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泉城明珠大明湖 || 石峰(山东)

 菊野文化传媒 2021-06-04




泉城明珠大明湖

文/石峰

编辑/落英小桥

泉城济南南倚东岳,北濒黄河,自古有“济南潇洒似江南”的说法。大明湖是泉城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这经典的对联,绘声绘色地道出了大明湖畔那绝佳的景色。

走过写着毛主席诗词的大理石碑,一直向前,一棵棵立在湖边的垂柳,就像一个个苗条的少女在湖边梳理秀发,一边梳一边唱着“沙沙沙沙”动听的歌曲,给人们一种飘逸舒适欢愉的感觉。

作为泉城的大明湖,公园面积八十六公顷,水面积占其中的四十六公顷。湖水来源于城内的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诸泉,水源充足有“众泉汇流”之说,平均水深两米许。湖底是不透水的火成岩,由于地势低洼,汇聚而来的泉水不能下泄,是形成湖水四季不干的天然湖泊。

走在湖堤上,眺望水势浩淼,“芙蓉镜”似的大明湖,真令人心旷神怡!数十只游船画舫从水面悄悄地划过,留下一路燕尾形波纹。湖水清澄,清得都能看到水里嬉戏的鱼儿。

大明湖早在唐宋时期,就以其撼人心弦的美景而闻名四海,成为中国最早见于古代历史文献的名湖。作为一处城市湖泊,大明湖景色尤为秀丽,湖上鸢飞鱼跃,荷花满塘,画舫穿行,岸边杨柳荫浓,繁花似锦,游人穿梭如织,其间又点缀着各色亭、台、楼、阁,远山近水与晴空融为一色,传闻轶事同古迹成为一体。大明湖一年四季美景纷呈,尤以天高气爽的秋天最为宜人。春日,湖上暖风吹拂,柳丝轻摇,微波荡漾;夏日,湖中荷浪涌动,葱绿片片,嫣红点点。秋日,湖面芦花飞舞,水鸟翱翔,云彩浮动。冬日,湖面暂失波涛,但银装素裹,分外夺目。大明湖水色澄碧,堤柳夹岸,莲荷叠翠,千佛山倒映湖中,形成了一幅天然的风景画卷,沿湖的亭台楼阁,水榭长廊参差有致,湖南有仿江南园林建造的遐园。园内曲桥流水,曲径回廊,假山亭台,十分雅致,被称为“济南第一庭园”。登上湖边假山上的浩然亭,大明湖的景色便一览无余。湖北岸高台上有元代建的北极阁,依阁南望,远山近水,楼台烟树,皆成图画。湖畔中有历下亭、湖心亭,西岸有铁公祠、南丰祠、汇波楼、北极庙和遐园等,大明湖集泉城济南的多处名胜古迹于一体,又是繁华都市之中的天然湖泊,素有“泉城明珠”的美誉,曾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泉水湖”。难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语“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元代著明文学家张养浩言:“三尺不消平地雷,四时常吼半天雷”;赵孟頫云:“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名湖”。

大明湖历史悠久,湖名见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北魏年间,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济水注》中便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则湖。”六朝时,因湖内多生莲荷,曾名“莲子湖”;隋唐时又名“历水陂”;宋代时又有“西湖”之称。至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

在济南历史上,“泉城明珠”大明湖自然吸引了风流倜傥天下文人墨客,给济南的潇洒添上了重重的一笔。唐玄宗天宝年间,年轻的诗人杜甫游历齐州济南,恰逢誉满天下的文苑名宿北海太守李邕也在齐州。宴席之上,良辰美景,云山助兴,玉佩当歌。杜甫把酒赋诗《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云:“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这是诗圣为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而作,其中“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一联,凝聚了诗人对泉城济南人文景观的倾慕之情,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传送不绝。

“济南名士多”一句,可谓对泉城济南名士辈出文化现象的高度概括。当然,从杜甫之后一千多年的历史发展来看,又不啻是一个预言。

以文人发达的北宋来说,仁宗朝任齐州的知州者有王陟、王贯之、李载、李逊、王绰、李肃之等。神宗时期先后出任齐州知州的有王广渊、王临、曾巩、李师中、李肃之、李常、张颉等,还有“东来只为林泉好”的齐州掌书记苏辙。文坛领袖欧阳修和大文豪苏轼也曾游历济南。正所谓“每有风流太守来”了。

诗仙李白在这里留下了:“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入芙蓉。”

苏辙在此写下了:“西湖已过百花汀,未厌相携上古城”。“云放连山瞻岳麓,雪消平野看春耕。”

王安石在此题诗《送道光法师主持灵岩》:“灵岩开辟自何年?草木神奇鸟兽仙。一路紫苔通东窕,千崖青霭落潺丢。”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热爱济南泉城的湖光山色,在大明湖畔修建了亭台桥堤,极受当地百姓爱戴。他走后百姓们仍不忘记,择址建祠纪念。

既然这么多历史文化名人喜欢这泉城济南明珠大明湖,自然引起我极大兴趣。不过,此番重游大明湖,我并不是单纯欣赏景色,更多的是追寻典故传说、历史遗迹、文化名人而来。

历下亭的大名如雷贯耳,位于大明湖最大的湖心岛上,因处历山之下而得名。它四面临水,绿柳环绕,挺拔端庄,古朴典雅,红烛青瓦,八角重檐,朱梁画栋,是一处轩昂古雅的木结构建筑。其大门两侧的楹联便出自于杜甫的“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诗句。当年杜甫曾与北海太守李邕饮宴历下亭,并写下此词,历下亭也因此名扬天下。不过,当时的历下亭在唐朝末年就倾塌了,北宋以后历下亭建于今大明湖南岸,清康熙三十二年才在湖心岛上重建。亭中匾额“历下亭”三字,为乾隆皇帝手写,亭北名士轩中,墙上嵌有杜甫、李邕的石刻画像及济南历代名人的画像,门前抱柱上刻有郭沫若撰写的对联:“杨柳春风万方极乐,芙渠秋月一片大明。”这里,游大名湖是不可不去的历下亭。

位于汇波楼南临的南丰祠是为纪念曾巩而建立的。祠内曾巩的塑像栩栩如生,眉宇间透着一股凛然正气,周边玻璃柜内摆放着曾巩的著作与文字。曾巩是一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仅文学成就斐然,而还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曾在济南(古称齐州)任职,在任期间主持修筑堤坝、疏浚水道、开挖新渠、修建北水门,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北的水患灾害。极受齐州人民的爱戴,现在的大明湖新区内还有一条路被命名为曾堤。

南丰祠院内的晏公台有一座明昌钟亭,钟楼内有一口重达八吨的大铁钟,号称“齐鲁第一钟”。据介绍,此钟铸于金代明昌年间,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钟上覆盖莲花纹和八卦图饰,钟高两米四、径一米八,重约八吨。钟静静地悬挂在庭中央,全身锈迹斑斑,像一个倔强的老人默默注视着芸芸众生。岁月几经变迁,历史沧海桑田,多少人多少事早已随风而逝,化为灰尘。而这口钟依然傲然挺立,凭古吊今不禁令人生出许多的感慨来,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北极阁看上去高耸矗立,气势雄浑古朴,坐落在大明湖北岸,又名北极庙、真武庙,是一座著名的道教庙宇。此阁建于元代,明代永乐年间重修。庙宇建在七米多高的石砌高台上,由前后殿、钟鼓楼、东西配房等组成。正殿内供奉北方水神真武帝君像,像旁有龟蛇二将、四天君塑像,均栩栩如生,口目传神。正殿两侧壁上绘有关于真武修炼成仙的壁画,后殿名启圣殿,供奉着真武父母的塑像。道家的至上神是三清真人,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天尊(即太上老君)。王重阳是全真派的创始人,主张炼气,清修,道人要出家修行,其影响极为深远。

铁公祠可称为大明湖中的园中之园,坐落在大明湖北岸西端,建于清乾隆后期的一七九二年,当时是为纪念名初兵部尚书、山东参政铁铉而建。建文帝当政时,因为消藩而引起燕王朱棣南下夺权,攻之济南铁铉率军民坚守,屡挫燕王。朱棣只能绕道而攻下南京,自立为帝后收复济南,铁铉终因兵微将寡而被俘牺牲。后人敬其英烈,立祠祀之。铁公祠是一民族式庭院,由曲廊、三间祠堂和一座“湖山一览楼”组成。园内杨柳垂荫,藤萝攀缘,院外南临一湖碧水,其中小沦浪亭更是独具秀色。刘鹗《老残游记》中曾写道,在铁公祠前看大明湖,可见千佛山之倒影。若是在雨后的天气晴朗时,登上“湖山一览楼”也能隐约看到远处的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眼前的大明湖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倒影在碧波荡漾的湖水中,显得明明白白,真可谓是水天一色,这就是大明湖八景之一“佛山倒影”。

在铁公祠旁,是一处具有江南风格的小园林即是闻名遐迩的“小沦浪亭”了。此处是1792年以修铁公祠的余料而修建的,上面的匾额是清代书法家阮元的隶书题字。由小沦浪亭、曲廊、荷池等组成,因系效法苏州沦浪亭风格修建,且规模小故取名“小沦浪”。曲廊沿湖而建,湖水穿渠引入荷池,池边建有八角形的小沦浪亭,整个建筑小巧别致,布局清新典雅,境界超凡脱俗。小沦浪的前门廊柱上写的就是那幅“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成湖”的楹联,为清代书法家铁保所书,也是游大明湖不可不看的一处好景观。

汇波楼位于大明湖东北岸水门之上。北水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任齐州知州时,于宋神宗年间的一零七二年所建,是济南唯一的北城门,既可以设闸泄水、防水,又可以通舟楫。在明洪武四年的一三七一年修建新城墙时,在北门上建了一座两层高的城楼,因城内诸泉水均汇流入大明湖,再经北水门流出城外,故为此取名“汇波楼”。自此楼建成后,历史文人墨客多有题咏,现在还能看出一些遣迹。登汇波楼,北可眺望鹊、华两山秀色,南可俯看大明湖美景。傍晚登临,夕阳西下时,霞光满天,映在湖面上别有一番情趣,这就是济南八景之一“汇波晚照”的壮丽景色。

在园内西北角长廊上还嵌有岳飞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石刻,笔力遒劲豪放,字如其人,是从河南南阳诸葛武侯祠拓来的。从字的苍劲和气势可看出岳飞力主抗金的气概,恢复中原的壮志,“精忠报国”的思想。这里还珍藏着许多名贵历代汉画像石。看到这些先人们留下的文化瑰宝,更感觉到历史的沧桑。遐园回廊尽头,假山之巅建有“浩然亭”,登亭可以纵览湖光山色,遐园幽深的意境即可在目光中尽情展现,铭刻一份永久的记忆。

大明湖引人注目的是立在南门的牌坊,是大明湖的标志。坊高8.38米,宽147.7米,为“五间七踩重昂单檐”式,坊顶呈“三阶错落”式,覆金色琉璃瓦富丽堂皇,飞檐起背,造型优美。牌坊由六根朱红大柱支撑,另有十二根朱红柱为斜撑,整体造型雄伟壮观,极有气势。上面匾额有“大明湖”三个鎏金大字,阳光下熠熠生辉,是山东登州人于书佃所书。站在牌坊前,既可观大明湖全景,碧波中的岛屿,环堤的杨柳,又可视映现树木丛中的亭台楼阁,处处皆有诗意。“烟波与客同樽酒,风月全家上采舟。莫问台前花远近,试看何似武陵游。”实在是人间的桃花源,令人乐而忘返。

游览大明湖,所到之处的美景目不暇接,或坐或站,或听或闻,或远眺,或近看,每一处都是一幅画,可谓是看在眼中,映在心里。宋时曾巩有诗曰:“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可知当时此处已是消暑游憩之地。明代重修城墙,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经过历代清淤整治,植荷栽柳,至今已形成如此秀丽的人间仙境。沿湖八百余株垂柳环绕,柔枝垂绿,随风摇摆时的婀娜点水,实在是迷醉了无数的游人。若是在夏日,湖中现有的四十余亩荷花池,碧叶田田,白荷红莲,交相辉映,争奇斗艳,荷香飘逸,沁人心脾,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时有鱼儿跳波,偶见鸢鸟掠水。碧波之上,画舫穿行,小舟荡波。若于湖之北岸登楼远眺,南山苍翠,环列似屏,倒映入湖。漫游湖畔,处处花繁树茂,点点亭台楼阁掩映绿荫之间,令人应接不暇,可谓步移景换,游景无穷。济南八景中的鹊华烟雨、江波晚照、佛山倒影、明湖泛舟均可在湖上真实观赏。

在大明湖,游客谈论轶闻趣事自然是共同的话题,而大明湖四大谜:“青蛙不鸣,蛇踪难寻,久旱不落,久雨不涨。”这也是游客们探究的兴趣。其实明末的左诗坛巨擘王象春,就曾在自己所写的《齐音·大明湖》中有过详细的记载:“湖在城中,宇内所无,异在恒雨不涨,久旱不涸;至于蛇不现,蛙不鸣,则又诞异矣。”除了一些自然现象,有的确实难以解释,有些则牵强附会之意。所谓“蛇不现”是因为大明湖湖内水鸟众多,使得蛇类很难在其生存下去;而“恒雨不涨”,是因为大明湖出水口众多,当水涨时自然而然就流了出去;至于久旱不涸,则是因为大明湖的湖底为质地细密的火成岩,使之源源不断流湖中的泉水不能下泄。而“蛙不鸣”之谜,时至近日仍无合理的答案。这些解释姑且听听而已。

泉城济南经过多年的经营规划,对许多古迹的修缮复原,大明湖也增加了许多新的景点。有汇波晚照、明湖秋月、佛山倒影、遐园好音、沦浪荷韵、画船烟波、丹坊耀日、钟鸣蛙静、柳岸春探、历下秋风。新十景极大的开发了旅游资源,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光临遗迹,使她集济南多处名胜古迹于一体,又是繁华都市之中的天然湖泊,不愧为泉城济南城市一颗璀璨明珠。

                 二零二一年五月二十二日

作者简介:石峰,男,1945年4月生,山东莒县人。中共党员,齐鲁石化公司退休干部。系中国作协山东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企业家联谊会理事;淄博市职工文艺创作协会理事;齐鲁石化公司作协理事。当过兵,做过工,从事过记者编辑工作。业余创作50多年来,在全国报刊发表新闻及文学作品4000余篇,近1000万字,其中发表450万字的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影视剧、文学评论等。出版报告文学集《一代天骄》、《一代风流》、《太阳神》;中短篇小说文集《清清的玉女河》、散文集《清明祭》等。作品在全国省市60多次获奖。

菊野文化传媒编委会

诗词:

 大筱   罗学贵  北地梅香  钟华戟

诗歌: 

钟金洲   槐花飘香 湘子  新新  五月雪   

组稿:罗学贵   湘子  剧明水 

石峰  明月心    秋实  李汉军  枫叶红

主播:

深谷幽兰  钟金洲  柳音   宴平乐 伤木

主编:菊野芳香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