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年的饺子

 文艺众家 2021-06-04

每逢一个节日,相关的话题总被提了又提,却又常提常新!这和个人体验有关,触角不同,所以感觉也就历久弥新。

春节!无疑是最值得普天同庆的日子。不过,我们一直不习惯把日历上的春节叫春节,我们就认可'过年’好像不说过年,这年就像没过似的。

大年初一,早早起床。煮了年三十晚上包好的饺子,吃完上班。此时街上行人稀少,和平日里的热闹、匆忙、繁华相比,似万人空巷!但踩着昨夜里响彻云霄、辞旧迎新、满地通红的鞭炮纸屑,我迎着朝阳,一路向暖!

有人说:过年这个点还在上班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年薪百万的,一种是月入千元的,我是后者。只不过,我时常庆幸自己还能工作,所以,上班是恪尽职守、兢兢业业。虽然是年来了,也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九个小时后下班到家,家人又给我留了饺子,煮好再吃。一嘴下去咬到了什么,一看,哇!钢蹦(现在的人们都称硬币)想到昨晚我只包了一个,不禁失笑,原来又是我!

从小到大,按照北方人过年的习惯,家家必吃饺子。无论家庭贫富,在过年这天,饭桌上比起平日里应该是富足的。如果能在大年初一这天早上,吃到包了钢蹦的饺子,在早已过去的那个物质匮乏、一毛钱可以买十多个水果糖的年代,不但钢蹦可以据为己有。仿佛冥冥之中,自己俨然已经是上天注定会特别眷顾的有福之人了。

我家九口人,为了吃到钢蹦的几率大些,我们嚷嚷着让母亲多包几个,但母亲只包三个不同面值的,一分、二分、五分。看到姐姐将仔细刷洗了一遍又一遍的钢蹦,包进放了少量饺馅的面皮里。我们瞪大眼睛,紧盯着那个饺子,内心里深深记着它的模样,端详着它的特点,记着它摆放的位置,甚至偷偷做个记号。

饺子一下锅,围着锅台转的我们,眼睛就不够使唤了。一个个饱满圆润、滴溜溜在锅里沸腾的饺子就一模一样了。傻了眼的我们也知道,只能寄希望于多吃几个饺子了。

出锅的第一碗饺子是要恭恭敬敬端给父母的,母亲总说:男人福是财运福,女人福才是全家福!

说也奇怪!父母每年都能吃出钢蹦,甚至有时一碗里能吃出两个,偶有哥哥姐姐或者是妹妹吃到钢蹦的,我们除了无限羡慕还要巴巴的讯问:到底有什么不同?会不会是看到了什么不同才端的那一碗……吃到钢蹦的姊妹总是高昂着头说:这是命,这都是命,命好没办法!

终于有一年,体质较差的小妹,因为吃不到钢蹦而哭着不吃饭,我留意到母亲在自己碗里不经意的翻捡了一遍,又对父亲说了什么。父亲不动声色的用筷子戳过几个饺子后,拨给了母亲一个饺子,母亲乘小妹不注意,顺势放进她碗里。那天,看到小妹因吃到钢蹦而胃口大开的欣喜表情,想到我们都曾吃过母亲拨进碗里的饺子,才明白,原来,母亲早已把充满希翼和美好的种子,均匀的种植进每个儿女的碗里!

一年又一年,我们已逐渐长大,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两个姐姐都已出嫁,哥哥也到了适婚年龄。通过媒人介绍,沉稳的哥哥去相亲了。并且带回来一张女子的照片,镶在了我家客厅的相框里。我们争相观看,哇!娥眉圆脸,明眸皓齿。怎么看都好看!怎么看都顺眼!我们四个追着哥哥问东问西,对未来的嫂子十分好奇。哥哥自豪的说:咱家的情况我都提前给她说了,她说不嫌弃姊妹多,多了才好玩!我们这才知道,原来小姑子多,也是相亲时的缺点,有七嘴八舌之嫌!外人的担心还真的多余,嫂子就能和我们玩到一块!

哥哥腊月结婚,不几天就过年了。刚娶进门的嫂子说她姊妹也多,家里包饺子也好玩,其中有一个是用辣椒面做馅,要是有谁吃到,说明这个人嘴刁钻的很,寓意就是嘴不饶人。要知道,我们当地有句顺口溜是:官滩的辣子、郑堡子的牌、铁柱泉的芨芨能锥鞋(hai)我们就是官滩的,那个辣椒我领教过,吃一口,能辣你一身汗!

说包就包,为了防止从外表看出来,这个饺子和别的饺子大小一致,只是较其它的面皮厚。我们看着包了辣椒面的饺子,心里默默念叨的,已经不是小时候盼能吃到钢蹦的那个念头了。

第一个捞出的饺子供上香盘后,我们相继开始吃饭,虽然吃饭时我们不怎么说话,但这顿饺子,我们姐妹四个都吃的有点小文雅!并且内心里也已准备好了日后一旦要吵嘴时的说辞。其间只有我,提前抢着去厨房为家人端来了饺子汤。其他时间我们都在相互监督,等着看对方的笑话。

等到剩下最后几个饺子的时候,嫂子放下了碗筷,我们四个也不约而同的吃饱了。母亲力劝嫂子多吃点,嫂子看来有所顾忌,笑着说她吃饱了。妹妹们把恶作剧告诉了母亲,母亲笑骂了我们几句,没再劝嫂子,端起饭碗说:我吃了吧,剩下再热不好吃。

大家亲眼看着母亲吃完最后一个饺子。可奇怪了!那个包了满满当当一勺头辣椒面的饺子,没出现!!!哪去了呢?不知谁想起来的,妹妹们一窝蜂似的涌向了摆放香案的地方。“太神了吧”“太巧了吧”“太厉害了吧”一边感叹一边表示要在母亲撤香案时,一定掰开看看,念叨着辣子会不会变了颜色,味道会不会变淡,神仙吃了会不会也辣……

终于等到初七,按习俗,我们要撤去香案了,把案上供奉的肉、馍、饺子,各掐下一些向空中抛散。妹妹们随着母亲的手,两眼直勾勾的盯着那个饺子。看到仪式结束,急忙上前抓起就掰。啊!――挤在一起的脑袋瞬间分开。捧给母亲和嫂子看的,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个掺了少量萝卜和肉馅的饺子,那么,那个承载了我们无限乐趣却又怕落下嘴不饶人的辣椒面的饺子呢?

或许,它就是让我吃掉了呢。

立春

马雪枫,女,生于一九七五年,宁夏盐池县王乐井乡人。自幼喜爱文学,有作品见于《朔方》《盐州文苑》《吴忠日报》及网络平台。宁夏吴忠市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羽翼之上 立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