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房地产最大的黑天鹅,可能在于恒大。 恒大又到了敏感时刻。 昨天,恒大遭遇了一场股债双杀——
这已经是恒大第二次跌入信任谷底。 两次间隔,不足一年。 去年9月份,恒大陷入“债转股”风波。 2017年,恒大确定要回A股上市。然后,拉了一笔1300亿的战略投资。 恒大用这1300亿还了一部分其他债务,降低了负债率,优化了负债表,就等着回A嗷嗷干一把。 这1300亿,也不是白拿的。 人家愿意给你钱,看中的就是你回A股之后,撸一波股价,到时候连本带利还了钱。 万万没想到,恒大回A重组上市迟迟不批准,眼看要凉。 战略投资马上到期,A股又回不了,1300亿急了! 债主们,张罗着要让恒大还钱。不仅要还钱,还跳着脚要分红。 恒大也急了,跑过去给管理层哭诉—— 我要是把这1300亿还了,资金链分分钟就断。 我这个当大哥的要死,肯定要拉着小弟们一起跳坑。 于是,扯淡的事情来了—— 经过管理层的一顿调节,1300亿的债主们同意“债转股”了。 恒大还喜气洋洋发了个通告,大致意思是—— 战略投资方因为长期看好恒大,愿意把投资转为普通股,长期持有。 债主,变成股东。 恒大股票应声触底反弹,风险看似解除,各方貌似皆大欢喜。 这件事情,表面上看是恒大赢了。 实际上的后果是—— 所有的金融机构,一定会第一时间拉黑恒大。 恒大碰到了所有金融机构的底线。 你特么分分钟不还钱,我特么借钱给你却分分钟变成股东。 你喜气洋洋发了个通告,我却活像吃了个苍蝇。 以后谁还敢给你贷款,谁还敢给你投资。 一个债转股,看似短期救了恒大,实际是把恒大推入更加幽暗的深渊边缘。 你太黑,我不信你了。 于是—— 今年恒大的一系列操作,活像个被逼入绝境的小跳蛙。 一顿上蹿下跳,反复触碰底线。 比如,前面所说商票逾期。 它触碰了供应商的底线,进而可能引发工地停工等一系列信任塌陷。 如果商票都无法兑付,这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这意味着—— 这家公司,可能真的揭不开锅了。 再比如,恒大最近的疯狂降价出货。 南充精装房,2600元/㎡;广汉精装房,4000元/㎡;开封,3000元/㎡;重庆保税区旁,4600元/㎡;天津恒大凤凰庄园,精装3500元/㎡;佛山恒大毛坯房,3000元/㎡;珠海恒大某盘,从220万降到120万…… 这些房源的唯一要求就是:全款,不能按揭,个别甚至要15天内付清。 这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高层精装3000块”,意味着什么? 一般情况下,高层建安成本2300块,精装成本在800块,税费成本约10%。 按照这样的价格,哪怕土地白送,恒大每平也要赔1000块。 这真的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全国范围内,大规模不计成本的赔钱出货,只能说明—— 恒大的生死攸关,源自于三年的战略失误。 有人说,恒大最大的问题是—— 它碰到了房企融资的“三道红线”。 这也是扯淡! 全国碰到三道红线的房企,远不止恒大一家。 为啥别人不出事儿,就恒大动不动就要凉。 恒大最大的问题不是碰到了红线,而是—— 过去三年,恒大的每一步都没有踏准节奏。 恒大几乎错过了过去三年的楼市所有红利。 大家先来思考一个问题—— 过去三年,中国楼市的行情特征是什么? 过去三年,中国楼市里卖的最好、涨幅最高的是什么? 从区域来说—— 过去三年,中国楼市卖的最好和涨幅最高的城市就是:长三角和珠三角。 最典型的是苏州、深圳、合肥、南京、杭州及环杭、上海及环沪等等。 过去三年,中国楼市卖的最好和涨幅最高的版块就是:城市核心区和成熟产业聚集区。 尤其是有产业支撑的CBD及泛CBD区域,有学区支撑的核心区。 从产品来说—— 过去三年,各个热点城市里涨幅最好的产品并不是刚需产品,而是改善类产品。 比如杭州涨幅最高的是南星桥、滨江的那些大平层豪宅,上海涨幅最高的是徐汇滨江、浦东和新江湾城的那些改善类版块…… 不知不觉中,中国楼市已经完成了一次逆转—— 从全国性普涨,逆转为核心城市和都市圈的分化上涨。 从炒概念画饼,回归到围绕产业核心和成熟配套学区。 从刚需引导行情,逆转为改善需求大爆发并主导行情。 讲的再直白一点,就是——
但是,你再去看恒大的这几年。 以上三点,它踩准了哪一个? 你在长三角,有多久没有看到过恒大的楼盘了? 杭州、上海、南京、深圳、合肥、武汉等等城市的主城区,还能看到恒大的楼盘么? 别说这些城市了,连郑州的主城区都看不到恒大的楼盘了。 恒大的土地储备,越来越偏离核心。 恒大口口声声说,66%的土地都在一二线城市。 的确,是都在一二线城市! 但几乎全在一二线城市的远郊和边缘板块。 比如,恒大在郑州的楼盘布局,不是在航空港区,就是在荥阳,要么是靠近开封。 你有多久没看到恒大的产品升级了? 五年前恒大的精装与现在相比,有什么本质区别么? 几乎没有! 恒大诸多项目,现在用的水晶灯,与五年前几乎一模一样。 三年前恒大的外立面与现在相比,有什么本质性的革新么? 现在的建筑风格和外立面玩儿的是什么? 玩的是新中式、新亚洲、极简主义、大开窗、上铝板。 而恒大还在玩什么? 还是三年前那套,大欧式、尖尖顶、真石漆、土了吧唧。 有一句话,虽不当讲但仍然要讲: 恒大,已经被时代一脚踹下! 在人口涌入都市圈和核心城市的大浪潮里—— 恒大的土地布局,不是在三四线,就是在一二线的远郊。 在需求回流产业核心和配套核心的大浪潮里—— 恒大的楼盘,却嗷嗷叫的直往远郊干。 在改善需求主导市场,产品不断迭代的大浪潮里—— 恒大的产品,仍然守着三五年前的标准,活像泥地里打滚的傻小子。 过去三年,恒大在干啥? 玩多元化,玩造车,玩房车宝,玩恒房通…… 一个房企,干起了车企的活。一个开发商,干起了中介的活。 不怪别人,都是浪催的。 恒大的这一关,有点难过。 说它难过,是因为—— 被逼入墙角的恒大,在焦虑之中,触碰到了太多商业的底线。 首先,连续触碰了房企融资的三道红线。 单纯从政策面来说,因为三道红线,合规的融资几乎不太可能。 然后,一次债转股,触碰了所有金融机构的底线。 借钱还不上,就哭穷管理层。一次债转股,就让债主变股东。 我只想赚点利息,你却给我套成股东,以后谁还敢借你钱。 接着,商票逾期兑付,触碰了供应商的底线。 我给你供货,你给我打白条,打了白条,还逾期。 我只想赚点利息,你却看上了我的本本,以后谁还敢给你供货。 最后,不计成本的抛货回款,触碰了购房者的底线。 购房者是想图便宜,也想抄底捡个漏。但你这样赔本降价,漏就可能变成窟窿。 我只想贪个便宜,你却看上了我的首付。 从政策到金融机构,再到供应商,最后到购房者……恒大在底线之上,一顿上蹿下跳。 就这还有人跟我说,去抄底恒大? 你怕不是疯球了吧。 最后,耿直少年有一句话送给大家—— 危机解除前,一定一定一定不要碰恒大的股票、房产、债券、商票等一系列不动产和投资品。哪怕是再便宜,也不要去抄底。 我也知道,像恒大如此规模的房企,大概率不会倒。 但我更知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请把此文带着上面这句话,转发给身边的朋友,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的朋友。 他们在大房企缺失的县城和地市,更容易被大品牌所蛊惑,更容易上头,更需要这篇当头棒喝的提醒!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