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城游记 游扬州瘦西湖,得慢行,细品三味

 甘泉书屋i30tsw 2021-06-04

百城游记 游扬州瘦西湖,得慢行,细品三味

                       郭甘泉

扬州瘦西湖是天下三十六个西湖中的瘦美人,以纤长秀美闻名于世。

20世纪80年代初,我随表弟华鹏从南通坐轮船到镇江,再摆渡到扬州,最后去淮安姑妈家探亲。在扬州我们停留了一个晚上,第二天首次参观扬州瘦西湖、大明寺、个园、何园,瘦西湖给我留下似玉带飘荡的感觉。那时,旅游高潮还没有兴起,游人不多,很是冷清。

90年代中期,我随单位又参观了扬州瘦西湖。此时,全国的旅游潮年年攀升,瘦西湖里的旅游团队一个接一个,那次见到了不少外国旅行团。再次旅游时,我觉得瘦西湖河岸景观带,亭花岸柳,风韵雅致,妙不可言。可惜那两次,我们自己没有照相机,没有留下任何可以值得回味的照片。

十年前,我又与爱人邢志玖有事到扬州妻妹家,顾着办事,办完没有停留。所以,爱人几次与我说她从来没有到过瘦西湖。我觉得扬州离南通很近,我开车经常路过,不带爱人去参观瘦西湖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于是,这次从北京南下回南通,我就有心带她去瘦西湖一趟。

五月三十一日早晨八点,我们从泗洪县双沟镇宾馆开车出发,十点钟左右到了瘦西湖西门停车场。买了门票进入景点,我瞧见导游图指示的方位,最近的景观是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照片之一)

二十四桥,不是说瘦西湖内有二十四座桥,而是讲的是一座名叫“二十四桥”的桥。据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讲:“二十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这座桥是单孔石拱桥,长24米,宽2.4米,两侧有24根围栏,上下有24级台阶。传说唐代时有二十四个歌女,一个个姿容媚艳,体态轻盈,曾在月明之夜来此吹箫弄笛。正巧名诗人杜牧路过,其中一名歌女特地折素花献上,请杜牧赋诗。于是便有了“二十四桥明月夜”的风流佳话。

  (二十四桥左侧的山间栈道)

这次,我们从熙春台附近陡峭的假山处,翻越“山间栈道”,走向二十四桥,再经过小李将军画本廊亭。

我特地为爱人邢志玖在二十四桥景观处拍下来几张不同角度的照片,现在的手机功能强大,可以把远处的景色拉近、拉大,剪裁,画面构图也就很精彩了。

  (在湖的另一侧,用拉近的方法,以二十四桥、塔为背景拍摄的照片)

小李将军画本廊亭令人失望,进去一看内里仅是一个茶社,没有相关文物或复制品文化简介,没有文化气息,徒有其名。

  (扬州工艺馆内)

瘦西湖内一组组亭台楼阁都具有古典建筑的风味,走到扬州工艺馆,我们见几个门店,有的卖扬州扇面,有的卖扬州剪纸,有的卖扬州香粉,或卖扬州书画,小院内的假山、树木、圆门等等雅美的很,拍入镜头也很养眼。

  (瘦西湖长堤旁的照片)

从工艺馆出来,我们沿着长堤向五亭桥方向走去。路旁溪水潺潺,杨柳漫舞,游船在细长的河道里静静地驶过,我坐在路边的长椅上随意向四处拍,看了看手机里的镜头特别优美,真是处处是景,处处有美色。静静地坐在那儿,四望,很养心。我叫爱人不要忙着拍照,坐到长椅上来休息,静观四周,体会一下静美的滋味。之后,我又让她站在河边树下,取了一个游船为背景的画面为她拍下照片,她一看,也觉得十分满意。

  (五亭桥又叫莲花桥)

五亭桥是瘦西湖里面的主景点,又称莲花桥,远远望去,上有五个琉璃亭,下有四翼五桥洞(实际上正面、侧面桥洞有十五个)。这座建筑风格奇异,既有南方之秀美,又有北方的雄壮。因为,我们是在周一游瘦西湖,整个景区里的游人不多,桥上星星点点的游人虽穿梭不停,但疏朗有序,没有节假日那种熙熙攘攘,人挤人的嘈杂现象。

  (以五亭桥为背景的照片)

到了五亭桥下,我们一边上桥一边拍照,在高高的五亭桥上四望,四处美景尽收眼底,醉人心扉,我想无论我如何拍都拍不完这些美景,无论我怎么妙笔生花也道不完这儿美景的全部。

据说五亭桥十五个桥洞,每当满月之夜,皓月当空,每一个桥洞都拥有一个多情的月亮,在湖水的荡漾下,众月争辉,婉似仙境。可惜,我们只能白天稍作参观,不能分享那五亭桥的月夜之色。

  (我在白塔下)

穿过五亭桥,就是白塔景区。扬州白塔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仿北京北海白塔而建,高28.5米,是我国现存砖砌喇嘛塔不多的代表作。我们以玉立婷婷的白塔作为背景拍了两张照片,肚子里有些饥饿,便在附近扬州小吃亭子里买了一些锅贴和枣茶,增加了些能量,再回西门停车场。

我知道瘦西湖里还有很多景观我们没有去,如卷石洞天、西园曲水、四桥烟雨、木樨书屋、梅岭春深、湖上草堂、水云胜概等等,我想以后再找机会来品味。一次游玩其中几个景观,其实也就心满意足了,不必疲劳地四处跑。扬州瘦西湖的风景处处具有诗情画意,需要慢慢行,慢慢品。就像好的锅贴饺子,也需要慢慢地咀嚼,才能品出其中的滋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