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色影离骚】乘着天边吹来的风

 文艺众家 2021-06-04

人生旅途,总要为自己留下些声光色影

色影离骚

带上手机,

走出四方的屋子,

给山水遇见你的机会,给惊喜遇见你的机会!

在某个地方,某个时刻,有你最重要的记忆  等你拾回!

给我讲你的人生故事,给我晒你人生旅途中的精彩。

让眼睛带你去旅行......

文 / 知子        摄影 / 知 子         

乘着天边吹来的风

知 子

月台,火车又一次开动;

耳畔,依旧响起儿子专门为我录制的那首

《祝你一路顺风》...

当午夜的钟声,敲通离别的心门,

却打不开你深深地沉默。

……

当你背上行囊,从此一个人走,

我只能让眼泪流在心底,

面带着微微笑,用力的挥挥手,

祝你一路顺风……

每当听到这里,心总是酸楚得无以言表,节日注定是要往外跑的。多年以来,习惯在节日里选择漂泊,有时甚至连自己也想不明白,似乎这已经成为一种惯性。老实说对于甘南、川北之行并无太多准备,在我心心念念的稻成之旅彻底化为泡影的时候,无奈和匆忙中选择了她。因此对旅程我没有过多期许,能够陪伴的只有随欲而安的心和对家人的恋恋不舍。

民族的、世界的

经历了二天的奔波来到夏河,著名的拉卜愣寺就在这里,正值黄金周的末期,虽说人头攒动的日子已经过去,但这里的繁华依旧不减。街上,藏民和喇嘛成为主体,顿时产生客居的感觉,我说服自己住进了当地最好的酒店。正好与我同车来夏河的妹妹也住这里,她执意邀我去甘佳草原上的八角城,我便一同前往(关于八角城,在下一章里介绍)。

入夜,甘南以她特有的冷漠迎接客人,被子加毛毯依旧让我在瑟瑟发抖中度过了那个夜晚,清晨醒来才知道已经下过雨加雪,气温在0℃以下,尽管寒气有增无减,我却不到7点就加入了朝拜的人群。据说拉卜楞寺在8点以前不收门票,也没人讲解,在我看来,一个人用心感受最好。

经过一夜雨雪的洗礼,拉卜愣寺的干冷中增添了湿润和低沉,阴霾天空下的白塔、殿堂、红墙也更显庄严凝重。随一群藏民开始在寺内外游历,只见他们有的在红墙外一圈圈默默行走,有的在殿堂内叩首跪拜,还有的在地上不停的爬起爬下(磕长头),虽形态各异,但人人目不斜视,嘴里念念有词,每一个脏破的衣衫里包裹着黝黑的脸庞,脸上是肃穆的表情和执着的目光,我问自己:“这就是他们内心的虔诚和神圣?”

走出红墙,看到了长长的转经廊,虽然在网上不止一次的看过照片,但置身其中依然惊叹。绵延不断的转经廊,每前行一步都推动转经筒的藏民,还有那筒里发出的“吱吱”响声不断在眼前掠过,而每一次掠过都让我产生走进他们内心的强烈渴望。

我曾到过青海的塔尔寺,也许她过于金碧辉煌,在那里更多的体会是灿烂奢华,在拉卜楞寺,我感到了神圣和庄严。

拉卜楞寺的寒冷与低沉永久的镌刻在内心深处,虽然深知阳光辉映下的拉卜楞寺会更加光彩夺目,但在我眼中,那藏红色的围墙和各式建筑上精雕细琢的花纹,即便没有阳光的折射也依旧灿烂无比。突然发现自己变得固执,就像我认为:无论任何角落都和这里一样,冬天已经到来,家中的女性人人需要藏式的披肩御寒,我必须为她们一一买下,并且一定要印有转经筒图案。

 

 终于没能找到去郎木寺的同党,只好自己包车前行,“淡季注定是不能节俭的,”记得在网上不知谁的游记里说过,此话真是经典呀,包车师傅在与我交谈时说,前些时候,每天都有很多人去郎木寺,拼车是件容易的事,看来凡事有利就有弊,你想清静必然要有代价。

又是200多公里的山路,除20公里左右不好走外,路况尚可,4个多小时后来到了郎木寺。

与拉卜楞寺的厚重相比,郎木寺则显得沉默苍凉,一条小路长不过几百米,宽不足二十米,却是甘肃与四川的分界线。街上除藏民、喇嘛外,还多了回族,因为地处两省交界,所以街的两边分别有寺,四川一边的称为安多达仓郎木寺,甘肃那边则不伦不类的叫东方小瑞士----郎木寺。但她的苍凉会让人感觉已经走进过去,走进原始,正因如此这里的“洋驴”要多于拉卜楞寺,西餐也更有名气。甘肃一边山上设有天葬台,我因体力和高反等原因没上山,据说天葬台上空有鹰盘旋,其叫声足以让人心惊胆颤,不看也罢。

郎木寺很小,只要你在街上半天,这里的百姓就会知道你住在哪家旅馆,若是住上3天以上,当地人再见到你就会指指点点:“他都住3天了!”难怪有人说“到最后都不好意思出来,怕别人认出我”。而且这里的人语言也五花八门,藏语固然听不懂,当地人的汉语也说得不很清楚,要仔细听,还有人无论见了谁,打招呼的方式一律用“拜拜。”我想这一定是“洋驴”多的原因吧。

 

在郎木寺,还要提阿里和莉莎两个餐厅,均设有西餐,我因好奇分别去过,当一双指甲缝里满是黑泥的手,在端上苹果派、汉堡、酸奶的同时,又递上油污未清的刀叉,我开始掂量如何把食物吃掉,但看到身边的“洋驴们”个个津津乐道,也不再犹豫。两家店的西餐各有千秋,其味道当然不能与北京的任何一家西餐厅相比,可这里是西藏,是遥远的天际。不禁想起那句名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是的,我从遥远的北京来到这空气稀薄、人迹罕至的高原,只为体会这里的风情与文化,还有人来自更加遥远的异国,而这里的人们在不断与外界接触、交流的同时,也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和饮食。因此在这样一条街上行走,你能体会的决不仅仅是单纯的藏族文化。


追逐草原的风

草原给我的印象永远是深褐色,那湛青碧绿,油菜花盛开的时节离我很远,这一次仍不例外。到拉卜楞寺的当天,迫不及待的前往甘佳草原,车驶出夏河,一望无际的草原就在眼前了,深秋时节,褐色依旧,那一日没有阳光的照射,空旷的高原上风萧萧,草萋萋。车行驶35公里,在远山的背后出现一座土城,当地人叫她“八角城”,那是一座完全用土围起的城,空心十字状,20万平方米,走进城内看到的是一排排土屋,除此而外一无所有。土城的外围偶尔能见零星的马匹在荒野中艰难的寻找食物;人们则将脸、头包裹起来,只露双眼。石堆旁,有人在艰难的一滴滴取水,再用塑料桶背回土屋。风,异常的坚硬刺骨;人,异常的沉默冷酷;没有与他们交谈,不想打破他们内心的平静。在瑟瑟寒风中发抖的我,读懂了他们将全身包裹起来的理由,也惊叹这顽强的生命。 

然而草原也有美丽的风情,在夏河到郎木寺的路上,桑科、碌曲草原依旧风景如画。高原的天真是说不准,刚才还是一片阴霾,翻过一道山梁或是过一个隧道,立刻阳光明媚,只要有阳光的照射,草原就是一幅画:红日、白云、蓝天,草场、牛羊,还有牧羊人悠然的身影会依次呈现,牧羊人也与过去有很大不同,一般都骑摩托车放牧,远远望去,羊白牛黑,星星点点,宽广豪放,这才是我心中的田园风光。

草原的日落美的无法形容,我专门到过若尔盖草原看花湖日落,那是一片草原湿地,据说夏天野花遍地,美不胜收。深秋时节,虽没有了遍地野花,但芳草萋萋的景色依然让人流连忘返。湿地很大,从门口到景区5公里,需乘电瓶车前往。我去时已是下午4点以后,景区几乎没人,草原上的风早已领教,若不站稳,足以将你刮倒。沿人工搭建的木板路步履艰难的走进花湖深处,阳光与蓝天下的远山呈青紫色。记得小时候画过一幅有关山的图画,鬼使神差的把山涂成紫色,老师把画当成反面教材在班上展示,我羞愧了很久。现在想来,那也许正是我的一种潜意识,事隔多年,在若尔盖草原上终于见证了儿时紫山的出处。

 

 

然而花湖最美的还是湿地,花虽不见,但大片的水面依旧湛蓝,再配上黄色的芳草和人工修建的观景台,更显错落有致。耐心等待日落的出现,听当地人说,美的日落并不多见,要看运气。我不断祈求好运的到来,终于最美的时刻出现眼前,就在太阳退去的一刻,遍地芳草刹那间变成红色,再看波光粼粼的湖面,映出点点红光,远山依旧青紫,只是多了白云萦绕其间,天空依旧湛蓝。瞬间我用镜头记录下这一切,随后我无数次用自己的身体搭成人字结构,将我的身影连同我那颗漂泊的心永远的印在了这片红草地上。

在旅途中感受自己

曾经不止一次说过,旅游的真正意义并非必须看到原汁原味,重要的是她带给我那份永驻心间的美好。喜欢在游历中寻找自己的感受,也只有此时我才有时间体会自己。

从郎木寺出来,一直在为去川西还是九寨犹豫,正好带我去花湖的包车师傅要送客人去九寨,我便一同前往。从郎木寺到九寨大约500公里,中间经过黄龙,上车后本想一切顺利,谁知刚到黄龙,包车师傅与客人发生矛盾,直至打“110”报警。人在旅途瞬息万变,无奈只好背上行囊在黄龙门口徘徊,途中已经翻越了几座海拔很高的山(海拔4500米左右),我开始感到身心疲惫,力不从心,手脚麻木,心里有些委屈。好在景区的服务站可以免费存放背包,并在下午3点有车前往九寨,于是买了门票走进黄龙。景区很美,但经历了前番的争执和必须在3点赶到门口等一系列的折腾后,无心前行。一直以来,无论走到那里,行到水尽处是我的信念,也是必须,可今天真的做不到了,看看手里捏着的200元门票,再看看导游图上显示“五彩池3000米”,我无奈的叹了口气,不断用“缺憾是一种美”来安慰自己。

找个小亭子坐下,这才觉得黄龙的空气异常清新,看看周围很多人拿着氧气罐,一种成就感在心头涌起。毕竟47岁了,又高血压,在经历了7天的跋山涉水之后还能坐在这里已经不易。在旅途我看风景,更感受自己,而走过的每一条道路,每一段经历,每一种感受,才是旅行的精华所在。

 

下午3点准时坐上去九寨的汽车,途中看到了雪山,虽然只是冰山一角,但仍兴奋不已,刚才所有的不快已经荡然无存。

对于九寨我并无太多渴望,也许是看的、听的太多,但既然来了也一定要看。不到9点,景区门口已是一条条长龙,想想若是黄金周期间控制景区人数也在情理之中。随大队人马一起挤进景区,再坐环保车18公里才到达顶点,车上意外遇见在黄龙与司机争吵的那对小夫妻,于是三人同行。

九寨不愧是四川旅游的精华,那茂密的原始森林,清新的空气,碧绿的海子,山叠水涌的瀑布,无不让人印象深刻。我在经历了拉卜楞寺的厚重与低沉、郎木寺的残破和苍凉,八角城的孤独、冷隽之后,真正感受到九寨的清新美丽。

人在旅途寻找的是一种感受,没有好与不好,我乐于去看天宽地广,山高水长,去体会不同的人文与风情,正是对生活的“不麻木”,而这种“不麻木”才是我人生的根本动力。


城市印象与美食

每次出游必去省会,在我看来,省会代表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达程度,这次我有幸走过两个省会:兰州、成都。

从北京启程首先来到兰州,正值黄金周,车站欢声一片,而我却在陌生的地方孤独行走,不想与任何人交谈,甚至不想问路,那一刻心无比酸楚。

来到兰州不吃拉面是不行的,匆匆赶到西关十字,本想好好吃一碗马子禄拉面,但面馆不到4点已经关门。后来才知道,兰州人吃面一般用于早餐,马子禄下午2点就关门大吉。不过街上拉面馆很多,我在市中心附近的一家连锁店里吃了,味道果然不错。兰州西关十字也有一条小吃街,不很繁华,远比不上青海的莫家街和水井巷,但小吃的味道还不错。

兰州是黄河穿城而过的唯一省会,城的中心有黄河母亲雕塑,是兰州的标志。我到时天色已晚又是阴天,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爬到母亲身上拍照留念,无论我如何取景,母亲身上总有人头出现,我只好反复躲避。

沿黄河岸边僻静的小路行走是不错的选择,两岸的围栏,婆娑的树影无不给人惬意的感觉,走到尽头是黄河大桥,那里依然比肩结踵,拥挤不堪,我只好在对面的街上瞭望。兰州的水车很有名气,在黄河岸边,要花2元钱才能观看,水车很高大,也很壮观,可惜我因时间有限,只简单的停留了一小会儿。 

 

关于成都则有更多的感慨,它是此行的最后一站,从九寨到成都400公里的山路,为我诠释了“蜀道难”的深刻含义。在经历了惊心动魄的10小时后,终于进入成都,有意思的是,在进城的各个路口都有“脏车勿进”的标志,足见城市的清洁程度。离开成都那天,由于我乘的火车是半夜12点,无奈中我曾在街头游荡14个小时。(笑)

当我穿着冲锋衣、裤,探头探脑的走在成都街头(不认识路),我笑自己活像刘姥姥,街上不时有人扭头看我;走累了,坐在街边休息,无异于乞丐。最终我由陌生到熟悉,再到钻进麦当劳不敢出来,生怕像在郎木寺一样有人认出我。

成都给我的感觉时尚而充满活力,春熙路无论白天、夜晚,永远是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街面干净靓丽,商品应有尽有,茶楼、咖啡屋非常之多,装修奢华。锦里很有特点,虽说已修葺如新,但特色不减,里面茶楼、小吃、纪念品琳琅满目,她决不逊色于北京或任何一个城市。

成都的美食尽人皆知,到处都有,还有火锅麻辣鲜香,吃后余兴未消,我从九寨到成都的当晚,一个人穿着冲锋衣在火锅城吃一大锅,引来无数惊奇的目光。我笑自己并心里不断安慰说:“你们不用看,我是从景阳岗打老虎回来的。”  

 

 

后  记

午后的阳光分外灿烂,把自家的阳台照得暖暖的,蜷缩在躺椅上,让阳光尽情挥洒,手中捧起温热的咖啡,一股暖流涌动心间,没有漂泊,游荡的心已经回归。而那行走的足迹、艰辛的旅程、还有草原上我孤独的身影,已经永远的镌刻在心灵深处……

【作者简介】

知子:原名:李元知,1960年生于北京。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民警。自幼酷爱文学和旅行。2006年开始学习摄影。十年间足迹踏遍世界各地。在网上发表多篇游记和摄影作品,收到网友的好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