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生爱你,寂静欢喜

 安冬悦 2021-06-06

我在时光深处,等你


01.

爱一个人到极致,往往是悲剧。因为,无论你爱的人怎么对你,你都会死心塌地、义无反顾,不求任何回报。

爱一个人到极致,没有自我就是自我,一生一世只为爱一个人而活。

世上有这样的爱吗?没有人敢肯定地说有或者没有。但是,在众多文学作品中,这样的爱普遍存在。

文学作品里的爱情,有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凄婉隽永,常常感人至深,而又令人绝望。

比如史蒂芬.茨威格的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用一个非比寻常的暗恋故事,写透了爱到极致的悲凉,让人读完后久久回不过神来。

小说题目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所以到最后也不知道女主的名字,她就是她,一个爱到极致的情痴。

她的爱,就是那种死心塌地、义无反顾、不求任何回报的爱。

她所爱的人,自始至终都不记得她,即便读完她的信,知道了一切,心中百感千愁,也只隐约想起一个模糊的影子,始终想不起她的脸。

她对他的爱,热烈奔放,却又是寂静的,寂静到他一点蛛丝马迹都不曾发现。

这样的爱有意义吗?

与他而言,没有。但对她来说,却是一辈子的痴缠。

02.

这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其实不单是一封信,还是一封遗书。内容很长,足有二三十页。

他收到信的那天,正好是他41岁生日。

他是一个声名显赫的作家,经常去很远的地方旅行。41岁生日这天,他刚度假回来,便收到了这封奇怪的信。

信的开头是:“给你,从来不认识我的你!”

接着是正文:“昨天,我的儿子死了。我陪着这条脆弱的小生命,和死神搏斗了三天三夜。流感袭击了他。他可怜的小身体烧得滚烫,我在他的床边足足坐了四十个小时……”

故事以口述的形式慢慢展开。

原来,她是一个身世可怜的人。她的父亲早亡,母亲带着她艰难过活,她们深居简出,很少与人打交道,这使得她从小性格孤僻。在她13岁那年,对门搬来一位作家,也就是他。

他那时25岁,英俊潇洒,礼貌绅士,她被他深深吸引,一直偷偷关注他的一切。

他们没有直接的交流,唯一一次说话,是在大门口的一次偶遇,他从外在回来,她正好在门口,她给他打开门,他用一种非常轻柔的口吻对她说了句:“谢谢你,亲爱的小姐!”

刹那即永恒。她的心在那一瞬间,完完全全属于他了。

他就是这么的有魅力,只不经意间的一个眼神,一句礼貌的客气话,就俘获了一颗少女心,且对他忠贞不渝。

她爱了他一辈子,以一种既壮烈又寂静的方式。

03.

少女时代的喜欢,是不能说的秘密,也是无人能理解的甜蜜。

他那么优秀,她也要变得优秀,于是更加用功的学习,成绩突然跃升为第一名。

他喜欢看书,她也每天看很多书,看到深夜也不觉得累。

她猜想,他应该是一个热爱音乐的人,于是开始以一种不屈不挠的毅力练习钢琴。

她把衣服刷得干干净净,只为再次碰见他时,给他一个好的印象。

然而,他其实从未再正眼看过她。毕竟,那时候的她只是一个怯懦的小女孩,他根本不记得她,更不会注意到她。

可尽管如此,他还是影响了她的一生。

在她十六岁时,母亲嫁了一个有钱人,不得不搬走。搬走就不能再看见他,她内心非常痛苦,可又能怎样呢?

在搬走之后的两年里,她没有一刻不想念他。她把他写的书全部买来看,一字一句认认真真地读,一遍又一遍,甚至可以背出来。

如果哪天在报纸上看见他的名字,那天就会是一个特别的节日。

她一心想要回到有他的城市,那样就有机会看见他。终于,在她18岁那年,她对继父和母亲宣称,要自己养活自己,然后一个人回到了那座城市,成了一个服装店的店员。

她每天晚上都到他的楼下痴痴守望,就那么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的窗户,直到灯光熄灭才离开。

她想再次见到他,但她没有勇气直接去找他,毕竟,对他来说,她只是一个陌生人。她只能这样默默地等,具体等什么,她也不知道。

04.

她还是等到了。只是,她只能远远看他。

他和朋友们一起从家中出来,或者和别的女人亲密地走在一起,甚至常有不同的女人来找他。

她知道,他天性如此,多情而又用情不专。虽然心里不好受,但她依旧爱他。只要有机会,她愿意委身于他。在她心里,她就是他的,永远都是。

长久的等待,终于被他注意到。但他并没有认出,她是曾经住在他家对面的小女孩。

她是失望的,非常非常失望,但她不敢主动告诉他,怕说出来后,他会被她这份痴恋吓跑,或者,他根本就不会相信她的一片真心,只当她另有所图。

她了解他,所以绝不会贸然惊动他。她唯一能做的,就是顺从。他与她搭讪,她便努力压抑着紧张和激动的心情,与他说话。

他邀请她吃饭,饭后问她是否赶时间。她说,我有的是时间。他问,是否愿意跟他回家聊聊天,她毫不犹豫地说,我很乐意。

他们之间,于他而言只是无数艳遇中再寻常不过的一次艳遇,于她却是永恒的爱情。

次日清晨,她离开时,他送了她几朵白玫瑰。她每天都亲吻这些玫瑰花,直到它们凋谢。

他们又在一起度过了两个美好的夜晚。然后,他就出远门了。然后,他就把她忘了,忘得干干净净。

而她,却怀上了他的孩子。

05.

有了他的孩子,对她来说简直是上帝的恩赐。可要一个人生下孩子,养育孩子,太难了。

她经历了太多痛苦的折磨,终于顺利生下了孩子。那是一个和他一样漂亮的男孩。有了儿子,她的感情从此有了寄托,对他的思念也就减弱了。

她深深爱着儿子,儿子就是第二个他。她要给儿子良好的成长环境,不让他受苦受穷。于是,她结交了一些有钱的男人。

虽然她也不想这样,但为了儿子,她别无选择。她其实很漂亮,结交的男人也都很爱她,甚至向她求婚,保证会好好对她和孩子。

然而,她全都拒绝了。因为,她要为他保持自由之身。只有这样,当他想起她,召唤她时,她才可以无所顾忌地奔向他。为了那万分之一的可能,她会一直等下去。

她只会等,不会主动找他,这是她唯一的骄傲。她不会告诉他孩子的事,因为不想成为他的负担,他是个喜欢自由的人,不想被任何东西牵绊。她了解他。

最重要的是,即便找他,告诉他,他会信吗?在他眼里,她只是一个随便就能跟男人回家的女人。她不能容忍他对她一丝一毫的质疑,她不想与他有一丁点的不愉快。

所以,她绝不会打扰他的生活。她对他的爱,只是每年他生日那天,匿名送他几朵玫瑰花,如此而已。

她给他的爱,一直很安静,很安静。

06.

其实,多年来她一直都在他不远的地方。甚至,她的男友与他也相识,常常会碰面。只是,此时的她已经大变样,从一个青涩少女,成了一个成熟女性。他本就不记得她,此时更加认不出她。

他再次被她吸引,再次与她搭讪,再次带她回家,但他依旧没有认出她,只把她当成另一个刚认识的不知名的女人。

他的书桌上有个花瓶,花瓶里有几朵玫瑰。那是他前一天过生日,她送的。当然,他什么也不知道。

她希望她能唤醒他的记忆,于是问:“你愿意给我一朵白玫瑰吗?”

他立马拿了一朵给她,“当然乐意。”

“可是,这些花会不会是一个女人、一个爱你的女人送给你的呢?”

“也许是吧!我不知道。某个人送给我这些花,我不知道是谁送的,所以我才这么喜欢。”

她盯着他:“也许是某个被你遗忘的女人送的吧!”

她在心里祈求他认出她来,但他终究没能想起。

她内心是绝望的,但又能怎样呢,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多情又薄情,从来不曾有过真心。好在,她还有儿子,他们的儿子。

可是,到最后,儿子也永远地离开了她。失去了儿子,她是活不下去的。事实上,她已经病入膏肓,不过强撑着一口气罢了。

她在儿子的遗体旁,给他写信,与他进行一次长谈。写到最后,唯一放心不下的是,以后谁还会在他生日那天给他送白玫瑰呢?

于是,她对他提出了这辈子唯一的要求。那就是以后每年生日的时候,买一些玫瑰花插在那个花瓶里。

就让那些玫瑰花代替她活在他身边,一年就活那么一天,全然寂静地活着……

07.

他读完信,隐约记起一个小女孩,一个少女,一个女人,却都没有清晰影像,更无法将她们联系在一起。一切的一切,就像碎梦,很模糊,一点也不真切。

当他注意到桌面上的花瓶,发现花瓶是空的,才猛然惊觉,这还是第一次在他生日这天花瓶是空的!

那一刻,他感觉到了死亡的气息,还有不朽的爱情。

我不想去质疑现实中有没有这样的爱情,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塑造的这个陌生女人,深深触动了我。

她的内心独白,真真切切,感人至深。

她的爱,是寂静,无声的,却又惊涛骇浪。

她是卑微的,也是伟大的。

她的爱是,无论自己承受了多大的痛苦,也无怨无悔,更不会让爱的人受到一丁点影响。

她唯一的渴望,是他能感知到她的爱,记起她这个人。是感知,是记起,而不是她卑微地去告诉他,祈求他相信。

她是带着绝望的心情离开这世界的,但又无比感激他曾出现在她的生命里。

她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感谢你……我爱你,我爱你……永别了。”

一生爱你,寂静欢喜。纵然承受了太多痛苦,依旧感恩这一场遇见。无所谓别人怎么看,无所谓你怎么想,爱你,就是爱你,永远爱你……

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爱情观是不正确的,心智不成熟的人最好不要看,免得受影响。

我觉得,一个人的爱情观是由性格、成长环境、人生经历等多方面原因逐渐形成的,不是一篇小说能改变的。

我们看书,读故事,是认识更丰富的人性与世界,知道人生、爱情,原来还这么多的可能性,内心会感到更充实,灵魂会变得丰盈,这其实是一种很美好的体验。你觉得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