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地|中医学家何廉臣生平事略

 成中行 2021-06-04

图片

△ 何廉臣感症宝筏手稿

(图/黄经世家古籍文献馆)

中医学家何廉臣生平事略

图片

△ 何廉臣

何氏名炳元,字廉臣,别署印岩,浙江绍兴人。生于咸丰庚申(公元一八六一年)十二月二十日,卒于民国己已(公元一九二九年)八月十二日,享年六十有九。

何氏自幼秉性耿直,颖慧好学。少习举子业,弱冠成秀才。乡试两膺鹗荐,以礼仪不周见屏。遂继承祖业,致力歧黄,早年攻读内、杂及仲景医典,精研古方, 矻矻穷年,不以为苦,平生雅不愿意以医术成名,日惟孜孜于学术,尤致力于《伤寒论》之研究,得其精要,于江南流行性常发病之诊治,尤多心得,融古今于一炉,临床经验宏富,悬壶绍城卧龙山麓之宣化坊,屡起危笃而医誉日隆,慕名而四方赶来就诊者日百余人。

后赴同善局施医所义诊,更日不暇接,继以夜诊,一时车马堵道,户限为穿,诊务之繁忙,当时无双。先生行医近五十年,两浙间妇孺皆知,民间尊为神医, 医林推为泰斗。

图片
图片

△ 《通俗伤寒论》

(清)俞根初撰  

何廉臣(炳元、印岩)增订

何氏擅长内、儿、妇科,于外感时病(绍地统称为伤寒)之诊治,更有其独到之经验。已故名医杜同甲先生称何氏“究心歧黄四十余载,其治伤寒,尤为专门名家”。张山雷氏亦称其“堪与孟英、九芝两家相颉顽,鼎峙成三而无愧色”。

何氏晚年,目睹当局有消灭中医的偏见,深感自己有整理、发扬祖国医药之义务,乃以纷忙的诊务中分出身来。一面据其五十年之学历与经验,上溯内杂、伤寒,下逮明清诸家,旁参东西医学,勤于著述,毕生著作达三十余种之多,一心为振兴中医而积极从事医事活动。他身体力行,联络同人,组织医药公会,主编《绍兴医药学报》,课徒带教,为祖国医学的繁衍留传,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由于何氏临床经验宏富,学术造诣精湛,博得了海内诸多名家的赞赏和钦佩,如当时名流章太炎、陆九芝、恽铁樵、张山雷、张锡纯、傅赖园、时逸人、徐相任、谢利恒等都向往何氏之学,纷纷来函讨教学问。近贤曹炳章、毛风岗(江苏)、严绍歧、俞修源、郑惠中等皆出何氏门下。无锡周小衣等也都景仰何氏医术而私淑其门墙,名医徐荣斋、史介生为其再传弟子,其子幼廉、筱廉笃学精诣,能传其业。

图片
图片

△ 《全国名医验案类编》

何廉臣编

何氏一生成就卓著,为我国近代医学史上的杰出大家。《简明中医辞典》、《辞海·医史分册》等均收有其事迹,他在医界影响之深远已可见一斑。

何氏出身于世医家庭,乃祖何秀山为清嘉、道年间的医林名家,最服膺“四张”(张仲景、张子和、张景岳、张路玉)之学。临诊时凡遇纯实证,每参以张子和法;纯虚证,每参以张景岳法;实中夹虚,虚中夹实证,每参以张路玉法。庶几博采众法,法法不离古人,而实未尝固执古人之成法,并悉心研究俞根初氏之《通俗伤寒论》,并逐条加按,其运用仲景、根初之学,亦多揣摩有得,出自心裁。何氏虽未直接受乃祖之庭训,但就其学术源流而论,却是无可分割的。

何氏两应乡试失意,即无心仕途,乃秉承家学,决计立身杏林,潜心攻读轩歧,先与同邑名医沈兰坨、严继春、沈云臣三君讲习古医学说,研讨医理,交流心得。越三年,已通内杂经旨,能发仲景微义。后又负笈于医林耆宿樊开周,转从叶法,临诊三年,悉得樊氏心传。识症候之传变,颇能洞中肯綮,守古方而不拘泥。疗法之灵活,也深为同道所折服。

图片

△ 绍兴医药学报社《通俗伤寒论》

何廉臣校勘

何氏晚年,一面临诊,一面潜心钻研《通俗伤寒论》,继承发扬绍派伤寒学理。其辨证六经为纲,细入毫芒。临诊不以经方、时方自限,胸无城府,但求实效。遣药以清轻灵勤、活泼通变,精切不浮见专,临床疗效很高,博得了海内外同道的赞赏,成为绍派伤寒承先启后的砥柱和中坚。

图片

-The end-

撰    文 | 陈天祥

编    辑 | 王   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