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众家星空】 农家腊月喜事多

 文艺众家 2021-06-04

上大学时,同室好友经常给我讲她的父亲,她的父亲是一位师范学校的老师,在家里对待她和妹妹与弟弟的态度截然不同,典型的“重男轻女”思想。最后她给我的忠告是:以后找爱人千万别找农村家庭出身的人,即便他受过高等教育,但骨子里的那种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我认同她的忠告,但姻缘天定,我却偏偏找了个农村家庭出身的爱人。

一结婚,到婆婆家,首先就感觉到七大姑八大姨多,这么多年过去,我仍然没有把他家的所有亲戚记住。农村孩子起名简单,哥儿几个可以有个叫“红丑”的,也可以有一个叫“丑红”的,最小的女儿一定是叫“小女儿”或者“老女儿”的,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叫“小女儿”或者“老女儿”的。通常会有这样的对话:“小女儿,去叫你小女儿娘娘去。”“好的,小女儿,你跟我一起去。”一个村里,辈分不一,看着小,或许是你的长辈,看着大,或许是你的晚辈。还有,农村人常年风吹日晒,几乎都晒成了一个模样。婆婆和她的姐姐嫁到了同一个村子,并且嫁的两人是堂兄弟,所以,爱人的姨父,也是他们的叔父,排行老四,按照他们的叫法,叫“四大大”。一次过年去给他的姨父拜年,姨父家的大儿子长得与姨父极像,进门见到了他,我问了一声:“四大大好。”爱人在旁边纠正:“这是大哥。”尴尬自不必说,自此我轻易不去叫人。

进入腊月,便有了年的味道,有了年的味道,农家的喜事也便多了起来。爱人的舅舅嫁孙女,多日前便邀请我们去送亲,在当地叫“当大客。”这些年来,越来越能理解农村的这种亲戚关系,人家请你去送亲,也是对你的一种尊重,所有便不好推脱。于是放假后便鞍马劳顿赶回银川,又风尘仆仆赶回小城盐池,跟着一群我不认识的亲戚来到了离县城三四十公里的农村。

冬日的农村,尘土飞扬,以前这样的场合我总还得打扮一番,毕竟咱是城里来的亲戚,而现在我轻易舍不得穿我的好衣服去参加这样的场合,因为两天回来,便一身灰尘,尤其这两天气温极低,我就一切以保暖为前提。儿子不愿意同去,一来他现在长大了,不愿意参加这样的场合。二来,儿子从小就不是很热爱农村。小时候别人家的孩子一回农村奶奶家,与沙土结伴,就像撒了欢儿的小羊,玩得不亦乐乎。而儿子不同,带他到奶奶家的西瓜地,他摸着西瓜玩,忽然脚底的沙子进了凉鞋,他便站在那里,硬让我把鞋里的沙子倒干净。路边但凡有点泥泞的地方,他坚决不走,站在那里等我抱他过去,爱人嘲笑儿子是城里娃,不接地气,我则开玩笑:“都说三代出一个贵族,看来你家到儿子这一代要彻底脱离农村了。”但是儿子还是很懂道理的,我劝他,还是去吧,否则我到那里总会有亲戚问:“娃呢?娃咋没领回来?”还会埋怨我光顾自己吃席,把娃儿撂在家里不管,好像我这个妈妈很不称职,于是儿子便跟我们去了。

农家大院,搭着两个大帐篷,来参加婚礼的人被请在帐篷里,儿子一进帐篷便说:“条件太恶劣了。”其实,这已经很好了,这样冷的天气,起初我还担心帐篷怎么可以坐人?但今时已不同往日,帐篷都是那种加厚保暖的,还有一个大的热风机往里吹着热风,一进帐篷,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外面有一个餐车,厨师在餐车上做菜。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极大的进步。以前农村红白事,一家的事就是全村的事,多少天前就开始准备各种食材用具,要挨家挨户去借够所有的桌椅板凳和锅碗瓢盆,之后的几天再一一送还人家。当年我们结婚时,爱人嫌这样太麻烦,我们没有在他的村子里办酒席,而是在我们俩工作的地方,在餐厅里办了酒席,双方的同事好友,他家的直系亲属参加,其他村里人一律没有邀请,这在当时已经算超前了,在爱人身上,受教育的程度和观念更新是成正比的。公公起初不同意,但是他还是尊重儿子的意见,公公觉得儿子有文化,说的定是没错的,因为公公评价别人最常用的两句话,一是:“到底是文墨(mià)人,素质就是不一样”,另一句是:“到底是没(mé)文化,素质差着呢”。可是到了小叔子结婚时就不一样了,那是必须要在家里办的。当时我作为长嫂,按农村的习俗,婆婆让我去娶亲,可是我根本不懂那些农村习俗,他们说不懂没关系,我跟着他的舅舅去就行,老人家懂。可是我还是很紧张,提前问了很多需要我做的事情。记得当时到了那里,舅舅说很多习俗我这外甥媳妇不太懂,请亲家多担待,弟媳的母亲说:“不懂她跑来干啥?”真的,在农村这样的场合是万万不可掉以轻心的,据说很多新娘因为一点点礼节的不周到就不上车。好在弟媳也是脾气极好的人,没有过多的挑剔,一切还算顺利。

现在办喜事,已经不用你再满村去借东西了,很多婚庆公司置办了酒席所需的所有家当,只要你出钱,主人家什么都不用管,一辆车拉着所有的家当,到了之后帐篷一搭,一切就绪。

进到帐篷里,酒桌上放着喜糖瓜子,儿子将嗑的瓜子皮放在了桌上,我看了看地上扔的一地瓜子皮,我就将瓜子皮扔在了地上,儿子看了我一眼,我心虚地说:“反正他们一会儿都要弄在地上打扫的”。儿子说:“环境决定一切,您要是和您的同学在城里的餐厅吃饭,那样的地面您是怎么也不会将它扔在地上的,对吗?”对,这也算“破窗效应”吧。院子里飘着喜庆的音乐,听着像内蒙歌手在唱歌,现在农村的喜事上,很多内蒙歌手还身兼司仪,一举两得。社会在变革,城市在飞速发展,农村也已不再是当年的农村了。照例,我只是和一些长辈打了招呼,便坐在那里,听着公公婆婆和他们的一群老姊妹们聊天:哎呀,老妹子你怎么越活越年轻了;哎呀,老哥这两年跟着儿子享福了;哎呀,城里的楼房到底是没咱这农村敞亮,呆着到底没有这么洒脱……看着一个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我忽然理解了:农村人重视这样的场合,即便孩子们都在城里上班,在外地工作,但喜事还是要在农村家里办的,这样所有的亲戚便可凑在一起,他们需要这样的仪式感,也给他们的相聚找个理由,让他们用这样的方式追忆自己逝去的青春岁月。

农家腊月喜事多,如今我又想起好友的忠告,没错,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每个人都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东西可以改变,但有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也是他们骨子里不愿意改变的。

【  】


责任编辑:立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