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新之路---活力版图

 jkjkjk55 2021-06-06

创新之路(第一集)

活力版图

总策划:万刚、王志刚

每一次重要的发明和发现都是因为创新,创新带来什么,是创造也是颠覆,是开辟的新路,是丰裕的果实,是国家的繁盛,也是人类社会的进步。

创新的人是谁?他们拥有好奇,又探索好奇。他们忍受孤独,又享受孤独。他们向往财富,又创造财富。他们承接文明,又提升文明。他们是点点繁星明亮夜空。他们用非凡的创造力,成就永无止境的创新之路。

如果人类不曾到达外太空,也许永远无法从这样的视角欣赏我们的地球。1968年(50年前)的平安夜,“阿波罗8号”的宇航员拍下了这张照片(见视频),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看到地球的全貌。海洋、山川、河流和云层,它们立体、真切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地球用了十几亿年的时间,形成了适合生物演化的自然环境,又用了几百万年,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家园。而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几千年里,世界变得越加丰富多彩。

  我们可以用自然、用政治、用文化、用历史,为地球绘制出各种不同的版图,但我们今天想尝试用另一个视角,重新定义这颗蓝色的星球,重新诠释我们的财富、文明和人类的创造力。

(视频时间稍长,非常棒!)


创新是什么:

每年申请哈佛大学的学生大概有3万人,但只有 2000 人会被最终录取。2004年,一位哈佛的大二学生在宿舍里开始了自己的创业项目。一个名为脸谱的社交网络就这样诞生了。

脸谱迅速在校园传播开来,不久,这个年轻人索性辍学,专心致志地去打造属于自己的互联网帝国。他就是马克·扎克伯格。

  ◆ 我和我朋友刚开始做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到我们能建立起一家公司,只是觉得我们应该要做这件事。但是,你知道,我坚信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我坚信人们有这种需求,需要与亲人和朋友保持联系,与他们分享照片和生活点滴(马克·扎克伯格)

  ◆ 那个时候他只有19岁,非常害羞,还不怎么说话,还只是一个大二的学生。我们认为他非常擅于工程,擅于技巧与服务,而且他很有动力。(彼得·蒂尔风险投资家)

2012年5月18日,位于纽约时报广场的纳斯达克电子交易市场,迎来了美国历史上第三大新股上市公司。扎克伯格的脸谱公司以每股38美元,募集了 184 亿美元。

  如今,脸谱公司的用户数量超过16亿人,这样的规模大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而它的市值最高曾达到 3000 亿美元。3000亿美元是怎样的概念呢?

1500年,人类历史的重要分水岭,当时社会的全部财富总和大约合现值2500亿美元。也就是说,如今这个30多岁的年轻人,借助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新的社交方式,这一创新所带来的财富,可以买下1500年时的整个世界。

这些财富,不是靠对自然资源的抢占,不是靠对大众的横征暴敛,更不是靠烧杀掳掠,而是来源于头脑、来源于改变和提高人们生活的愿望。

类似的巨变,覆盖了现代社会的大部分领域:一台计算机可以储存中世纪所有图书馆里的全部抄本和卷轴的信息;五条现代的货船可以装下 1500 年时全世界所有船队的货物;人类的首次环球之行用了三年时间,现在却用不了一天。而所有这些,似乎都能关联到一个词汇,这就是“创新”。

 所谓创新:就是人们利用新的知识、新的技术去创造新的产品,改进新的工艺,来推向社会,最终达到改善人民的生活、提高社会财富的目的(万刚)。

创新:就是以经济标准来衡量的话,创新就是新的思维框架,新产品新方法的思维框架,它广泛地被社会所采纳(埃德蒙·费尔普斯,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大约100年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第一次系统研究了“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他的独到见解轰动了当时的经济学界。从此,创新与经济和社会的繁荣结下深厚渊源。

  熊彼特使用了一个很好的概念,经济的本质并不是均衡的,而是打破均衡。创造性地打破均衡的状态后,实现新的经济发展。这就是他所说的创新。

创新万变不离其宗

1931年,熊彼特访问日本时,曾经在一桥大学做过三场经济学演讲。在熊彼特之前,经济学家们将经济的本质看作如何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均衡,有人认为可以通过价格的自由竞争,也有人认为可以通过政府创造需求,拉动民间的供给。但是,熊彼特发现了“创新”才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没有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新组织的出现,就不会有真正意义的发展。

  我们身处的现实也回应了这样的理念:电话代替电报,手机代替电话,智能手机颠覆传统手机,各种产品的交替上演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发生。说不定此时此刻,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新的颠覆已经出现了。

2006年年底,中国完成了三次动车大招标,分别从日本、法国、德国购买了280辆高速列车。三个国家的列车各有优势,可以适用不同的地质条件,但中国有着更加极端苛刻的环境,从东北的严寒,到西北的风沙,再到海南酷暑,需要同时经受零下40摄氏度和零上40摄氏度的考验,并且安全穿越11级大风,这一切都需要技术上的创新。最终,对每一次极限的突破,让中国高铁完成了自我超越,快速走到世界水准的平台上。

  ◆ 在未来的 7 年里,我们要在麻省的斯普林菲尔德的土地上投资 6000 万美元,建立一个 40 英亩的组装场地,为当地提供150 个就业机会。(余卫平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在中国,每年有近10亿人次乘高铁出行。中国高铁的运营里程超过1.9万公里,高速列车保有量超过1500列,运行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350公里,三项指标都是世界第一。

高铁,让中国体会到了创新带来的自信和机会。当创新的理念逐渐被广泛认知,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纷纷从各自角度,多元化地投入到对创新的思考。

从1到N”的创新

2015年,美国著名风险投资人彼得·蒂尔,带着他的新书《从 0 到 1》来到中国。从0到1,是彼得·蒂尔对创新从无到有的精彩概括。不过,他并不认为所有的创新必须是这样的飞跃。他在创新模式中提到了一种“从1到N”的创新”

  ◆ 一种是逐步改善,也就是一步步地改善产品,我认为很多公司,包括美国和中国都集中在逐步地稳步地改善。(彼得·蒂尔风险投资家)

 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是亚洲第一个完成现代化、跻身世界强国的国家。

◆ 日本经济的腾飞,选择的就是一条跟随、学习、不断改进的创新路径。(冲村宪树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前理事长)

  认为日本之所以选择这条路径是因为日本的基础研究能力还比较薄弱,提供全新技术支持的能力还比较弱,一般都是以某个基本技术为基础,经过各种改良和改善,系统的改善,技术的改善,然后将东西变得更好。日本在改良这方面是相当擅长的。

1999年,在苹果公司的一场发布会上,乔布斯放出了一张日本老人的照片,他说:一个对我、对苹果公司都影响很大的人今天去世了。这位老人就是索尼的创始人盛田昭夫。

  日本科技新闻记者林信行连接受采访时说道:“如果说乔布斯对日本的什么最感兴趣,应该就是工厂自动化。当时的日本,已经大量应用机器人自动化管理工厂的生产。据说当时乔布斯经常请盛田先生带他参观工厂。”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东京一家百货商店的废墟上,索尼公司开业了。那时的“日本制造”根本没有影响力。创办人盛田昭夫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特地把“日本制造”这几个字印得很小,直到海关工作人员说这些字小得都看不见了,才被迫放大。

  小林三郎(中央大学大学院战略经营研究科客座教授)这样说道:“在过去,'日本制造’代表着便宜,但是品质比较差的商品,在国际上是这么认为的,就是复制欧美的东西。”

  虽然还没有强大的技术实力,但是盛田昭夫从一开始便拒绝为他人代工立志开创索尼这个市场品牌。日本索尼公司公关部工作人员冈田康宏介绍了一款特殊的收音机,“这是索尼1955年销售的日本首个晶体管收音机。这款收音机轻便易携带,是当时世界上很畅销的产品。也是第一次使用索尼标志的商品”。

  ◆ 正是从这个晶体管收音机开始,索尼的产品走向世界。一段时间,索尼平均每天推出4种新产品,每年推出 1000 种。用渐进提高的技术和改良设计的产品,索尼构建起一个庞大的家电帝国。日本的创新是渐进性的,而且我认为日本拥有非常有秩序的、结构性的系统。(伊藤穰一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

 索尼首个晶体管收音机从当年的小家电到今天的智能机器人,日本在跟随中追求创新,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成就了享誉世界的品牌,成就了一个制造强国。

◆ 创新本来就意味着改变,持续的、微小的改变也可能引发强大的创新。但有时候只是对现有技术的重新整合,同样能够产生惊人的结果。这又是怎样一种引人注目的创新方式呢?复杂的协调,实际上并没有做什么新的研发,没有发明任何新的部件,但你把它们结合起来,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比如说,如果我们看看 iPhone,原始的 iPhone,所有部件早已经存在。但真正的创新就是将它们重新整合,用一种正确的方式,于是就有了智能手机,最终成为了普通消费者手中的必备工具(彼得·蒂尔风险投资家)

  美国《时代》周刊发表过一篇名为《当今时代谁最性感》的文章,文章中认为所谓最性感的人是那些战略资源的整合者,而不仅仅是技术创新者。他们完善他人的想法,优化他人的发明,将其集合成令人难以抗拒的新产品,可以颠覆整个商业模式和商业生态。

  乔布斯就是这样的集合式创新者。他研究过日本的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和华裔的建筑师贝聿铭,他参考过意大利工业设计的理念,还在奥地利贝森朵夫钢琴和德国保时捷汽车那里寻找过灵感。最终,他将多元的文化融合在了苹果公司的产品设计中,掀动了一场风靡全球的时尚热潮。关于他,我有很多的回忆。我常想他是我见过最聪明的人。

  ◆ 即使在我们创建苹果的初期,他没有太多的经验,但他非常爱提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为什么要那样做?经常这样。他所给出的提案,在我印象里,总比别人的要好一些。(斯蒂夫·沃兹尼亚克苹果联合创始人)

当人们的目光从苹果公司落到它的诞生地——硅谷,也许能够更加理解这份创新的价值。硅谷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科技进步,而是拥有活跃的创造力。

 ◆ 电脑、晶体管、互联网、万维网、智能手机……硅谷并没有什么发明创造,但是当这些技术到达硅谷,就变了。在那里产生变化。那里的人们拿到技术,就开始思考。我们能用它们做些什么别人从来没有做过的?特别是,如何使用这些技术,可以为普通人所用。这是硅谷一直以来的原动力。(皮埃罗·斯加鲁菲《硅谷百年史》作者)

 用创新破解生存发展的难题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开启了英国的工业革命;19 世纪,钢铁和化学工业,带动了德国的兴起;20 世纪,电气时代的到来,奠定了美国的领先。300多年来,以科技创新为标志的历史进程,勾勒了国家发展的趋势。如果世界版图可以用创新来描绘,我们看到: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而言,尽管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和国土面积依然重要,但是国家实力、国与国之间的差距,将更多取决于创新的活力。

 ◆ 无时无刻都有新的东西出现,智能电话,互联网,没有人知道接下来会出现什么,他们只知道他们必须通过创新来站到这个曲线的顶端。他们同时也看到了国家必须加强创新才能在世界经济里面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索尔·辛格《创业的国度》作者)

以色列农业科学家,尼斯木·丹尼列曾说:“这(以色列)是一片处于沙漠深处的贫瘠土地。这里的年降水量仅有 1 毫米,基本上全是沙漠。”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唯一不产油的国家。

◆  以色列是一个随时要应对危机的地方。“我们的故事就是,绝地挑战。”(索尔·辛格语)我们必须要生存。所以,为了生存,我们要竭尽全力。在生命中的各个方面,以色列都要强大起来,强大到有能力自保。(以撒·赛格夫以色列国防空降兵前总参谋长)

 以色列,一个深知忧患的国度。或许正因为对漂泊、迁徙、饥饿和苦难的记忆,犹太民族很早就确立了他们的生存法则:资源、土地以及一切有形的东西都会消失,一个人最重要的财富,是自己的头脑,是知识、是创造。

 在世界人口中,犹太人占的比例不足千分之三,却诞生了16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世界前50名富豪中,有10名是犹太人。以色列1948年建国,面积不及两个北京,人口不到千万,战乱和动荡从未停息,然而,科技对以色列GDP的贡献率却高达90% 以上,它是一个举世公认的创新国度。

  “这是Map In Israel,一个众包地图显示了以色列的高科技生态系统(见视频)。你能在地图上看到初创公司、创业加速器、投资人等。各种与以色列高科技相关的内容都在我们的地图上。用众包的方式分配信息,也就是每家公司自己进入,再经由我们批准。”本·郎这个以色列的创业者这样向别人介绍他的产品。

21岁的创业者本·郎来自一个移民家庭,几年前,他和家人从美国搬到以色列,定居在被称为“中东硅谷”的特拉维夫市。由于人口较少,以色列建立了世界上最特殊的军队体系,大部分家庭都有参战的经历。军队不仅承担着保家卫国的责任,同时担当了科技创业的孵化器。

 本·郎来自8200部队,又叫作“以色列国防信息化部队”。8200部队在以色列家喻户晓,这个国家的每一次战争都离不开8200部队的信息支持,众多知名的以色列高科技公司也是从这里开始创业的。

◆ 以撒·赛格夫(以色列国防空降兵前总参谋长)曾说:“事实上以色列的高科技领导者就来源于军队。他们有些来自8200部队,有些来自从未提到过的更优秀的部队。在8200部队,他们为军队工作,负责信息的安全、保障交流的安全,或者别的项目。在他们服役满六年后,他们被允许离开军队,去发展自己的业务。”

  虽然生在美国,长在美国,本·郎还是对血脉相连的以色列充满好奇和渴望。在以色列这片神奇的创新之地,他用自己的方式,拥抱着这个古老而又崭新的民族。

  ◆ 我一直迷恋以色列的创新,关注这个创业国度里发生的一切。我搬到这里的部分原因就是为了能够融入到它的创业生态中。(本·郎以色列创业者)

 国家面临的复杂局面,让每个以色列人,伴随他们出生就肩负着一种责任和使命。而在今天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创新创业也同样充满着生死未卜,但无论如何,当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创新这条险境环生的道路仍然是实现国家强大的唯一出路。

  ◆ 仲夏节,北欧人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抵御寒冬和黑夜的希望。仲夏节在莫拉这个地方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甚至超过了国庆节。这是一年当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对瑞典人来说,有阳光、有温暖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很快将经历一个漫长的冬天,所以,这一天是我们最开心的一天,我们要好好庆祝。(安娜·海德瑞典莫拉市议员)

  北欧,位于欧洲大陆最北部,与北冰洋接壤。这里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之一,冰川、森林、荒原、稀疏的人口,大自然没有给这里特别的眷顾。

  长久以来,阳光和温暖是人们最大的期许。手工制作的木马,是北欧国家瑞典的象征。透过这些色彩绚丽的工艺品,人们偶尔还能够想象一百多年前的生活。

  ◆ 住在这里的人们很穷,土壤贫瘠,靠天吃饭很困难,所以他们不得不到森林里去做工。他们和自己的马匹一起住在很多小木屋里。闲暇的晚上,父亲们就会开始雕刻,为家里的孩子做玩具,他们经常选择马作为造型。(斯坦·斯文森瑞典达拉市市民)

  如今,身处世界边缘,自然环境恶劣的北欧诸国,已悄然成为一片冰雪之下的创新热土。但北欧是全球最富庶的地方。2011—2015年,世界人均国民总收入最高的五个国家中,北欧占据三席。北欧也是全球最幸福的地区,为人民建立了覆盖一生的免费教育和高额的社会福利。

  在全球竞争力排行榜上,北欧国家也常常遥遥领先。平静安详却生机盎然,究竟是什么演绎了北欧的故事?

  世界上第一个摄氏温度计;第一款可大量生产的拉链;第一台头部伽玛手术刀;首例植入式人工心脏起搏器;影响国际汽车生产标准的三点式安全带……仅仅是瑞典一个国家,就为世界贡献了众多发明,而这些发明,如同那里的人们:朴实内敛,讲求生活和实用。

  ◆ 如果你回顾历史,瑞典有着 100 多年的创新历史。我坚信是因为我们不得不这么做。如果不这么做,我们就没法在这里生存。这里又冷又暗,所以,为了生存,我们必须创新。(夏洛特·布洛格伦瑞典国家创新署署长)

 “生存”是创新的理由,然而,北欧的创新并非以“生存”为终点。更大的机会,来自北欧的全球化视野。芬兰诞生了愤怒的小鸟、诺基亚,丹麦诞生了乐高,瑞典诞生了沃尔沃、宜家……这些来自北欧的世界级品牌和公司,从创办那天起,它们的目标就是整个世界。按照人口比例计算,瑞典是世界上拥有跨国公司最多的国家。

  ◆ 它有这样一种血液往外面走,我们看到现在瑞典的公司,在国外就有这样的一个传统。(房晓辉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

  ◆ 瑞典又是一个很小的国家,所以很多企业在早期就得走出国门。大国的企业是不需要这么做的,因为本国的市场就足够大了,你待在本国就可以获得成功。所以我们不得不去全球化,在全球化被人们广泛谈论之前。(夏洛特·布洛格伦瑞典国家创新署署长)

  面向全球,面向市场,大大小小的公司,为北欧积累了丰厚财富,使北欧国家跻身世界人均财富强国行列。而今天,作为全欧洲创业热情最高的地区,北欧的很多创业者,开始把目光对准了全球最贫穷的地方,他们的行为,让创新,也让财富有了更好的归宿。

  非洲大陆,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全球最贫穷的地方。新技术的传播,正在非洲催生一场跨越时代的改变。在非洲交通闭塞的村镇,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同步知晓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消息。在城市,非洲本土的企业家们能够通过互联网,创建并管理自己的公司。而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教育,聆听全球顶尖高校的课程

◆ 我被他们的苦难深深震撼到了。因为没有安全可靠的水源,儿童安全不被保障。为什么你不能为他们发明一件工具呢?我能做些什么吗?(帕特拉·瓦斯特罗姆Solvatten创始人)

 ◆ 我们的任务是在全球范围普及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我认为我们可以为这些人带来一个改变他们命运的机会,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提供他们能够学习的地方。(理查德·列文网络教育 Coursera校长)

  今天,创新已经几乎到达世界每个角落,由此带来的人类福祉的改变是巨大的。而未来的创新,将更加坚决地去挑战贫穷、疾苦和教育的沟壑。

◆ 在过去的这段时间,我们也认识到科技、发明可以让人们战胜许多生存困难问题。(罗兰·贝格罗兰贝格战略咨询荣誉主席)

  ◆ 创新就是思考下一个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工具是什么,并有做成这件事的信心和信念,无论承担多大风险,为实现它付出一切(马克·扎克伯格)

  今天,整个世界都在和“创新”这个词发生着关系。美国拉斯维加斯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聚集了全球最创新的电子消费技术和产品。以色列,最大的海水淡化厂提供着整个国家一半以上的用水,是以色列赖以生存的保障。

  德国,“工业4。0”计划全面启动,一个制造业大国正向万物互联的新目标迈进。

  日本,正在加速推进人工智能研发,全力打造全球领先的超智能社会。

 韩国,正在寻找一种互联网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结合的发展模式。

 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家最高的呼声。今天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某些指标,通过量化的计算,来寻找创新的规律呢?

2006年中国国家创新指数诞生,这意味着中国正在用科学的手段,努力掌握全球创新跃动的脉搏。从全世界224个国家和地区中,挑选了40个国家作为参照样本,对这些创新国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下期继续!

编辑于2018年5月10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