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神话|跨越物种的鸿沟:从《山海经》到《疯狂动物城》

 金色年华554 2021-06-05

要说这几天什么影片最热,则非《疯狂动物城》莫属。自二月份横空出世以来,出奇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无论是在国外的“烂蕃茄网”还是中国的“豆瓣网”都得到了高分,无数影迷纷纷表示被里面的那一对欢喜冤家给萌得不要不要的。

新神话|跨越物种的鸿沟:从《山海经》到《疯狂动物城》

《疯狂动物城》以拟人代出了一个比现实世界更精彩的梦幻世界,在这里城市的统治者是威武的狮子,守护者是健硕的公牛,狡猾的狐狸是骗子,凶暴的北极熊是黑帮。虽然电影的升华点就是让人不要给他人贴标签,但有谁能够否定这些角色不是按那标签来设置的呢?

其实“动物城”的意义不仅在于它对现实生活的映射,里面对动物的拟人化也蛮有意思的,因为人类社会有多长,对动物的人性化视角就有多长。

因为在漫长的上古时代,人类相对于动物,一无爪牙之利,二无筋骨之强。羡慕鹰鹫的翱翔太空,又看重虎豹的凶悍威武,就算是愚笨如猪,也成为了财富的象征。而弱小如兔子的,偏偏生活习性与天上的月亮有或明或暗的联系。故此,对动物的崇拜也就诞生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动物都是被当做神来崇拜的。但是随着人类社会能力的提升,动物也被逐渐拉下神坛,那个时代的人类已经面临着重新塑造动物形象的问题了。

最早的经典就是《山海经》。里面很多怪兽就是这种观念的体现。昆仑的陆吾神兽就是人头虎身的,而这形象又影约对应着古埃及的狮身人面斯芬克斯,还有人头马身的英招、人头蛇身的共工、相柳,人头鸟身的玄女。很有意思的是,上古神兽的造型尽管千变万化,但大多是以人面为特征,以配兽身。这种组合方式可以解读成为当时人类依旧弱小的反映;既以人类的智慧为骄傲,又羡慕野兽的强壮。

但这样的生硬组合,说白了也就是把人的脑袋硬塞在动物的脖子上,从视觉美感和心理接受角度出发都相当原始,因此人类也就逐渐放弃了这一组合方式,只有少数美感尚佳的类型得以保留,例如美人鱼和美女蛇。

新神话|跨越物种的鸿沟:从《山海经》到《疯狂动物城》

为啥这两种组合流传至今呢?关键就在腰上。无论美人鱼和美女蛇其实都是自腰部化为异类,而非从颈部,为什么呢?因为鱼和蛇都有充满流线型美感的身躯,而这也与人类对女性的美感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重合。想象古诗句中对美女的评价吧:柳腰、腰如束帛、堪堪一握、水蛇腰等等。美人鱼和美女蛇在一定程度上就满足了这一需求。

但所谓物极必反,男人对女性的关注点的除了腰以外还有上半身。其实传统的女娲像本是人头蛇身的,即在颈子下的部份就已经变人为蛇,这样就让人惊竦了,因此在现代的设定中,如《仙剑奇侠传》里,就没有流传下来。

稍微发散一下思维,既然有半人半蛇的,半人半鱼的,那肯定也有半人半兽的。其实中国上古神话中蓐收和祝融就是这样的造型。可惜的是虽然有文字记载,但没有图像流传下来。

但在同时西方古希腊诞生的西方神话半羊人的形象却流传至今,但半羊人不是真正的神明,牠充其量可以称之为半神,爱闹、爱整古怪。作为一个守护神的形象被很多人所接受,一直流传到现在。

历史上更有名一种人面兽身的形象就是半人马,也是自人的腰部转化,但其下接的不是马腰,而是马的脖子,这种造型将人的直立行走与马的四足行走结合在了一起,可谓一举两得,可惜的是如此一来,肢体关节就有三对,这就与哺乳动物不符合了。

新神话|跨越物种的鸿沟:从《山海经》到《疯狂动物城》

但是半羊人、人马的形象只流传于西方。为什么没有在东方得到发展呢?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似乎对下半身是兽的生物也很熟悉。最有名的一个形容词就是“狗腿子”。但在传统绘画中却少得可怜,或者是不受重视。

中国人是什么时候把对动物的吸收从下半身改到上半身的呢?这是个问题。但从古代水陆画的造型看,应该和宗教有关。在佛教传入中国时,其牛头鬼卒就十分有名,但这也并不是中国人专注于兽头人的开始。在《山海经》中,除了人头兽身的诸神外,也同时有兽头人身的神灵。如南山系诸神、以及厌火国人等,说明当时无论人头兽身还是兽头人身都有市场,但问题是后来为什么兽头人身的造型能够得到发展并壮大,而人头兽身的造型最终消失了呢?

这不能纯以美感来解释,因为两者从美术的角度上来说各有千秋,价值差别不大。

一个可能是宗教仪式的需要。大家应该都看过舞狮,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要想达成模拟兽身的方式,至少需要两人以上紧密配合。这就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难度。

新神话|跨越物种的鸿沟:从《山海经》到《疯狂动物城》

相比之下,扮演兽头人身的仪式几乎只需要戴上该种生物的面具即可,明显方便得多,这也是自古以来的。中国在汉代就有了傩戏,通过面具来扮演各种神魔。而到了后世,采用脸谱的方式来表现,于是更显得方便。

在中国汉代,就有了“傩戏”,巫师通过佩带面具扮演神兽从而达到驱魔迎祥的作用。经过时代的演变,沉重的木面具变成了轻便的脸谱,但是通过面部体现生物属性的特征是保留下来了。

新神话|跨越物种的鸿沟:从《山海经》到《疯狂动物城》

等到了明清时代,兽头人身的神魔造型已经占据了非人类故事的主流了,传统水陆画的标准画式之一就有兽形。但这样就又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与美感发生冲突,而这美感,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女性美感。

众所周知,美有两种,一种是阳刚,日月山河,雷鸣电闪都是阳刚之美,让人看了后心生豪情,热血沸腾。兽头人是可以体现阳刚美的,如龙腾虎跃、鹰击鱼跃。

而另一种美就是阴性美,花好月圆、莺啼翠柳都是,让人心生柔情,珍惜生活,这更为女性所喜爱。在这上面兽头人的表现就要差上很多。如果你不相信这种违和可以把《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头像换成十二生肖的脑袋看看,这画面是不是美得你不敢看?

新神话|跨越物种的鸿沟:从《山海经》到《疯狂动物城》

藏族传统狮面空行母,能接受的人是少数

当然,可能有人会提意见了,说动物也不全是龙啊虎啊这些凶巴巴的啊,象鹿啊、羊啊,这些不也很可爱吗?那美女里面还有肌肉女呢。任何事物中都有另类,太阳上还有黑子呢,这些并不能构成该事物的主体印象。

所以要体现阴性美,人们必须另辟蹊径,正好传统妖怪也有媚人的传说,相传在夏代,九尾白狐已经成为了美女的象征了。大禹就是碰到了九尾狐才和涂山氏成亲的,生下了夏朝的开国皇帝:启。

于是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妖怪也因为性别而有了两种形态,一种是男妖,保持着动物的部分原始特征,特别是头颅,却有近人的四肢。凶狠强壮。一种是女妖,花容月貌,雪肤贝齿。一见面就足以勾起男人们的欲心。

中国对动物文化的开发一度领先全球,《西游记》便是最辉煌的成果。

中国特有的意识形态在《西游记》中有完美的体现。男妖都要吃唐僧,女妖都要与唐僧成亲。没有一个有龙阳之好的男妖,也几乎没有一个只想吃唐僧的女妖。白骨精可能是个例外,问题是它虽然有“白骨夫人”之名,但更可能尚未修成人身,也没有原身展现,所以也未必是真个女性。不过它的女性特征已经被电视剧强化。

其实戏剧在塑造这些形象的作用上功不可没,很多时候作用超出了原著。在原著上有很多角落都会有一些天才的想象,如一头大象变成人形和一只老鼠变成人形,其高度是绝对不一样的。但对于中国人来说,拍摄这种镜头过于困难,因此尽管在《西游记》小说中的魔头一出来往往是身高三丈,不输于《变形金刚》里的威震天,但有哪一部《西游记》影视作品表现出来了呢?有时候拍摄者甚至说是作者的BUG。

新神话|跨越物种的鸿沟:从《山海经》到《疯狂动物城》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给了动物的变化以更高的要求。阅读量的提高和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多让老百姓们有时间把一些本来不相干的书纵向比较。动物的化形固然有了解释,但这些法力相对较低的女妖怎么也能变成相当完美的人身?孙悟空法力齐天却依然是个猴头,白娘子相对较弱却为何只会在端午节喝了雄黄酒才会变为原形?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问题,但却无时不刻不在给人们以新的思考影响。

其实归根结底,神话和传说其实都是人类思想的反映,也随着人类的思想而改变。其实中国的仙道设定一直到民国年间才真正大成,别说男变猛女变美,就是成仙也归于了好几种途径,其中细节一篇文章是讲述不完的。现在也没有哪一本小说能够细致地分析这个内容。

不过大部分人其实并不需要一个理论上回答,而只需要满足自己的视觉观感。于是最普通的体现就在漫画、动画作品上。孙悟空、猪八戒这些受人广为喜爱的角色也日益向流行美学方面靠拢,在很多新时代的作品中,他们除了部分地方还有些兽徵外,已经与普通人没多少区别了。原著中的“吓死人的相貌”其实从没出现在荧幕或是银幕上。

在这方面日本人比中国人走得更远,因为本来在日本文化中,一些个性的东西就不如中国突出。日本出品的《西游记》,让中国人感觉到面目全非,除了名字外,已经和普通的热血少年漫没什么区别了。师徒四人也成了俊男美女的组合,原本的兽徵完全成了装饰。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不是个别漫画家的爱好,而是整个日本漫画界的行为,从而也显示出其一定的民族性。

新神话|跨越物种的鸿沟:从《山海经》到《疯狂动物城》

相对而言,西方国家是从另一个角度起步。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中国仙侠这样的体系。但现代童话却起源于西方。对于西方人而言,他们并不会象日本人那样,把动物与人类彻底地混合,他们立足于自己的审美,在吸收其他区域的一些先进经验后加以创新,所以有了《疯狂动物城》这样的新作品。

公平的讲,日本人的作法固然可以迎合很多人的审美,但却把动物的一些本质特征丢得一干二净。就象在真锅让治的《野蛮王国》中,同样是个动物城,但除了作为饰品的“兽徽”还能体现出它们的属性外,还有多少表现呢?狮子不象狮子,老虎不象老虎。当然依靠作者的努力,这些动物的特性也被证明,但相比更直观的《疯狂动物城》就要逊色很多。

新神话|跨越物种的鸿沟:从《山海经》到《疯狂动物城》

然而就当代而言,日本有《野蛮王国》,美国有《疯狂动物城》,属于当代中国的动物王国却在哪里呢?恐怕只有《黑猫警长》了。

原创文章头条号首发,转载需经本人申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