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与圆、福与亏的辩证——《小窗幽记》阅读乱弹之三

 文艺众家 2021-06-04

有文有艺聚

众家

《小窗幽记》曰:“执拗者福轻,而圆融之人其禄必厚;操切者寿夭,而宽厚之士其年必长。故君子不言命,养性即所以立命;亦不言天,尽人自可以回天。“

这句话的意思是,性格固执的人福分微薄,而性格灵活通融的人福气大;急躁的人寿命很短,而宽容敦厚的人年寿很长。所以通达事理的君子不说命,而是通过修养性情安身立命;也不谈论天意,而是充分发挥人的能力以改变天意。这句话或可解释为性格决定命运。

人犟是要吃亏的。一般来说,犟人之所以不招人待见是因为情商低。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常常把天聊死的那种人。人说三句好话当钱使。有的人一脸喜庆与吉祥,所到之处也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比如让他办一件事情,对方好吃好喝招好待,还把事办得妥妥的。让一个执拗的人去办,他不会说话,饭不吃上酒喝不上,把事办砸了,被人家轰出门,差点还挨了打。

像我这种嘴肿得像棉裤腰的人,的确很少享受到圆融通约带来的实惠。记得有一次在中山公园钓鱼,钓饵没了,近处没卖的,我想问旁边的人要上两粒再钓一会,我在鱼池边上走了一圈没张开口,于是提着渔竿回家了。比我更惨的人或许还有,比如,天生一张苦瓜脸,面带愠色,谁见他都感觉欠他钱。这样的人的人际关系乃至家庭关系都会紧张。所以,他的人生也不会顺达。同样的话,有人说出口,别人如沐春风,但有人说出来对方要么攥起老拳,想一老拳把你眼窝捣青,或者抡圆了巴掌,想用那个扇驴的逼斗扇你。其实,阿Q也是个直人,他为什么处处碰壁?一会儿让赵太爷掌嘴,一会儿挨假洋鬼子的哭丧棒。阿Q挨打受气后到土谷祠偷吃了水萝卜,还摸了小尼姑一把。其实,你就再狠狠摸上一把也不是个事,关键是你嘴贱,说什么“和尚摸得,我却摸不得?”如果不是怀小人之心的污蔑,这应该是土谷祠的绝对隐私。你说他不挨打谁挨打?

 当然,事情往往是辩证的。老人们告诉我们说吃亏是福。执拗的人在这世上多的是,无数事实证明,老实人虽然吃亏,但终究吃不了大亏。人有一亏,天有一补。以我有限的人生经历看,一个人所得的福报与先人的善德与经历的苦难息息相关。因为在某一时空或区间,祸与福也是守恒的。中国人好为子孙谋,其实,不必谋在当下,行善积德,甘于吃亏,就是在为子孙谋。

中国人说仁者寿,这仅是一方面,我感觉只没心没肺是长寿的重要秘诀。有一次,哀公向孔夫子请教,问:“夫子,是聪明有才智的人比较长寿,还是心地仁慈、厚道的人比较长寿呢?”孔子回答道:“是这样的。人有三种死,并不是他寿命到了,而是自己折损掉的。比如起居没有定时,饮食没有节制,时常让身体过度疲劳或无限度地放逸。这些都是因自己不懂得爱惜身体,使身体受到损伤,这样,疾病就可以夺去他的性命。今天的人们重视养生保健,正说明孔子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孔子还说,居下位的人却无视君王,以下犯上;对于自己的嗜好欲望,不肯节制,贪求无厌。这样的人,刑罚也能夺去他的寿命。再者,人少却去冒犯人多的人;自己弱小,却还要去欺辱强大;忿怒时不懂得克制自己,意气用事;或者不自量力,不计后果地行动。这样,刀兵战事就可以让他夭折。”我们发现,儒家思想之所以能长期在中国占统治地位,大概与其对纲常的维护有关。

以上三种情况:“病杀、刑杀、兵杀”,是死于非命,也是咎由自取的。而仁人廉士,他们行动有节,合乎道义,喜怒适时,立身行事有操守,懂得培养自己高尚的性情,这样他们得享长寿,不也是合乎道理的吗?当然,孔子说的后两种刑杀与兵杀属于非正常死亡。可能对今天的大多数人未必适用。但终究为我们阐释的是性格与命运的至理。

关于仁者寿,我还想说几句。中国人修身之外更讲修心。是谓心静病良矣。我观察了一下闵庄及周围的长寿老人,没心没肺的居多。当然,许多人不甘心做个没心没肺的人,而是要做个有节有为有棱有角的人,这也是辩证的。没心没肺的人本事大小不说,至少脾气不大,甚至会唾面自干。比如我的姥爷就是这样的人,年轻时囊,家里人欺负,周围人欺负。他只有隐忍,坚决做忍者神龟。

姥爷是个油瓶子倒了都不扶的人。我舅妈伺候了他四十年,舅妈刀子嘴豆腐心,生活起居及饮食从不打折扣,但可能也是知道他囊,动不动劈头盖脸的K他一顿是常事。比如,她会当着姥爷的面说“不死么,不死么”。你说一个人活得让侍奉他的人愁得觉得永无出头之日,情何以堪?这也印证了“多寿则辱”的道理。舅妈这样的话她敢当我妈面说,但在我面前没说过,我妈不介意。她说,人家嘴上再说,一日三餐的伺候,而且一伺候就是四十年。但是,这样的话我是听不下去。如果她要当我面说,我会说,那就掐死算了呗!其实,舅妈也是直人,你所有的苦和累都自己受了,说这么一句多余的话干啥?没办法,性格使然。这张嘴被我舅打了半辈子,没打服。对于这样的话,我姥爷听的多了,完全如秋风过驴耳。如果抱作别人,或是直接气死,或者气得上吊气喝药。但姥爷才不管求他呢,该吃吃,该喝喝。而且他心里最明白,谁在供养他,别人给他的钱,他不给儿子孙子,只给儿媳妇。

姥爷硬生生活了九十二岁,成为他们村上最长寿的人。姥爷驾鹤西去时,表弟飞哥写祭文把我看乐了。飞哥是耿直之人,秉笔直书,踏实记录,不会美言。我说在你笔下,你爷爷除了命长之外,一无所长。记住,写祭文基本上只写过五关斩六将,不写睡筛子尿凉炕。即使写,也要委婉用曲笔,我把祭文的某些地方润色,姥爷的形象多了几分光辉,我也为自己的生花妙笔自得。

我这样改:爷爷一生恬淡隐忍,貌似迂惰可欺,实则心如明镜、通会旷达。他忍辱的境界堪比和合二仙寒山、拾得的那次玄对: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对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我姥爷把泉村周围所有的人都熬死,他挺到最后。活着才是王道,这个时候,他说啥是啥,因为比他牛逼得多得多的人都早化作尘埃,即使他吹个牛逼也死无对证。其实,姥爷还是有优点的,比如说媒。我这样赞美姥爷“他寡言少谈,却好为媒妁,促有情人成连理之意,使有缘人结秦晋之好。”我告诉飞哥,这就是春秋笔法。其实,我也是执拗之人,年轻时二话没少说二事没少做,可能因为我长飞哥十岁,多吃了几年咸盐,如今老了,多了几分世故与通约而已。

作家档案

闵生裕(本平台特聘名作家)宁夏盐池人。专栏作家。擅长杂文时评,足球评论,艺术评论等。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宁夏作协理事,宁夏杂文学会副会长;中国硬笔书协组联部委员,宁夏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出版杂文随笔集《拒绝庄严》《都市牧羊》《一个人的批判》《闵庄烟火》《操练自己》等七部。

文艺众家

注意事项:稿件要自行编辑校对好以word文件形式投入各栏目信箱,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附在稿件后即可,莫要单独发,作者照片直接发邮箱。投稿后请务必加主编微信:1391042036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