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击败了薛仁贵的吐蕃史上第一名将论钦陵,是怎样栽在武则天手里的?

 小学生STY 2021-06-06

公元七、八世纪的东亚,唐与吐蕃双雄并立,战斗不断,单在西域就你来我往地打了不少架,耗费了大唐不少军力、财力。

在掌握了帝国的最高权力后,武则天决心改变这一现状。

她告诉自己的大臣们,吐蕃之所以会以大唐为敌,是因为我们在西域的军事存在对他们造成了压力。咱们不妨退一退,让西域成为唐蕃的缓冲区。

公元686年十一月,武则天以“务在仁不在广,务在养不在杀”为由,“拔”安西四镇。希望以夷制夷,通过怀柔政策,用西域酋长作为代理人,替大唐帝国统治西域。

事实证明,她想得太美了。吐蕃很就用军事行动证明,“拔”四镇是个蠢主意。

被武则天寄予厚望的西域酋长们,是标准的墙头草。在四镇唐军撤出后,他们迅速倒向了吐蕃,有些甚至明里暗里做起了带路党。

土蕃军兵不血刃,很快就在安西站稳了脚跟,并沿着沙漠东缘一路向东,连克重镇播仙镇(今且末)和若羌。

此后,他们又将矛头指向了沙州(敦煌)。这个动作就有点大了。

吐蕃兵犯沙州,如果得逞,将直接威胁到北疆伊、西、庭三州与河西走廊的联系,到那时,整个西域唐军都将成为瓮中之鳖。

这一宏伟的战略构想,最后的确被吐蕃人搞成了。但那是后来的事了,此时的唐朝还不是遭受安史之乱后,那种躺地上装死的状态。被触动了神经的武则天,马上便着手实施了反击。

兰州刺史宋师将出兵收复焉耆,是武则天的第一个尝试。

此战之中,蕃军“一夜而走,我师追蹑,至于焉耆”的态势,似乎给了武则天信心。她决定继续用兵,收拾收拾这个不听招呼的邻居。

689年5月,韦待价受命为安息道行军大总管,统领三十六总管出兵征讨吐蕃。

当年7月,韦待价在寅识迦河(新疆伊宁西南)惨败于论钦陵之手。当时恰逢天降大雪,唐军在旷野上冻饿交困,伤亡甚众。

论钦陵,吐蕃史上第一名将,几乎成了唐将的苦手,战无不胜。

但武则天是个马不听话都要捶死的狠人,吃了这么大的亏,当然不可能善罢甘休。

长寿元年(692年),吐蕃国内爆发动乱,大酋长曷苏师、昝捶先后率部落出走,吐谷浑也有万余部归唐。

西州都督(吐鲁番)唐休璟敏锐地察觉了变化,立刻请求趁机收复四镇。

武则天马上同意了这个请求,任命大非川的败军之将王孝杰为武威道行军大总管,领十八万唐军再入西域。

这一次,唐军取得了巨大胜利,王孝杰转战千里、奇兵频发出,一举收复了龟兹、疏勒、于阗、碎叶四镇。

两年后吐蕃卷土重来,王孝杰又在大岭、冷泉重创吐蕃大将勃伦赞刃(论钦陵五弟)和西突厥阿史那·俀子的六万联军。在土蕃军溃逃中,钦陵四弟悉多于被粟特人所俘。

长寿元年之战后,武则天一改之前镇军不过千数人的旧历,不惜代价的留重兵镇守,“克复龟兹、于阗等四镇,自此复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用汉兵三万人以镇之(后改为二万四千)”。

安西地区的唐军自此处于绝对强势的地位,牢牢地控制了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乱爆发。

王孝杰完成了KPI考核指标,自然能得到领导的奖赏。

武则天亲口对侍臣说:“王孝杰是个好同志,应该好好地奖励一下!”

于是,升王孝杰为左卫大将军、夏官尚书(兵部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同中书门下三品),封清源男爵。

也就是说,王孝杰同志已经跻身军队最高领导人的行列了。

只可惜,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在第二年,风光无限的王孝杰同志就从巅峰掉了下来,被武则天一撸到底了。

695年,王孝杰任朔方道行军总管时,唐蕃之间又爆发了一场恶战。

当年七月,论钦陵和赞婆尽起青海之兵攻洮州(甘肃临潭)。武则天以王孝杰为肃边道行军大总管,娄师德为副总管,率军迎战。

696年三月,王孝杰、娄师德在素罗汗山(甘肃临洮界)附近与蕃军展开了决战。

论钦陵不愧是唐军克星,一上来就压着唐军打。王孝杰未料到对手的决战意志如此之高,唐军被蜂拥而至的敌人前后夹攻,伤亡惨重。

武则天大为震怒,王孝杰贬为庶人,副将娄师德也被贬为原州宁夏固原员外司马。

同年8月,唐军在黄獐谷(河北迁安东北)中伏被全歼,契丹孙万荣相继攻陷冀州(河北冀县)、瀛州(河北河间),河北为之震动。

此时唐朝内部发生了武李之争,很多名将如程务挺、王方翼、黑齿常之,均受牵连被杀,朝中一时竟无人可用。

王孝杰被再次启用,以清边道总管之职挂帅,左羽林将军领苏宏晖为辅,率18万唐军伐契丹。

次年三月,王孝杰领兵至东硖石谷,由于谷道狭窄险峻,契丹军凭险守卫。

为取得战役主动权,王孝杰亲率精锐奋勇突击,但在将出谷口时,被契丹军四面围攻。

王孝杰布阵据守,拼死抵抗,可总督后军的苏宏晖畏敌不前,先行逃走。 孤立无援的王孝杰寡不敌众,坠崖身亡。

王孝杰虽然最后兵败身死,但他有收复安西四镇的不世之功,因此最终与一干唐朝大神比肩,坐享武庙之祀。

此时的大唐明显进入了低潮期,对吐蕃处于下风。不过他们将很快迎来一个终极大boss,替大唐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这个人,就是郭元振。

郭元振这个人,18岁就中了进士,是当世数得着的天才少年。不过,这位仁兄的品德比起才华来就逊色多了,在四川做官的时候干了不少贪污受贿的勾当。武则天原本是打算处罚他的,结果一交谈,却发现这小子才华横溢,非常有头脑。

武则天是个爱才之人,就把郭元振留在了身边。

696年,吐蕃大将论钦陵携大胜王孝杰的余威,要求武周撤去安西四镇的守军,并求取十姓突厥之地(西突厥10个部落的总称)。

朝廷对此犹豫不决,这个时候郭元振向武则天建议尽量拖延时间,既要给论钦陵希望,又不能让他得偿所愿。

他认为,论钦陵要求罢兵割地,兹事体大,确实不应轻易作出决定。但是如果直接拒绝他,肯定会招致很深的边患,不可不慎重考虑。

“我们可以要求吐蕃归还吐谷浑各部及青海故地,作为交换条件,再利用谈判争取时间”。

武则天很不解:然后呢?谈不拢怎么办?

郭元振笑了笑,说道“这样来回拉锯,咱们时不时让点利,表现出足够的和平诚意。等上个三两年,不必咱们动手,问题就能解决了”。

郭元振之所以这么笃定,是因为他出使吐蕃的时候,敏锐地察觉到论钦陵同当时的吐蕃国君(赞普),存在明显的裂痕。

他认为,双方目前能够相安无事,只是因为国君的力量还不够。

“我们不如帮他一帮”,郭元振狡黠的一笑,继续对武则天说道。

“怎么帮?”

“朝廷不妨经常派使者去请求和好,但在没有得到他想要的之前,论钦陵一定会一次次地拒绝,那样的话他就有麻烦了。“,郭元振进一步分析说,“因为根据我的观察,吐蕃百姓深为徭役和兵役所苦,厌战的情绪明显,如果发现论钦陵是和平的障碍,必定会心生怨恨,他们就会逐步团结到国君的周围”。

“咱们再逐渐离间,使他们上下猜疑,祸乱就会从内部产生了。”,郭元振最后说道。

武则天听罢深表赞同,于是唐朝开始对吐蕃用起了史上周期最长的反间计。

后来,吐蕃君臣果然相互猜忌。公元699年,吐蕃内乱,论钦陵被诛杀,大唐帝国的头号劲敌就这样被除掉了。

自此以后,大唐和吐蕃进入了一个比较长的和平时期,直至安史之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