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
合理止痒
可通过冰敷等方式缓解瘙痒。
避免搔抓瘙痒的部位。
其他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按照医生规定的时间定期复查。
如症状加重或产生新的症状,应及时就诊。
预防
改善环境
定期清洁环境卫生,减少环境中的灰尘、花粉等。
避免家养宠物,避免接触动物皮毛。
调整饮食
避免容易致敏的食物,如小麦、花生、大豆、坚果类、芒果、牛奶、鸡蛋、鱼虾、蟹贝等。
对于明确不过敏的食物,可常规、多样化地食用,做到膳食平衡。
日常防护
注意防晒。
春秋季节外出注意佩戴口罩,防止吸入花粉。
春秋季避免到公园或森林等致敏物质多的地方游玩。
避免刺激
少接触化学成分用品,如化妆品、肥皂、洗衣粉、洗洁精及合成纤维等。
避免热水烫洗皮肤。
调节情绪
生活中,合理调节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抑郁、焦虑、过度精神紧张等。
积极治疗原发病
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等,应积极治疗。

参考文献
[1] 张学军,郑捷. 皮肤性病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方洪元,邢卫斌,张秉新. 实用皮肤性病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3] 王蕾,蒋红. 实用皮肤病护理[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4] 李斌,陈达灿.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M]. 3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5]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 湿疹诊疗指南(2011年)[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01):5-6.
[6] 余传隆,黄正明,修成娟,等.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化学药卷[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7]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8] 王蕾,蒋红. 实用皮肤病护理[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9]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10] 杨月欣,葛可佑. 中国营养科学全书[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https://www.baidu.com/bh/dict/ydxx_7966342463657812805?tab=%E6%A6%82%E8%BF%B0&title=%E6%B9%BF%E7%96%B9&contentid=ydxx_7966342463657812805&sf_ref=dict_home&from=dicta

湿疹

湿疹是一种炎症性皮肤病。湿疹病因不明,可能与多种身体内部因素有关,一些外部因素会诱发或加重病情。湿疹表现为对称分布的丘疹、丘疱疹、小水疱,皮疹界限不清楚,常伴明显瘙痒。湿疹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湿疹的治疗是为了缓解症状,消除诱发因素,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湿疹经过积极治疗后,预后较好;若不积极进行治疗,则会引起湿疹的反复发作。

预防
避免食用鱼虾、牛羊肉、蟹贝等容易过敏的食物。
在花粉季或雾霾天,外出要戴口罩。
避免长期待在炎热、干燥的环境中,可使用加湿器湿化空气。
避免接触动物的皮毛。
生活中,合理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精神紧张。
身体出现其他疾病后,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切忌乱用药。
湿疹的治疗效果与是否尽早、积极进行治疗有关。
积极进行治疗,可以缓解症状,达到治愈的效果。
如不积极进行治疗,则容易复发,或转为慢性。
湿疹会带来剧烈瘙痒,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不便,影响到生活质量。
湿疹皮肤上出现损害,会影响患者的美观,给患者带来焦虑的不良情绪。
慢性湿疹可选用软膏、硬膏、涂膜剂。
亚急性湿疹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乳剂、糊剂,为了防止和控制继发感染,可以加用抗生素。
急性湿疹无渗出液或渗出液不多者,可用糖皮质激素霜剂;
渗出液多的患者,可用3%硼酸溶液或0.1%依沙吖啶溶液进行湿敷,用以消毒、抗炎、吸收渗出液。
湿疹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不同时期的湿疹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湿疹的治疗是为了缓解症状,消除诱发因素,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
急性期湿疹的症状与急性接触性皮炎的症状相似;慢性湿疹的症状与慢性单纯性苔藓的症状相似。
如果皮肤出现丘疹、瘙痒等不适,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请医生进行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疾病。
用于排除其他疾病的检查主要有组织病理学检查。
根据剧烈瘙痒、对称性、多形性皮损等症状,医生可以做初步诊断。
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特异性结果,医生可以诊断湿疹。
医生可以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到皮肤表皮的病理变化,从而判断急、慢性湿疹。
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确诊湿疹及湿疹类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医生可以通过体格检查,寻找湿疹的迹象,如测量体温、观察出疹情况等。
湿疹的主要检查是体格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体格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
可由急性湿疹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来,也可一开始就出现慢性湿疹。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处,多对称分布。
丘疹。
抓痕。
鳞屑。
皮肤肥厚、表面粗糙。
有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
阵发性的瘙痒。
急性湿疹炎症减轻或不适当处理后,可发展为亚急性湿疹。
红肿及渗出减轻。
少量丘疹、丘疱疹。
皮损暗红色。
少许鳞屑。
剧烈瘙痒。
红斑。
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出现小水疱。
融合成片、界限不清。
皮损处出现浆液性渗出物。
如继发感染会形成脓疱、脓痂。
急性湿疹好发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严重者可弥漫全身,常对称分布。

皮疹
剧烈瘙痒
发热
根据湿疹的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

以下外部因素可能会诱发或加重本病。
某些食物,如鱼虾、牛羊肉、蟹贝等。
吸入花粉、尘螨等。
长期处于炎热、干燥或潮湿的环境中。
使用或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化妆品、肥皂及合成纤维等。
接触某些动物皮毛,如猫、狗等。
慢性感染病灶,如慢性胆囊炎、扁桃体炎、肠道寄生虫病等。
内分泌及代谢改变,如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等。
血液循环障碍,如小腿静脉曲张等。
过度精神紧张。
遗传因素等。
湿疹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有关。

皮肤性病科

皮肤剧烈瘙痒,竟是湿疹!
史上最全13种治湿疹中成药
湿疹属于中医“湿疮”范畴,其主要表现为病处剧烈瘙痒,皮损呈多形性,对称性,具有渗出倾向,且以反复发作,易迁延为慢性病。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湿疹的病因多以先天禀赋不能耐受,因饮食不节, 过食辛辣鱼腥动风之品,
嗜酒伤及脾胃, 脾失健运, 致湿热内生, 复外感风湿热邪, 内外合邪, 两相搏结, 浸淫肌肤
素体虚弱, 脾为湿困, 肌肤失养
因湿热蕴久, 耗伤阴血, 日久益甚, 虚热内生而致阴虚血燥

具体病状可以分为4大类型
1、风热蕴肤证
常见于急性湿疹初发者或慢性湿疹急性发作。
病变发展较快, 皮损以红色丘疹为主,可见鳞屑、结痂, 但渗出不明显, 皮肤灼热感明显,剧烈瘙痒, 可同时班也有发热, 口渴等症状, 舌边尖红或舌质红, 苔薄黄, 脉浮。
2、湿热浸淫证-急性湿疹
急性病程, 皮损处潮红, 多见丘疹、疱疹及水, 皮损处皮肤灼热, 瘙痒剧烈, 抓破后糜烂、渗出, 可伴有心烦, 口渴等, 舌质红, 苔黄腻, 脉滑。
3、脾虚湿蕴证-亚急性湿疹。
以丘疹或丘疱疹为主, 色暗淡或有鳞屑, 少许渗出, 瘙痒, 可伴食少乏力, 腹胀便溏等脾虚症状, 舌淡胖, 苔薄白或腻, 脉濡。
4、阴虚血燥证-慢性湿疹
皮损干燥脱屑、粗糙肥厚、瘙痒严重, 可伴口干, 便干, 或手足心热等阴虚表现, 舌红, 苔少或剥, 脉细。

内服中成药
(1) 消风止痒颗粒, 功效:消风清热, 除湿止痒;适用于风热蕴肤型湿疹、皮肤瘙痒症
(2) 龙胆泻肝丸, 功效:清利肝胆湿热;适应症:用于湿热浸淫型湿疹;
皮肤剧烈瘙痒,竟是湿疹!史上最全13种治湿疹中成药,医生总结!
(3) 金蝉止痒胶囊, 功效:清热解毒, 燥湿止痒;适用于湿热浸淫型湿疹
(4) 疗癣卡西甫丸, 功效:燥湿, 止痒;适用于湿热浸淫型湿疹
(5) 参苓白术丸,功效:健脾, 益气;适用于脾虚湿蕴型湿疹
皮肤剧烈瘙痒,竟是湿疹!史上最全13种治湿疹中成药,医生总结!
(6) 润燥止痒胶囊, 功效:养血滋阴, 祛风止痒, 润肠通便;适用于阴虚血燥型湿疹;
(7) 湿毒清胶囊, 功效:养血润燥, 化湿解毒, 祛风止痒;适用于阴虚血燥型湿疹;

外用
(1) 青鹏软膏, 功效:活血化瘀, 消炎止痛;适用于慢性湿疹
皮肤剧烈瘙痒,竟是湿疹!史上最全13种治湿疹中成药,医生总结!
(2) 除湿止痒软膏, 功效:清热除湿, 祛风止痒;适用于急性、亚急性湿疹证属湿热或湿阻型的辅助治疗
(3) 消炎癣湿药膏, 功效:杀菌, 收湿, 止痒;适用于慢性湿疹;
(4) 丹皮酚软膏, 功效:消炎止痒;适用于湿疹、皮炎、皮肤瘙痒症等各种皮肤疾患;
皮肤剧烈瘙痒,竟是湿疹!史上最全13种治湿疹中成药,医生总结!
(5) 蜈黛软膏, 功效:清热燥湿, 祛风止痒;适用于风湿热邪所致亚急性、慢性湿疹的治疗;
(6) 肤舒止痒膏, 功效:清热燥湿, 养血止痒;适用于阴虚血燥所致的皮肤瘙痒

日常调护
(1)在日常饮食中,少食或不食鱼腥动风之品, 应注意食用后及停用后的效果, 但无须盲目地忌口。
(2)对于慢性湿疹, 需注重保湿润肤剂的长期规范使用。
(3)在情志方面,过度精神紧张及疲劳, 切勿焦虑、忧郁。保持情绪安定、乐观, 生活要规律, 注意劳逸结合。
 
除湿止痒软膏
本品为中药软膏剂,外用药,具有清热除湿,祛风止痒的功效。需凭医生处方,不应自行购买使用。

主要成分:蛇床子、黄连、黄柏、白藓皮、苦参、虎杖、紫花地丁、扁蓄、茵陈、苍术、花椒、冰片;辅料为十二烷基硫酸钠、甘油、羟苯乙酯、凡士林、十六醇。

适应证
功效:清热除湿,祛风止痒。用于急性、亚急性湿疹证属湿热型或湿阻型的辅助治疗。特别适用于婴幼儿、孕期妇女、哺乳期妇女皮肤病(湿疹、特异性皮炎等)的治疗。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注意事项
1.本品为外用药,禁止内服。
2.忌烟酒、辛辣、油腻及腥发食物。
3.切勿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处。皮肤破溃处禁用。
4.用药期间不宜同时服用温热性药物或使用其他外用药类。
5.孕妇慎用。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6.用药7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用法用量
外用,一日3~4次,涂抹患处。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