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芒种节气到,今夏雨水是多是少?看看芒种的农谚,古人经验之谈

 三农小毛 2021-06-05

6月5日,农历四月二十五日,星期六,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这也是今夏的第三个节气。

芒种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的“泽草所生,种之芒种”,芒种的字面意思就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赶紧种”,可见芒种是一个相当忙碌的节气,农民既要芒种收获,又要抢着耕种。也确实如此,到了芒种节气正好是农业“三夏”的大忙季节。

在过去数千年,农业都是靠天吃饭的,尤其是到了芒种节气以后,后面天气的好坏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很关键的影响。因此芒种后雨水多还是少,会不会出现旱情,这些都是农民十分关注的。而在长期和大自然打交道过程中,古人也总结出来了一些规律和经验,并且还把它总结成为了农谚,以供后代参考。

到了芒种节气,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进入夏季了,那今夏的雨水多不多,会不会出现旱情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这些都是老祖宗的经验之谈。

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粤)。

从上面的提示,也能看得出来这是在广东一带流传的农谚,它的意思是说芒种、夏至节气期间是降水比较多的节气,而这个时候降水多是正常的。相反,如果到了芒种、夏至这两个节气降水都很少,或者是没有出现降水,那就意味着今年的夏季雨水很少,极有可能会出现旱情。

在长江以南地区,芒种节气前后降水了,就意味着“梅雨”到了,可如果迟迟没有下雨,则预示着梅雨过迟,或者是甚至出现了“空梅”,而这对于农作物来说就不利了,可能遭遇到干旱的威胁。

芒种夏至常雨,台风迟来;芒种夏至少雨,台风早来。

这是广东沿海地区的一句经典老农谚了,它的意思是说芒种、夏至节气的时候,隔几天就下一场雨,那这就预示着今年的台风来得迟,可能还不回来。而如果芒种和夏至这段时间降水很少,那意味着天气有点反常,提醒沿海的渔民要提前做好防范,因为台风可能会提前到来。

其实在芒种节气到夏至这段时间,正常的年份雨水是比较多的,比如很多地方还有着“芒种夏至,水浸禾田。”、“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等,都说明了芒种夏至期间雨水多这个特点。

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塘

说的意思是在芒种节气这天前后,一直都是大晴天,没有下一滴雨,那么到了夏至节气的时候,应该降水会很多,到时候会有较大的降水。如果芒种节气没有下雨,到了夏至节气依然没有出现大的降水,则意味着当年的夏季雨水不多,农民朋友就要提高警惕了,极有可能出现旱情了。

相反,如果芒种节气这天是下雨天,那后面夏至就是大晴天,而芒种和夏至期间都是降雨,预示着夏季的雨水偏多。雨季过长,容易出现暴雨天气,这对农业也有不利的影响,容易出现洪涝灾害。类似这样的农谚还有“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这些农谚都是对农业起到警醒的作用,因为“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对农民来说未雨绸缪总是有好处的。

芒种雨连连,夏至要旱田。

同样是在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流传的一句经典农谚了,它说的是在芒种节气期间,如果降雨天气较多,也就是出现了持续的阴雨天气,那么到了夏至节气以后,出现降雨的概率不大,很大可能会出现干旱少雨的天气。

而在夏至节气以后,正是水稻等农作物快速生长时期,水稻正是处于迅速分蘖生长的关键时期,是最需要雨水来灌溉的,尤其是在一些山区。而在夏季如果干旱少雨,很显然对于它们的生长不利,将会影响到后面的丰收。在最近几年,很多地方常出现夏季干旱少雨的情况,但是幸好也有了人工降雨,不再像过去那样完全依靠天气了。

芒种不下,伏里不止。

说的意思是在芒种节气前后,不是指芒种节气这一天,这段时间雨水很少,甚至是滴雨没下,那么后面的三伏天雨水就会偏多,很容易出现连天雨的情况。

在有些地方还通过芒种节气这天的天气来预测后面的收成,比如“芒种闻雷是丰年”,古人认为芒种节气下雨打雷很正常,预示着大丰收。而如果不打雷不下雨,这一年庄稼就可能没有好收成。

但是农谚有地域性,有些地方则有相反的说法,比如“芒种雷声发,大旱四十五”,说的是芒种节气打雷下雨了,后面反而会出现旱情,最长可能持续一个半月。

结束语

从这些农谚也看得出来,节气和节气之间的天气是有联系的。如果前面的降雨不多,而后面就会大降雨。相反在前期的雨水多,后面则有可能干旱少雨。

到了芒种节气的时候,气温升高了,雨量充沛,在南方地区开始进入到汛期了,所以下雨是正常的。反而芒种节气到了,后期还是干旱少雨的天气,那就说明天气反常了。那芒种是下雨好,还是不下雨好?

芒种节气的时候下雨确实对农业有一定的影响,因为芒种是既要收割,又要播种的季节。等到麦子成熟收割了以后,还要继续抢种夏茬的作物,如果没有雨水,天气又热,播种的作物难以生根发芽。同时这个时期水稻、棉花等作物也处于生长的旺季了,都是需要雨水滋润的。所以有些农民期盼着忙着节气下雨,这也是有道理的,预示着梅雨准时赴约,这对农业是有着积极的影响。

各位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忙着节气的俗语,在你家乡有哪些说法呢?欢迎留言!(以上的农谚和俗语都有地域性,仅供参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