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三种家庭,更容易养出“聪明”的孩子

 qiangk4kzk8us4 2021-06-04

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早启蒙老师。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对他的影响很深远,从为人处世,到性格见识上,无不例外。

所以,能不能养出“聪明”的孩子,和父母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这三种家庭,更容易养出“聪明”的孩子。

01

会“蹲下来”交流的父母

很多人都知道,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看到不同的事物,但很少有人明白,“蹲下来”和孩子交流的重要性。

曾经有一个妈妈带孩子去商场,本来高兴的孩子,进了商场后便开始大哭起来,妈妈先是哄着孩子,希望可以让自己多逛一会,但孩子依然大哭不止。

妈妈不耐烦了,可是怎么训斥孩子,孩子都不停止哭闹,没办法,妈妈蹲下来,准备抱起孩子。

就在这时,妈妈才发现,蹲下来后看到的商场,和自己看到的完全不一样,在孩子的眼里,商场里就是来来往往的“腿”,一点意思都没有。

很多时候,父母觉得孩子的一些行为和话都是莫名其妙,甚至会利用孩子的天真来逗乐子,比如引导孩子说一些幼稚的话,然后哈哈大笑。

虽然看上去,这无伤大雅,其实对孩子的伤害是极大的。聪明的父母,是不会用孩子不成熟的想法来逗乐子,他们会蹲下来,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

这样的父母,是具有同理心的父母,不会和孩子有沟通的障碍,不会你说东,他说西;

这样的父母,是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他会重视孩子的感受,不会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物”。

当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时,他会是一个情商极高的孩子,他懂得“看到”别人。

02

会听孩子说的父母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记得对孩子的情感教育,是要大于道理教育的。

不要觉得自己对孩子说了很多道理便对孩子教育了,很多时候,过度的道理只会激发孩子的叛逆心理。

有远见的父母,会认认真真听孩子把话说完。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把倾听的耐心留给别人,然后对自己的孩子想当然。如电视剧《骊歌行》中,太子被人误会,告到了皇帝的面前,皇帝体罚了太子后,又去找太子谈心。

说到真挚的地方,太子以为可以敞开心扉了,张口想要解释误会,却没有想到,才说了两个字,就被皇帝狠狠地叫停了。

因为不愿意听孩子说话,一场误会便再也无法解除。

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孩子心里委屈,父母却觉得孩子是“不知好歹”。

时间久了,孩子便不再和父母去交流,父母也就不知道孩子的内心在想什么,两代人总是不能在一个频道上,再苦口婆心地说教,孩子也不能理解。

一个不被理解的孩子,很难有开朗的性格,总是把事情闷在心里,便很容易让自己陷入情绪的漩涡。

所以,聪明的父母,会把耐心留给孩子,去倾听孩子说,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03

会说给孩子听的父母

曾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

家长的责任是为孩子提供两个“遗传”:一个是先天遗传,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还有一个则是后天遗传,便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多种,一个会说给孩子听的父母,通常不会教育出太差的孩子。

对孩子说什么呢?

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孩子听。通常情况下,我们常常对孩子更多是发出“指令”:

把胡萝卜吃、干净;

把这张卷子做了;

不能坐在泥巴地上。

发完“指令”的我们,期望孩子可以如机器人一般出色地完成。

但这并不现实,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你必须把你的道理说给他们听,他们才能够听从你的“指令”。

告诉他们:胡萝卜里面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这张卷子包含了这半学期学习的知识点,很值得一做;坐在泥巴地上,不仅会弄脏衣服,更容易沾上细菌。

当你告诉了孩子原因,你会发现,曾经拧巴的孩子居然这么好说话。

不要觉得孩子可能理解不了,便拒绝说给孩子听,要知道,孩子远比你想象的聪明,就算孩子不理解,也会感受到你对他的在意,从而乐意去执行你的“指令”。

最重要的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学会正确的沟通方式。

有远见的父母,从不会觉得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情,他们会在日常中注意孩子的问题,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这样的孩子,比有一个好成绩,更“厉害”!

-END-

作者 | 郑在秀 

图片来源 | 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