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养生课--何为食饮有节

 太阳微笑666 2021-06-04

来自学习强国--养生课堂

图片

05

养生--何为食饮有节

今天讲解的是食饮有节,其实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吃很重要。在《黄帝内经》中,黄帝老师告诫黄帝说,古代的人能活百岁而动作不衰,原因之一就是食饮有节。那么什么叫食饮有节呢?也有三个方面的意思:

图片

第一就是根据节气季节的变化去吃喝,中医讲要顺应自然,不要违逆自然,特别强调吃应季应节的食物,同时也是当地出产的食物。所以春天来了,万物生发,草木变绿,开始发芽,长出嫩叶嫩芽。这时候吃的就是要以新鲜的青绿色的蔬菜为主,这些蔬菜有生发之气,能促进肝胆之气的生发,正好去消化秋冬积攒下来的秋膘,舒展冬天必藏的精血。而到夏天火热的时候,应该吃一些滋补自己体液的食物。因为夏天出汗比较多,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咸味。到了秋天各种水果都下来了,因为季节比较干燥,我们应该吃一些酸甜的补充体液的缓解干燥的食物,到了冬天要吃一些肉,滋补一下自己的精血。从喝的来讲,春天可以喝一些鼓舞气血运行的,有利于肝胆之气升发的,比如酸辣汤,或者喝点小酒,而到秋天可以喝一些果汁,夏天喝一点盐水,冬天可以煲一点浓汤。

第二就是说吃喝一定要讲节奏,经常说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水要一口一口的喝,因为胃肠的蠕动是一个更虚更实的过程,胃肠都是平滑肌,它的蠕动有自己的节奏,食物或者饮料进去以后它变得饱满,然后逐渐排空,往下顺顺到小肠,然后顺道大肠,有一种波浪形起伏的节奏,所以吃饭一定要给胃肠留有余地,让胃肠蠕动的力量战胜食物的容量,这样有利于它的消和化。但是现在很多人吃饭是趁着一种心火,嘴里嚼着东西,筷子已经伸到盘子里夹上,眼睛还瞟着锅里,所以狼吞虎咽。这还不可怕,关键还在不停的吞,不停的咽,这样的话,胃肠突然就被充满了食物和饮料,失去了弹性和蠕动的节律,很容易出现食积和饱胀。

最后一点,食饮有节就是吃饭要有节制,经常说吃饭要吃到七八分饱,所谓饱就是把胃肠填充的程度,为什么不把它一下子填到十分饱,像很多人吃自助餐,能吃到嗓子眼。中医讲六腑以通为用,六腑为阳,传化物而不藏。也就是说他是个过路的财神,把东西接进来,很快的再传导出去,如果这么吃得满满的,就失去了自己那种蠕动和消化的功能。所谓节制就是要抑制一下自己本能的欲望,人跟,动物的区别就在这里,人比动物能够活得健康、长寿、幸福、快乐的原因就在于人有一种理性,这种理性在饮食上就表现在渴了再喝,喝药喝热水,每次喝三口,这叫品,这样喝水的人是有品位的。

吃饭不管吃多好的东西,要看时间、地点、场合,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上少吃,即使吃饱也只是吃到七八分饱。说到七八分饱,健康人有个标志,到那个时候就会打嗝,不健康的人塞得满满的,胃肠不蠕动也打不出嗝来。还有人是喝冷饮,喝完冷饮以后打个嗝,这种嗝是假的,那是溶解在冷饮里面的二氧化碳变成气体冒出来,除了不会促进胃肠蠕动,这过程还带走很多热量,降低胃的温度,导致胃失去饥饱的感觉和蠕动的活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