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经注》里的敷浅原

 水经注探究系列 2021-06-05

△敷浅原地在豫章历陵县西。

敷浅原,《尚书·禹贡》:“过九江,至于敷浅原”今地所在历来说法各异:《汉书·地理志》以为即今江西德安县南博阳山,一般多从此说;南宋朱熹《九江彭蠡辨》以为即今江西庐山; 清胡渭《禹贡锥指》以为即庐山以南平原;近人注释《禹贡》又认为指的是安徽大别山脉的尾闾。诸说皆无可信论据,迄无定论[1]。孙自诚认为郦氏此说(“敷浅原地在豫章郡历陵县西南)承《汉志》。他把敷浅原指明在县的西南,这是他的研究成果。敷阳河(即博阳河)从县的西南流入鄱阳湖,正合西南这个方向。唐杜佑《通典》:江州浔阳县有蒲塘驿,即汉历陵县也,驿前有敷浅原,原西数十里有敷阳山。(孙)按:杜氏对敷浅原所指的方向,与郦氏合。从德安县的地理位置来看,非常正确,尤其把原和山分作两处,更加有理。至于宋朱熹《答程泰之书》:“详古今敷浅原,是衡山东北的一支尽处”又《九江彭蠡辩》“今之所谓敷浅原者为山甚卑小,.俾不足以有所见,而其全体正咏,遂起而为庐阜,则甚高且大,所以适乎衡山东北一支所极者,惟是乃为宜耳。”(孙)按:朱氏所谓敷浅原者为山甚卑小,是指敷阳山。他认为这样小的敷阳山,不足以代表敷浅原,只有高大的庐山,代表敷浅原才除当。他的整个意思是要把庐山也算在敷浅原之内,并没有否定《汉书·地理志》、《通典》、《水经注》所指敷浅原之所在地,也不敢筒单地用庐山来代表敷浅原。但他以山之大小来代表敷浅原的依据,是主卿臆断的。[2]

豫章历陵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江西省德安县东。属豫章郡。晋改属鄱阳郡。南朝宋元嘉初废入柴桑县[3]


[1]来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2]孙自诚:敷浅原在何处,江西历史文物. 1982,(02)

[3]来源:《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