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有杀不死你的都将使你变得更强大

 张点点8088 2021-06-06
写在前面

交易门精粹将于本周日(明天)在上海浦东主办一场关于“成长”的周末茶话会,主题是关于交易圈内卷实质和个人成长的思考。本次活动为精粹会员免费专享活动,我们将一边享受丰盛下午茶,一边畅所欲言,渡过一个愉快的下午。欢迎添加小编微信(jymsu2023)咨询我们的更多其他线下活动!

“成长”这个话题,离我们每个人都不远。如果借用木桶比作一个人,我暂且把成长分成六个组成部分:能力,事业,财富,亲情,心灵和健康。今天来聊聊心灵成长。

图片
我对心灵成长的定义如下

1)特指跟精神财富有直接关联、而与通俗意义上的升官发财等功利性无关的爱好,比如茶艺、品酒、旅游、收藏、写作、瑜伽、养宠物、琴棋书画等;

2)是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感性认识,但这绝不等同于肉体感官刺激,而是能给心灵带来滋养的那部分感性乃至理性愉悦;

3)特指独立于上面五种以外的成长,是符合MECE原则的(mutually exclusive,collectively exhaustive, 即:相互排斥,共同穷尽);

如上所述,爱好对心灵成长十分重要。没有爱(癖)好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而人生最高境界的爱好,可能就是文学诗歌、音乐艺术和哲学了。
哲学我是门外汉,就不班门弄斧了。
文学阅读本应是我们最容易接受的爱好之一,但事实并非如此。今天我们很少能看到一个年轻人静静坐着阅读大部头的文学名著了。这样的深度文学阅读似乎已渐行渐远,不再成为我们今天生活的重要内容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商业娱乐驱使、大众文化导向的八卦快餐式文章和视频。这造成很多文章没法看、文学没人看的尴尬境地。同时,我们成人之后就开始进入了功利境界,养成了许多趋利避害的习惯。这被称之为成熟,其实是积淀了很多的成见、偏见和无知。这是病,要治!
对于某些流行的读书App我是不太热衷的。用个不恰当的比喻:别人嘴里机械化嚼过的东西再流水线般吐出来,你为什么会觉得津津有味呢?这和通常由全球读者评选出的诸如世界十佳或最畅销图书还不太一样,人家一可能多是真正的“严肃”读者,二也只是加点书评谈点感受,而不是自顾自、一股脑儿地掰豁给你听。
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习惯、偏好、认识和价值观,同样的一本书,不同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的感受会是很不一样的。就拿被第一部引入中国的西方文学名著、小仲马的《茶花女》来说,它在国内一直被认为文学和社会价值要比他爸大仲马写的《基督山伯爵》高很多。但我十几岁时就偏爱读《基督山伯爵》,而且看了很多遍,每次都有新的认知。50岁坐飞机时,我还时常随身翻阅一本法文的浓缩本,那是我在参观伊芙岛关押基督山伯爵的监狱地堡后在纪念品店买的。直到一次被一位前同事看到说成是“最优雅的装B” 后才停止。
图片

基督山伯爵

如同我们的先秦诸子和唐诗宋词是后人遥不可及的崇山峻岭,西方古典音乐,则是世界音乐史上无法超越的珠峰,是永恒的星辰。而流行音乐则不同了,那是天空里的流星,转瞬即逝。世界范围内流行音乐能够流芳百世的,迈克尔杰克逊应该能算一个,猫王和甲壳虫各算半个。华语世界里可能最多只有一个邓丽君。
西方古典音乐中必须浓墨重彩的是德奥音乐家,如: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门德尔松、舒曼、瓦格纳、马勒、布鲁克纳,还有3个施特劳斯等等,这一长串如雷贯耳的名字至少占据了西方古典音乐的半壁江山。他们无一不是终生活在自己的音乐中,形成无比巨大的涵盖力,所以他们的作品在艺术结构和风格上的缜密凝重是其他民族的音乐望尘莫及的。
海涅说:在德国,哲学变成了一件民族的事业。的确,德国文化中哲学、文学和古典音乐是密不可分的。对于深受思辨精神滋养的德奥音乐家来说,跟着莱布尼茨、黑格尔或康德去思辨,由一个范畴推向另一个范畴,逐渐形成一个范畴的完备体系,这是对头脑的高级训练。音乐从来就不是赏心悦目的玩物,在他们的作品里,你能感受到“一花一世界,一曲一如来”的味道,虽然有时也交织着人生的大喜与大悲、心灵的欢乐与痛苦,但是一曲终了,总能使人经过“死与净化”的“升华之夜”而进入一片物我两忘的超凡境界,获得一种宁静淡泊的审美快感。说实在的,恰恰是音乐作品中这种深邃的人文精神境界,构成了作品的永恒魅力。
年轻时,我们大多爱听古典浪漫主义的,如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和小约翰斯特劳斯,还有那几位斯拉夫民族的音乐巨人:老柴、肖邦、德沃夏克、拉赫玛尼诺夫。贝多芬的音乐,比如说悲怆奏鸣曲,我们往往能够感同身受少年维特的烦恼,经常听到痛苦的声音,还有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慢板特别表现了这种感受:“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其所表达的是一种古典人比较单纯的痛苦。而他的英雄和命运交响曲表达比较多的则是他对所处那个革命时代所崇尚的英雄主义、一种至高无上的憧憬和追求。
到了50岁后,我就无意识开始转向勃拉姆斯、瓦格纳、布鲁克纳和马勒了。勃拉姆斯的语言是灰色的,最初聆听他的第四交响曲,常常觉得其中弥漫着一种冰凉苦涩的气氛,也时常觉得不知所云。慢慢地我开始能听懂一小段,然后是一大段,然后是整段。所谓听懂指的是能切肤感受到他的音乐仿佛透露出严寒中的一丝暖意。此外,也听得懂布鲁克纳的第七了,那是一种从神秘大地上涌现出来的朴素情感。而马勒音乐中的成分最为复杂,表达的是整个犹太民族及世界末日的痛苦,比如他的第五交响曲的柔板乐章,十分钟的弦乐将这种痛苦演绎的如泣如诉,令人肝肠欲裂。如同托尔斯泰形容柴科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 – 那是“苦难人民内心深处的哭泣”。而你在贝多芬或莫扎特那里是很难找到这种感受的。
曾经为此请教一位在美任教的大学同窗好友,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绝非刻意而为的转变?他解释说,其实就是因为我们自己变得越来越Sophisticated(深邃),表明我们的内心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和成长。
不愧是教授,一句话如醍醐灌顶。
再多分享一个彩蛋。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其实主要靠内驱,但可持续的成长离不开身边五种人的赋能:高人指路,贵人相助,家人呵护,情人相诉,小人监督。
“情人”是广义的,即所谓的灵魂伴侣(soul mate)、闺蜜(boudoir soeur)以及各种颜色和性别的知己(bosom friend)。至于“小人”就更宽泛了,小到所有对你嫉妒恨的,经常给你使绊儿;中到你的客户和老板,总给你挑刺儿;大到这个内卷的社会,每时每刻敲着木鱼: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要不断的弯道超车。
好吧,Be Positive, 用尼采的话说:所有杀不死你的都将使你变得更强大。
作者简介:作者是交易门特约撰稿人。服务过大宗商品贸易、电信通讯、管理咨询、腕表及奢侈品等行业,担任过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MERCER的大中国区总裁并被评为“中国最具实践力十大顾问”,多次受邀于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MBA项目的授课。曾就读于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游历过约50个国家和地区,痴迷于中外古家具、木雕、西洋钟表及瓷器的收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